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这样?差两分?!不可能!”林徽因看着儿子的高考成绩单,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
她,民国才女,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妻子,一向以理性著称,此刻却像个普通的焦急母亲,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儿子梁从诫,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在建筑方面也颇有成就,这次高考却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这让她无法接受。
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建筑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他们对儿子梁从诫的期望值自然极高。
从小学到高中,梁从诫的教育都浸润在浓厚的建筑氛围中,父母潜移默化地引导他,希望他将来能继承他们的衣钵,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梁从诫也确实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对建筑设计也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经常和父母讨论建筑设计理念,并动手设计一些小模型,展现了他非凡的才华。
高考填报志愿时,梁从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学校和专业。
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全家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结果。
然而,当林徽因看到成绩单上“总分差两分未能达到清华大学建筑系录取分数线”时,她整个人都愣住了。
她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再次确认了一遍分数,仍然是那个残酷的现实。
她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她认为儿子绝对有能力考上清华大学,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
于是,她立即向学校申请了试卷复查。
等待复查结果的日子,是煎熬的。林徽因坐立不安,梁思成也默默地陪在她身边,共同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
终于,复查结果出来了,分数没有错误。
林徽因的心沉到了谷底,她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会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
这时,她才想起儿子之前的一些异常举动。
高考前夕,梁从诫曾多次表示对建筑学失去兴趣,并流露出对历史学的浓厚兴趣。
他甚至在日记中写道:“我并不喜欢建筑,我的内心深处更渴望探索历史的奥秘。”
林徽因当时并未在意,以为儿子只是临考前的压力过大,情绪波动比较大。
但现在,看着复查结果,再结合儿子之前的一些异常表现,林徽因终于明白了。
她在儿子高考的试卷上,发现了一行字迹——“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
这11个字,如同一记响亮的警钟,敲醒了林徽因。
原来,儿子并非学习能力不足,而是他一直以来都被压抑着内心的真实想法。
她一直认为儿子应该继承他们的衣钵,成为一名建筑师,从未真正了解过儿子的内心世界。
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儿子身上,从未真正尊重过儿子的选择。
这一刻,林徽因感到深深的自责和后悔。
她意识到,一个人的幸福,不应该建立在他人的期望之上,而应该建立在他对自身兴趣和价值的追求之上。
她放下心中的执念,开始认真思考儿子的未来。
她发现儿子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他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并能够深入浅出地分析历史事件。
于是,她鼓励梁从诫报考北京大学历史系。
这次,她没有再干涉儿子的选择,而是给予他充分的尊重和支持。
梁从诫也明白母亲已经理解了自己的内心想法,他更加努力地准备考试,最终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在北大历史系就读期间,梁从诫如鱼得水,他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并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历史研究天赋。
他毕业后进入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后来又创办了《百科知识》和《知识分子》杂志,还积极投身环保事业。
他的人生道路,与他对历史的热爱紧紧相连,他活出了属于自己精彩的人生。
如果觉得文章还可以,请关注我!
(本文非新闻资讯内容!内容为真实事件改编。文中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姓名部分为化名,图片非事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