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毛主席生活秘书的回忆:关于接班人的问题,主席曾跟我说过很多次,他也经常因接班人一事愁坏脑筋,林彪是他选的,王洪文也是他选的,结果都不行呵!
毛主席曾经定下过五位接班人,然而前四位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成功接任,只有第五任成功接任,这个人是华国锋。那么华国锋究竟如何得到毛主席的信任,成为邓公之后的接班人呢?王洪文,江青,张春桥等人对华国锋的接任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传奇人物。
毛主席开始注意到接班人的问题毛主席一直强调“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理念,他认为在干部的上配备要有一,二,三线,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保证后方人数充足,不能是一个人死了,就没人管事儿了。
在接班人这件事情上,毛主席也是抱着同样的态度,主席的接班人是一定要有的。
1957年,毛主席访苏,他曾与赫鲁晓夫提到过一次关于谁接替他工作一事,毛主席给出的名单里有三个人,一个是邓小平同志,一个是刘少奇同志,还有一个是周恩来同志。
1961年,毛主席和来访中国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也讨论过关于接班人的问题,那时,主席跟蒙哥马列说:“斯大林是一位很有权威的领袖,但是在解决继承人的问题上搞了三驾马车,只会用皮鞋敲桌子。”
蒙哥马利认真听毛主席发表着他的看法,突然,蒙哥马利将话题引到了毛主席身上,他问主席:“将来谁会是你的接班人呢?”
“主席谁来当?七个副主席第一是刘少奇……”
毛主席的一番话也直接点名了自己未来的接班人会是谁,但是由于毛主席和刘少奇之间出现了分歧,导致两人之间的信任出现断裂,毛主席终究还是把刘少奇从接班人梯队里拿走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与毛主席产生分歧的还有邓公。
选定接班人对于国家来说是决定着生死存亡的大事,在刘少奇、邓公之后,他不得不再一次开始考虑“谁来接任”的问题,这一次,毛主席把目光放在林彪身上,林彪的结局大家应该也猜到了,他与接班人注定无缘。
1971年,毛主席因林彪一事受到极大打击,那时主席已经有78岁高龄,精神上一刺激,身体上的病痛也随着浮出水面。
1971年的国庆节,毛主席头一次破例没有登上天安门,周总理给大家的解释是:“主席的身体不适。”
1972年刚开始,毛主席突然陷入昏迷,这可把所有工作人员吓坏了,同时也惊动了正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的周恩来总理。
好在北京各个医院的专家及时赶到中南海为主席治疗,这才化险为夷。
“我睡着了吗?我好像是睡了一觉?”
醒来的主席完全不知道自己刚才是昏迷了,还是他的妻子江青告诉他:“主席,您刚才昏过去了……”
“哦……”
主席听了之后陷入到短暂得沉默中,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问题有多么的严重。
主席这次生病也让他开始为未来着急,现在自己已经进入暮年,接班人选还没有着落,这可不行啊!
1972年,毛主席从上海调回一个年轻人,从湖南调回来一个中年人,年轻人是王洪文,中年人是华国锋。
跟后者相比较,那时的主席更看重较年轻的王洪文,1973年,毛主席在中国十大上选定38岁的王洪文担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毛主席对这个年轻人寄予厚望,据悉,1973到1974年,王洪文先后陪同主席参加了十几次外交活动,毛主席带着他接见了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等人。
但是由于王洪文后期跟江青走的比较近,又成了“四人帮”的一员,主席自然开始对他有了戒备心。
读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发现,有一个人的名字没有出现,那就是周恩来,周总理兢兢业业为国家服务,他当选接班人岂不是更好?那为什么毛主席没有选择周总理呢?
从毛主席的生活秘书张玉凤同志那里可以得到答案。
张玉凤同志也曾问过毛主席:“总理那么好,你为什么不选择总理当接班人?”
毛主席打开手掌,一边用手作出一个砍刀动作,一边说:“总理虽好,但是却少这个。”(毛主席这里的动作指的是周恩来总理的年纪问题)
历史也告诉我们,毛主席的顾虑是正确的,周总理因为病重于1976年离世了,总理离世后,毛主席悲痛不已,主席也曾因总理的离世而大哭出声。
1976年1月,毛主席的侄子毛远新(毛主席弟弟毛泽民的儿子)来中南海见毛主席,他跟毛主席聊起了关于新总理人选的事情。
毛主席考虑了一下,对毛远新说:“要告诉王洪文、张春桥让一下。”
说完这句话,主席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还是华国锋好一些”。
毛主席提议华国锋任代总理,开始主持中央相关工作,并让王洪文、张春桥两人“让路”,这也就意味着,第五个接班人出现了。
对于华国锋当总理一事,大家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毛远新说:“好!选得好!”,王洪文跟张春桥也没有什么异议,江青得知此事后也打来电话表示:“华国锋这个人,主席选得好。”她也很满意。
毛主席的大管家汪东兴得知消息后对毛主席说:“主席选华国锋同志选得实在好!我举双手赞成!此项决定,大家都很满意,你要吃好,睡好,其他的事情,我们来办!”
1976年2月2日正式下达《中共中央通知》:
“经伟大领袖毛主席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由华国锋同志任国务院总代理。”
该一指示下达后,也表示着毛主席再一次选定了新的接班人。
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定下新接班人,那么华国锋究竟为何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呢?毛主席又为何最后选定华国锋为接班人呢?
毛泽东信任华国锋:他是个老实人1921年,华国锋出生于山西交城,他的本姓其实是姓苏,单名铸,如今,他的孩子们也依旧使用着“苏”这个姓氏。“华国锋”这个名字是他1938年参加游击队时改的,这个名字的意义是“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
年仅17岁的华国锋加入了共产党,1949年6月,华国锋跟随着军队南下,他来到了湖南湘阴县,并任命湖南湘阴县委书记,地委委员。
2年后,华国锋又来到了毛主席的家乡湘潭,在这里他担任的是人民武装部政委,此时的华国锋只有30岁。
根据华国锋自己的回忆,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年是1955年,俩人见面的地点是在湖南长沙。毛主席之所以知道华国锋,也是因为华国锋在湘潭任职一事。
毛主席得知有个北方人来到了自己家乡,还是个比自己小28岁的年轻人,主席顿时对这个新人有了好奇心,他想去见见他,看看此人究竟怎么样,他现在可是自己家乡的“父母官”呢!应当要求了解了解的。
华国锋虽然只有34岁,但他是个极其稳重的人,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他并没有展现出惊慌失措那一面,面对毛主席他坦然自若,毛主席问他什么,他就回答什么,而且回答的既正确又完美,这一次的见面,也让华国锋给毛主席留下了好印象。
1955年对于华国锋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第一次观看了国庆节的游行仪式,也是在这一年,华国锋第一次参与中央全会。
三年后,华国锋被调到了省里工作,从这之后,他与毛主席见面的次数也变得越来越多,通过长时间的相处,毛主席也逐渐开始信任华国锋,59年毛主席要从韶山回长沙,这此之前,他要请客吃饭,那么邀请宾客,接宾客的事情,毛主席就交代给了华国锋去处理。
自从这之后,毛主席每次回湖南,都尽量去找华国锋,他知道华国锋是个可靠的老实人,也知道华国锋是一个人可以信赖的人。
1974年,毛主席刚在武汉做完关于眼睛方面的检查,医生断定他是老年白内障。
确诊后,医生建议给毛主席进行手术,但是手术方案被主席拒绝了,医生只好采取保守治疗,好在治疗是有效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药,主席的视力也恢复了一些。
那天,正在散步的主席突然对汪东兴说:“不想在这里了,我们走吧!”
主席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汪东兴摸不着头脑。
“现在吗?去哪里?”
毛主席回答:“我们去长沙!”
主席的专列抵达长沙后,便下榻于中共湖南省委大院西边的九所六号。
毛主席很喜欢长沙这座城市,一方面是因为他是湖南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华国锋,虽然华国锋在1974年时已经被调到了中央,但是他依旧监管着湖南。
毛主席来到湖南的一切,也都是华国锋亲自帮忙打点,安排的。
毛主席对华国锋的信任,就像毛主席信任周总理那般,“913”事件前,华国锋奉令回京,他向周总理汇报了毛主席南巡讲话内容。
8月13日,毛主席最乘坐专列准备去南昌,毛主席领走前,专门交代华国锋不要去江西了,毛主席让他立马回北京。
当时华国锋觉得主席这一提议事关副主席,他不知道回到北京之后该如何进行下一步,所以在回京前,华国锋特意询问了毛主席的意见。
“你只同总理一个人讲”
9月,华国锋赶回了北京,当天晚上,他就见到了周总理,他要参与周总理所组织的“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汇报会议”。
待会议结束后“华国锋把之前所记录下来的内容交给了周恩来总理。
“主席说我回到北京,只能同你一个人说。”
紧接着,华国锋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毛主席在南巡的情况,华国锋是个很仔细的人,也是个很靠谱的人,他将毛主席谈话的过程,讲话的生态一一进行了还原。
华国锋说着,周总理就安静听着,也正因为华国锋的细心记录,在913事件爆发前,周总理已经事先了解了毛主席的意图。
也是通过这件事情,周总理也更加信任和倚重华国锋,1973年,52岁的华国锋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病重中的毛主席吩咐后事,给华国锋写下三句话时间来到1976年,1976年对于毛主席来说是难过又煎熬的一年,这一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连自如说话都成了问题。
他只能断断续续得讲话,如果身边的工作人员听不清,或者实在猜测不到主席说的是什么,那么毛主席只能颤抖着手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面。
1976年4月底,毛主席在华国锋的陪同下,在中南海书房里接见了新西兰总理马尔登,完成会见工作之后,毛主席要听华国锋汇报一下近期的主要工作。
华国锋知道毛主席身体不好,而且刚才接见的时间实属不短,为了可以早点让毛主席休息,华国锋汇报工作的时候还加快了语速,他简明扼要地向毛主席汇报了全国形势,与此同时,华国锋也对全国各地形势进行了分析。
毛主席一边听着,一边看着华国锋,主席心里突然得到了些安慰,虽然在选择接班人这条路上主席走的不是那么顺利,但好在在关键时刻,找到了一位憨厚又靠谱的人选。
华国锋汇报完工作后,毛主席为了表示对华国锋的信任,颤抖着手拿起桌子上的铅笔,他写下了这么三句话:
“慢慢来,不着急”
“你办事,我放心”
“照过去方针办”
病重的毛主席根本没有什么力气写字,这导致他写出来的字也是歪曲的,好在华国锋熟悉毛主席的书法,他看懂了,也明白毛主席对他的期望有多大,他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有多重。
1976年6月初,病重中的毛主席突然心肌梗塞,这一下可把身边的工作人员给吓坏了,好在北京医院的医生随时都在中南海待命,通过及时的抢救,毛主席脱离了危险。
6月15日,毛主席把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等人召唤到自己病床前,毛主席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临终谈话。
1976年7月,河北唐山发生毁灭性大地震,地震发生的时候,毛主席刚吃完安眠药睡下,此时的工作人员也不好把毛主席摇醒,所以找来一个担架,他们把毛主席暂时搬到新的住所。
毛主席醒来才得知工作人员因为地震给自己搬了家,他希望可以回到之前所居住的游泳池,但是工作人员觉得新房子比游泳池安全,考虑到主席安全,还是不搬,毛主席不依,工作人员没办法只能找来华国锋。
“等地震平稳下来,主席身体好一些了,我们再回去。”
毛主席同意了。
唐山大地震带来的伤害是毁灭性的,地震后的后续处理工作也等着毛主席去做,病重的毛主席派华国锋率领中央慰问团去往唐山,他代替毛主席看望那里的百姓。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主席与世长辞,全国人民陷入悲痛之中,华国锋作为接班人,要着手准备毛主席的身后事,10日晚,毛主席的遗体从中南海往外移出,他们将主席的遗体安放在了人民大会堂。
中央考虑到毛主席的吊唁活动比较长,如果是采用普通的冷冻技术,那是无法确保遗体可以进行完整的保护,所以还是要经过特殊的处理才行。
这项重要任务落在了医科院基础医学租的身上,当天晚上,徐静和几位专家来到毛主席的居住地,大家一起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做。
经过一番研究,站在一旁的张春桥突然问徐静:“你究竟是有多大的把握?”
“不但不能腐烂,还要栩栩如生,要让人民群众瞻仰,这我们没有做过,只能努力探索。”
徐静回答的很诚实
关于毛主席的遗体处理问题,是华国锋拍的板,他说:“就按照你们的方案办!”
9月11日,毛主席的吊唁活动正式开始,这天除了吊唁活动外,大家还有一项工作要处理,那就是确定毛主席追悼会的主持人和致悼词人。
最后通过一番讨论,决定由王洪文主持追悼会,华国锋代表中央致悼词。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
出于信任,能力以及种种原因,毛主席将华国锋选为接班人。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一职后的华国锋尽职尽责,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教育、科学、文化有了质的发展,从而提升了我国的经济水平,主席这把接力棒是给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