他临终前叹息:我一死,大清必然灭亡,结果去世10天后大清就亡了

素年文史斋 2025-03-25 17:47:00

1912年1月26日,革命党人彭家珍假扮清军军官,在清朝大臣良弼的宅邸门前投掷炸弹,良弼的双腿被炸断。

经过日本军医截肢手术后,良弼仍伤势过重,他在临终前写下两段遗言:“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1月29日,良弼去世,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他去世10天后,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正式灭亡。

为何良弼的预测地如此准?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大清五虎将”良弼

爱新觉罗·良弼是清末重要的政治人物,他是满洲镶黄旗人,同时与端方、铁良、恩铭、载泽共称为“大清五虎将”。

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后裔,良弼从小就在传统满洲贵族家庭中成长,每日诵读经典,研习笔墨,练就一手漂亮的书法,而且他还苦练骑射技艺,练成百步穿杨的身手,成长为一名文武双全的满洲少年。

可命运似乎却并没有让他享受到家庭的福气,到了他这一代,清王朝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随后八国联军也席卷整个华夏大地,清王朝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而这也让清王朝看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大实力,开始摒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大观念,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开始主动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等文化。

与此同时,清政府派良弼、载泽等大臣出国学习,试图借鉴西方的军事及政治制度来进行自我改革。

良弼在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近代军事知识,听着欧洲大陆的经典战例到当下流行的军事变革理念,无一不令他眼界大开。

课余时间里,良弼前往日本大小工厂学习其经济发展模式,对日本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等进行了深入考察,并撰写了详细的考察报告,这些报告也为后来清政府的政治改革提供了参考。

良弼还亲自将自己的思想写成一本书,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军事理念和战略战术,这本书也引起了国内的大量关注。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与革命党人的立场不同,但是他知道,大家都是为国家命运而着想,与自己其实有着相通之处,只是在实现的路径上存在分歧。

良弼认为,大清虽面临困境,但并非无可救药,只要进行改革,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制度,依然能够重振雄风。

1903年,良弼怀着满腔热血回到中国,准备大展宏图,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大清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良弼先是出任陆军军部军学司监督一职,肩负起编练新军与改革军事教育的重任,他亲自奔赴各地军营视察,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装备,采用科学化的训练体系。

同时,他还创办多所军事学堂,亲自挑选教官,制定教学大纲,培养出一批知晓近代军事知识的新型人才。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新军逐渐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良弼也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与实干精神,在清政府中崭露头角,陆续升任陆军部参议等要职,成为清末举足轻重的人物。

然而,政治上的漩涡远比军事改革更为复杂,戊戌变法后,良弼站在保守派与革新派的十字路口上徘徊,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阻力,他都坚定地表示说:“只有军队强大了,国家才能强大。”

大清的落幕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这场战争彻底打破了清朝的平静,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革命风暴,清政府惊慌失措,乱作一团。

良弼也心急如焚,他深知,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若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大清必将走向灭亡。

他忧心忡忡地对摄政王载沣说:“袁世凯心怀叵测,一旦让他掌握大权,恐怕会对大清不利。”

于是,良弼四处奔走,试图组织力量进行抵抗,挽回败局。

1912年1月12日,良弼同毓朗、溥伟等人秘密召开会议,并成立宗社党,强烈要求隆裕太后坚持君主政权,反对共和,并积极联络各方力量,企图夺回袁世凯的内阁总理职权。

他们制定作战计划,试图凝聚起清朝最后的力量,与革命军决一死战。

良弼也亲自前往军队中进行动员,激励士兵们的士气,希望他们能够保住大清的统治。

然而,此时的袁世凯,已经在政治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一方面利用革命军的力量向清政府施压,另一方面又与革命军进行和谈,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

对于革命党人来说,良弼和宗社党也是他们革命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在袁世凯和革命党人的共同谋划下,良弼和宗社党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1912年1月26日,革命党人彭家珍假扮清军军官,在良弼家门前将其炸伤,良弼临终前叹息说:“我一死,大清必然灭亡。”

果不其然,在良弼去世后,导致清政府强硬派势力及宗社党成员四处逃散,主战力量彻底崩溃,他的军队也加速倒向革命阵营,袁世凯再也没有了竞争对手,直接逼得清帝退位。

虽然良弼接受过现代教育,但他的理念却是始终效忠封建皇权,拒绝顺应革命潮流,他的改革本质是维护清廷统治,与革命派的民主诉求背道而驰。

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腐朽和革命大势,即使良弼不死,大清也无法逃脱覆灭的命运,只是良弼的去世加速了大清灭亡而已。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点点关注,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浙江日报:2018-04-10:彭家珍:慷慨赴死为共和

澎湃新闻:2018-01-03:柯卫东︱被刺杀的良弼及其遗事

1 阅读: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