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央视在《军工巡礼》节目中首次公布彩虹-9无人机飞行试验画面,该无人机采用V型双垂尾设计,翼展24.8米,是“彩虹”家族中体形最大的无人机。
这架无人机制空时间可达40小时,最大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可挂载多种武器弹药,还应用了大量AI技术,具备自主规划路线等能力。
如今,中美俄三国无人机技术已形成显著差异,中国部分型号已超美国主力机。
中美俄无人机对比后,中国无人机究竟有多厉害?
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夕,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的发展状况还是比较薄弱的,国内还专注于小型无人机的发展,产能也难以满足大规模作战的需求。
而俄罗斯侦察一体无人机的关键配件等供应环节,更是过度依赖进口渠道,相较之下,乌克兰在无人机运用方面,得益于一些外部援助与早期布局,在战前似乎稍微领先,其无人机作战体系的雏形初现,给俄罗斯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战争爆发后,乌克兰的无人机防御给了俄罗斯当头一棒,俄罗斯当局迅速意识到无人机战争中的关键地位,狠狠敲响了俄罗斯军工产业的大门之上。
自此俄罗斯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无人机发展“逆袭”之旅,经过俄罗斯科研人员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积极整合产业资源,到了2023年末,俄罗斯先后成功解决无人机产能瓶颈等难题,逐步掌握战场主动权。
现在,俄罗斯FPV无人机的日产量已经达到4000多架,普京更是高瞻远瞩,计划将无人机产量继续提高十倍。
目前俄罗斯著名的无人机有“柳叶刀无人机”、“猎户座无人机”、“Orlan-10 无人机”,其中“柳叶刀无人机”是最为先进的,其能飞行40公里,最大载荷为12千克,足以搭载一个中大型炸药。
“柳叶刀”无人机的科技含量很高,配备有先进的制导装置和高清晰光学摄像头,使其具备了强大的目标识别与追踪能力,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间,都能精准捕捉目标。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军方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无人机的潜在价值,当时,美军研发的无人机主要是用来为炮兵提供模拟实战的训练目标,帮助他们进行射击。
一战时期,美国工程师就尝试将简易的相机、无线电通信设备装载到简陋的飞行器框架上,使其能够穿越战场,深入敌方阵地后方,为己方军队带回侦察影像。
尽管当时受限于粗糙的飞控系统,但这些早期无人机的试验也为后续技术奠定了根基。
到了二战时,美国无人机技术迎来一次小飞跃,美国军方持续优化侦查功能,还赋予无人机一个“新使命”,让其作为自杀炸弹冲向地方堡垒。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军方开创性地提出了“无人僚机协同作战”的崭新概念,并在MQ-20 无人机上进行应用,一方面它能随在有人驾驶的战机编队前面飞行,凭借自身携带的传感器,为长机拓展视野,提前发现潜在威胁。
另一方面,在遭遇敌方防空火力时,它能主动为长机吸引火力,掩护长机安全撤离。
如今美军的无人机已经成为侦察打击一体化的“空中杀手”,在全球各地都能看见其身影。
RQ-180无人机是美国空军主导研制,堪称美国无人机技术在侦察领域的集大成者,其机身运用空气动力学,大大减少飞行阻力,还具备隐身性能,能够有效躲避敌方雷达探测,悄无声息地深入敌方空域执行任务。
RQ-180的翼展长达40米,最大飞行高度可达1.8万米,能够在平流层底部稳定飞行,在这一高度下,普通的防空武器根本难以够到。
它的最长航时间可达24小时,最远航程达2万公里,意味着它可以从美国本土起飞,跨洋飞行抵达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并在目标区域上空长时间盘旋侦察。
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中断对中国的援助后,给我国军事科研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当时,解放军正在研究“拉-17无人靶机”,因为苏联将专家及所有资料带走,导致研究只能中断。
随后,中国毅然决然踏上了自主研制无人靶机的征程,1966年,“长空一号”诞生,它作为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一种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飞机,从机体设计到飞控系统,都实现了国产化。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彩虹”、“翼龙”系列无人机,从初代逐步迭代升级,在全球无人机市场崭露头角。
尤其是今年露面的“彩虹-9”无人机,它的飞行时间长达40个小时左右,这意味着它能在目标区域上空持续盘旋数日,不间断地搜集情报、监控态势变化。
同时,凭借其优异的动力系统与气动设计,最大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能够避开低空复杂气象干扰与部分地面防空火力威胁,最大航程更是一举突破1万公里以上,足以跨越多个洲际执行任务,在关键时刻,还能精准发射空地导弹,对锁定目标实施雷霆一击。
最近,美国发布一则卫星照片,显示中国最新款无人机出现在海南上空,这款无人机采用双体设计,主翼翼展约45米,搭载双波段雷达和共形相控阵天线,被美媒称为“世界上第一种无人预警机”。
“无侦-9”飞行高度接近2万米,续航时间远超传统无人机,还有在去年珠海航展亮相的“九天”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达16吨,是中国下一代新型大型无人机。
中国无人机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都已成为世界无人机第一国,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7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随着中国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的无人机将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全方位地重塑着无人机的性能和应用,无人机必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点点关注,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2024-11-17:中国航展|隐身作战、挂满炸弹,“彩虹”无人机惊艳亮相
中国航空城阎良:2025-03-24:“九天”无人机,首飞时间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