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第四年举办,这次演讲共四个小时,罗振宇从个体命运说起,把演讲主题转到了个人的行动策略上。
全场演讲四个小时,以下内容是经过梳理后的精华观点,共分“七个主义”,其中不少观点是头一次亮相,大家一起来看看。
引子
罗振宇先从2018年的变化说起,因为大多数人都觉得2018年世界变化太大。
“2018年,发生了多少大事啊。一些大公司干着干着突然遇到了危机,多少被公认有前途的行业,干着干着突然就遇到了拐点。”
他还提起前年的跨年演讲,也就是2016年那次演讲中说过的五只黑天鹅。
“前年的跨年演讲,我们还在说有五只黑天鹅。今年何止五只黑天鹅?当黑天鹅一只又一只地从天上飞过的时候,也就不算什么意外了。正如一句俏皮话说的,现在黑天鹅都快成家禽了。”
2016年提过的五只黑天鹅分别是:
1、时间战场:2016最重要的不可逆变化,就是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了。大公司的优势越来越巩固。创业市场*行着一种“代孕生意”。流量的获取越来越难,时间会成为商业的*战场。
2、消费升级:未来商业有两个流派:一个是让他上瘾,拖住他的时间;一个是提供服务,优化他的时间。所有的产业都必须向服务业无限接近。在这个领域,将来会诞生很多伟大的公司。
3、智能革命:人工智能是下一个主战场。谁的数据更多,更*,谁的技术怪兽就会被喂养得更强。人工智能不是人的延伸,它是人的替代。
4、认知迭代:2016年,有一种气氛在弥漫,叫事情正在起变化。面对这个全新的庞然大物,你有两个选择:交越来越贵的“共识税”,或者打越来越残酷的“认知战”。
5、后真相:后真相的意思,不是没有真相,而是对这个世界来说,情绪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事实。过去谣言泛滥,是因为信息太少了。而后真相时代,是因为真相太贵了。
最后他总结变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以前,变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可能成了生活本身。”
罗振宇肯定跨年演讲是为做事的人服务,他给做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做了一个区分。
“做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有啥区别?做事的人无所谓悲观还是乐观,我们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不做事的人经常讨论一些抽象的问题:情感和理智哪个重要?理想和现实怎么能平衡?远方和苟且怎么选择?着眼未来和回到初心哪个更重要?”
“你就说这些问题,难不难?烧脑不烧脑?想不想死?”
后面他举了他公司一个女性创业者的例子,既创业,同时兼顾着家庭,养娃等事情,他总结,做事的人其实没有什么两难的选择。
“每时每刻,我们做事的人面对的就是一张时间表,就是这张时间表上具体的时间安排而已。”
站在风口,猪都会飞,这是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喊的最多的一句话,那个时代,是全民狂欢的时代,但在2018年,这种风口已经不复存在。
“感谢2018年,让我们有机会反思:我们还能抓住某个大趋势、随大流,然后从此躺着分享里面的红利吗?2018年我们知道,“躺赢”的时代再也不在了。”
借此,他提出小趋势的概念,小趋势有两大特点。
第一,它小,所以很难察觉。
第二,它不发生在我熟悉的领域里,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滚动到我面前。
他举了餐饮业的例子,最近两年餐馆都开始上市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有资本投资。为什么资本愿投餐饮业?因为餐饮业可以做外卖,开分店,提高盈利能力;为什么资本敢投餐饮业?因为餐饮业现在账目清晰;为什么账目清晰?因为移动支付。
更因为移动支付产生了数据,餐馆可以借用数据持续优化自身。
小趋势,很小,难察觉;但就发生在身边。
最后他告诫我们要做好准备,等待它的到来。
“想借小趋势的人,没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他只是随时在做准备,把自己感知能力磨得锐利无比,随时等待、捕捉那个小趋势的信号的传来。”
小趋势难以察觉,只能靠感知。那如何提高感知力呢?这需要提高个人的还原能力。
他的朋友给他讲过一个故事。
“2018年,她去大学校园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她调查的每一个人都说“我相貌中等偏上”。听完梁宁的这个发现,我心里默默地想,原来有这么多人,跟我一样,觉得自己相貌中等偏上。”
这件事情说明什么?
“我们经常对真相一无所知。”
所以还原能力是现在最稀缺的能力。
“还原能力才是做事的人,逼近事实真相、把握小趋势最稀缺的能力。”
有人希望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讲些乐观的话,给大家打打气。
“你能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石油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8年金融危机……你看,当一些大事发生的时候,经济的发展会受影响,短期的波动会有,但是一个鹞子翻身就接着往上走。你何尝见过倒栽葱式的陡然下滑?”
特别说到作为中华儿女的乐观所在。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的祖先埋骨于此,我们的血脉扎根于此,我们青春在此,也将终老于此,除了盼着它好、相信它好。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他再次重申作为创业者,作为做事的人,一定要保持乐观。
“我是个创业者,乐观是我们这批人的性格底色,不乐观,这年头没法做事。”
“2018年是很难,但是我们做事的人都知道: 2018年难,哪一年不难?”
什么是非共识,非共识不是抬杠,而是对什么是创新的解释,这是罗振宇首次讲到这个词。
“我们这一代人提起创新总觉得特别高大上,但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么?从事后看,成功者的路上,那是一个正确连着一个正确,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但这是事后看。如果从过程中看,你就会发现,在他的路上,那是一个非共识连着一个非共识,甚至在别人看来,是一个错误接着一个错误。在他自己看来,是一个压力连着一个压力。”
他说,创新的想法,在出生时被当成怪物,如果后来被社会接受了,它就是创新,没被接受,它就是怪物。
非共识主义从来不反对什么,只是把被忽略的东西呈现出来而已。
这有点像存在即真理。
“很多人看到创新者都会问:你干的是什么事,你疯了吗?创新者心里其实在说:你瞎了吗?”
讲到这里,他特别把顺丰作为例子,2018年,顺非为员工定制耐克工作服,前一段时间,顺非掌门人王卫更是为员工撑腰。
“如果我是顺丰的老板王卫,我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只要用行动,真的让我的同事,让快递小哥觉得在这个公司工作有尊严、有体面和有安全,这飞轮就已经推动起来了。什么时候推动?就是当他们站到用户面前的时候,他们会让用户也感受到尊严、体面和安全感。”
他还提到得到的用户数,虽然有2600万用户,但他按转发过内容的人数计算,共240万,从第一天开始就是按这个数字计算的。
“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是这么算账的。这么算账可能会让市场、让同行瞧不起,因为数字太小。但是我们只有这么算账,才能让我们始终处于信用飞轮当中。”
以前,我们绝对人过了30就已经很大了,特别是现在的女性,过了30仿佛一夜间贬值成无人要的状态,但如果一个人能活100岁呢?
“现在医学界几乎有一个共识,听着有点匪夷所思: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上,人人都有机会活过100岁。”
有人在36岁时被辞退,她就觉得天都塌了,36岁了,还能干什么啊,什么都学不会了,生活已经没有希望。
“而一位100岁的老奶奶说:“我特别后悔60岁的时候没有开始练小提琴,如果当时练了的话,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有40年经验的小提琴手了。”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是不是该改变以前的思想。
“60岁,上个大学;70岁,出来创业;80岁,新学一门手艺。”
又有何不可呢?
所以,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做什么选择,就要加上一个时间的维度。
“我们做选择的标准,也许就不是眼下的利弊了,而是要叠加进一个时间的因素。当你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得分得清什么能穿越时间,什么会被时间过滤?”
“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守;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该翻篇就翻篇。”
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也会积累成奇迹。
最后
2019年已经来了,2018年已经过去,不管你过的如何,都将重新开始,作为一个做事的人,所谓的安全感是留给过去的回忆,变化,才是做事者应该把握的机会。
“我是巴不得变化到来的,如果这个世界没变化,还有什么机会轮得着我吗?”
2019年怎么办?
“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阿尔贝·加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