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00万买了个航母空壳?乌专家:光是4个发动机就超过两千万

历史海大富 2025-04-16 03:10:21

花2000万买了个航母空壳?这事听起来有点玄乎。瓦良格号,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前身,当年确实花了2000万美元从乌克兰买回来,可到手一看,啥都没有,就一堆破铁皮。有人质疑亏大了,但乌克兰专家却说,光是船上的四个发动机就值8000万,这买卖赚翻了。真有这回事?背后到底藏着啥故事?

徐增平的生平与背景

徐增平这人,乍一听名字可能没啥印象,但提到瓦良格号,他可是绕不过去的角色。1952年,他出生在山东烟台,后来在潍坊长大,家里条件普通,没啥显赫背景。年轻时,他当过兵,1971年进了济南空军,后来调到广州军区体工大队,成了一名篮球运动员。身高一米九出头,打球那会儿在军区里算个响当当的人物,球风硬朗,队里都服他。

1983年,徐增平退伍,31岁,正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他没啥高学历,靠着一股闯劲儿,干起了电器、地毯和农副产品生意。80年代那会儿,做生意得胆大心细,他愣是摸爬滚打赚到了第一桶金。

1988年,他带着老婆刘克先——前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去了香港,算是正式跳进商海。那时候香港遍地机会,徐增平抓住了风口,开了创律集团,干房地产、搞贸易,生意越做越大。到90年代中期,他已经身家千万,手头宽裕得能跟大佬们掰掰腕子。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楼市跳水,徐增平却反其道行之,砸了2.1亿港币买下深水湾37号豪宅。这房子在当时可是顶级货,媒体都炸了锅,夸他是眼光毒辣的“投资鬼才”。这事儿让他在香港彻底出了名,但也埋了个伏笔——他爱冒险,敢下重注,哪怕后果可能是倾家荡产。

1996年,徐增平听到了乌克兰黑海造船厂要卖瓦良格号的消息。这艘航母是苏联解体后留下的“遗产”,68%完工,可惜没钱接着造,乌克兰想赶紧甩手。他当时脑子里一闪念,觉得这船对中国太重要了。90年代的中国海军,舰艇老旧,航母更是想都不敢想。徐增平琢磨着,自己有钱有人脉,搞定这事儿没准能帮国家一把,顺便也给自己留个好名声。

他跟乌克兰那边接触时,表面上说要买船改成海上赌场,实际上心里清楚,这船十有八九得给海军用。1998年,他带着团队飞到乌克兰,敲定了2000万美元的买卖,还顺手拿下了40吨设计图纸。这笔交易听起来简单,可背后门道多着呢。

徐增平不是啥完美人物。他做生意路子野,喜欢走捷径,有时候还沾点灰色地带。比如买航母这事,他对外说是私人投资,可实际上跟国内某些部门早有默契。后来有人爆料,他还通过证券公司筹钱,中间操作有点不透明。说他一心为国吧,多少也有为自己名利打算的意思。不过话说回来,那年头能站出来干这事的,没几个有他这魄力。

买船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美国听说中国要买航母,立马跳脚,逼着乌克兰把船上能拆的都拆了,发动机、雷达、武器系统,能动的全弄走。徐增平到船厂一看,傻眼了,瓦良格号跟个大铁壳子似的,里面空得能跑老鼠。他问乌克兰人,发动机呢?对方支支吾吾,说有四台TB-12蒸汽轮机,崭新的,每台值2000万。可他再追问,乌克兰人就含糊了,压根拿不出实证。

这事儿成了个谜。徐增平后来跟媒体吹,说光发动机就值8000万,买船稳赚不赔。可实际情况是,船到中国后,工程师一检查,动力系统只剩锅炉和轴,所谓的“崭新发动机”要么没了,要么坏了,根本没法用。这让他后来的说辞多少有点尴尬。

购买瓦良格号:争议与真相

2000万美元买瓦良格号,到底值不值?当年这事儿在国内吵得沸沸扬扬,有人说赚了,有人喊亏了。乌克兰专家那句“四个发动机值8000万”更像个噱头,听着唬人,细究起来站不住脚。咱们得把这笔账好好算算。

先说背景。瓦良格号是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二号舰,1985年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开工,造到1991年苏联解体,进度卡在68%。乌克兰没钱没技术,船就扔那儿生锈。1998年,乌克兰决定拍卖,标价2000万刀,全球没人敢接盘。中国那会儿正憋着劲儿搞海军,航母梦提了多少年,可自己造压根没谱。买个半成品回来,起码能学点东西。

徐增平站出来,拍下这艘船,表面上是创律集团的商业行为,实际上背后有更高层的支持。交易敲定后,问题来了。美国不干了,怕中国有了航母威胁他们的海上霸权,硬逼乌克兰把船拆成空壳。雷达没了,武器没了,动力系统也给整得七零八落。徐增平签合同的时候,可能还以为能捡个便宜,结果拿到手的船,连自航都不行,只能靠拖船拉。

乌克兰专家那句“四个发动机值8000万”是怎么来的?最早是徐增平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提到的。他说1998年去船厂,工程师带他看了轮机舱,四台TB-12蒸汽轮机锃光瓦亮,每台2000万,总共8000万。这话一出,媒体跟风炒作,国内好多人觉得这买卖血赚。毕竟2000万买个船壳,外加价值8000万的发动机,咋算都不亏。

可这说法问题大了。TB-12是苏联设计的船用蒸汽轮机,单台功率3.7万马力,确实不便宜,但2000万一台的报价纯属天方夜谭。90年代的国际军火市场,一台先进舰用燃气轮机也就几百万美元,TB-12这种老款蒸汽轮机,哪值那么离谱?再说,美国明确要求乌克兰拆除所有军事设备,发动机这种核心玩意儿,能留下来?

更关键的是,瓦良格号到中国后,工程师检查发现,动力系统压根不完整。锅炉在,轴在,可管路、控制系统全毁了,所谓的“四台发动机”要么压根没装,要么就是坏的没法修。土耳其还拿“船没动力”为由,卡着不让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不正好说明船是空的?如果真有四台好发动机,拖航成本还能那么高?

有人说,乌克兰人忽悠了徐增平,报了个虚高价,徐增平又拿这说法给自己脸上贴金。还有种可能,是他明知发动机不值那么多,但为了证明自己没亏,故意放出这说法。毕竟2000万买个破船壳,搁谁身上都得被质疑。

这笔买卖到底亏不亏?从钱上看,2000万买个空壳,确实不便宜。同期,乌克兰把另一艘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当废铁卖了,150刀一吨,总共才1200万。瓦良格号就算按废铁价,也就值个三四百万。可从战略上看,这2000万花得值。

为啥?中国那会儿连航母的边都没摸过,瓦良格号好歹是个实物,钢板、焊缝、舱室布局,都是现成的教材。工程师爬上爬下,把船研究透了,学到了苏联的设计思路。后来辽宁舰的改造,很多技术难关就是这么突破的。比如增压锅炉,国内之前没搞过,靠着瓦良格号的底子,硬是啃下来了。

再说图纸。徐增平买船时拿了40吨设计资料,虽然缺了关键部分,但对中国的帮助不小。苏联航母的设计理念,比如滑跃甲板、重型舰载机搭配,跟美国完全不同,给了中国工程师不少启发。光这点,2000万就不算白花。

当然,也别把这事儿想得太美。2000万只是个开始,拖船费、过海峡的协调费、后期的改造费,零零碎碎加起来,成本直奔1亿刀。有人算过,改造辽宁舰的总花费,可能比造一艘新船还贵。不过这钱花的是经验,买的是时间。中国从零到一,少走了多少弯路?

乌克兰专家那句“发动机值8000万”,多半是夸张了。真实情况是,瓦良格号的动力系统没那么值钱,中国最后还是靠自己造了TB-12蒸汽轮机,性能还比苏联原版强。这笔买卖,表面看亏,其实是大赚,赚的不是钱,是技术,是信心。

瓦良格号的回国路,简直是一出大戏。1999年,船从乌克兰出发,靠拖船拉着,晃晃悠悠往中国走。结果刚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就不让过,说这破船没动力,太危险,怕堵了航道。这一下,船在黑海飘了一年多,徐增平急得满头汗,四处找人疏通关系。

2001年11月,希腊出面担保,土耳其才放行。瓦良格号过了海峡,又绕着非洲走了一大圈,避开敏感海域。路上风浪不断,拖船的缆绳都断了好几次,差点把船丢了。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终于到大连,锈迹斑斑的船体停在码头,工人看了都直摇头,心想这玩意儿能干啥?

改造从2005年开始。大连造船厂的工程师们接手后,才发现这活儿有多难。船壳是有了,可里面啥都没有,连图纸都不全。动力系统得从头建,雷达、电子设备得重新装,甲板还得改成滑跃式。工程师们没日没夜地干,车间里机器轰鸣,硬是把一堆废铁变成了真家伙。

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正式更名辽宁舰,舷号16,加入海军。那一刻,全国都炸了锅,电视里一遍遍放着舰载机起飞的画面,多少人看得眼眶发热。辽宁舰不只是艘船,它是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深蓝”的标志。

后面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中国没停下脚步,2019年山东舰服役,2022年福建舰下水,电磁弹射、无人化技术全上,国产化率直逼90%。2025年的今天,中国三艘航母齐刷刷亮相,谁还敢说2000万买了个破船壳是亏本买卖?

辽宁舰的成功,让当年的争议有了答案。2000万买的不是船,是机会。空壳也好,废铁也罢,给了中国一个起点。工程师们从瓦良格号上学到的东西,后来全用在了山东舰、福建舰上。动力系统、舰体结构、作战指挥,每一项突破都是硬功夫,哪是2000万能衡量的?

再说徐增平。这哥们儿买船的时候,估计没想过后果这么严重。2000万是小头,拖船、疏通关系、雇人看管,前前后后花了1.2亿刀。他本来指望政府给补偿,可等来的却是冷板凳。为了还债,他把深水湾的豪宅卖了,公司也破产了。

2010年以后,徐增平渐渐淡出公众视野。偶尔接受采访,他总说自己是为了国家,没后悔。可语气里多少有点不甘,毕竟倾家荡产换来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债主上门。有人说他爱国,有人觉得他想借航母炒作自己,网上吵得不可开交。

2023年,徐增平去世,71岁。走的时候,他没留啥遗产,创律集团早垮了,豪宅也换了主人。媒体报道他的死讯,评论区却炸开了锅。有网友喊着要给辽宁舰改名叫“增平号”,觉得他是个英雄;也有人冷嘲热讽,说他自己作的,怪不了别人。

徐增平的结局,挺让人唏嘘。他不是啥高大全的形象,买航母有私心,吹发动机的事儿也有点不靠谱。可没他站出来,瓦良格号可能真就烂在乌克兰了。他的冒险,换来了辽宁舰,换来了中国航母的今天。这账,咋算都不亏。

辽宁舰服役后,有人回头看那2000万,发现值大了。船壳是空的,可中国的决心是满的。从一堆破铁到三艘航母,中国用了不到20年。乌克兰专家吹的那8000万发动机,压根没派上用场,可中国愣是靠自己,造出了更好的动力系统。

2000万买个破船壳,值不值?乌克兰专家说发动机值8000万,可真相似乎没那么简单。徐增平倾家荡产,换来了辽宁舰的起点,他的故事你咋看?是英雄还是投机者?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

1 阅读: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