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赤脚医生”,是什么时候改成“乡村医生”的

元昊阅览生活 2025-03-16 05:09:59

众所周知,乡村医生的前身,是“赤脚医生”,那么它是从什么时间,又改成“乡村医生”的呢,说来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故事,就是当时的人民日报,为此还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郑重地宣布更改名称。

这要追溯到1985年,人民公社解体之后,“赤脚医生”改为“乡村医生”,这一年的元月25日,卫生部决定停止使用“赤脚医生”这个名称,经培训考试合格并注册的“乡村医生”取而代之。

为此,人民日报在当日,专门发表了“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从此“赤脚医生”一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名称修改了,但是“赤脚医生”这个称呼,却深深地刻印在了亿万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永远不可抹去的记忆。

并且“赤脚医生”这个名称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乡村医生”,这个表现在农村的人,可以不知道“乡村医生”,却很少有不知道“赤脚医生”的。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其中的原因,并不是“赤脚医生”这个名称多么的豪华,多么的好听,而是“赤脚医生”所做得事迹,动人心魄,感人至深,给人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近乎崇拜的心情,才油然而生。

试看当时流行的一首民谣,便知道这种说法不是虚构的,“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万家。出诊愿翻千层岭,胆大敢蹬万丈崖;全心全意为人民,千难万险都不怕。”

“悬壶济世几十年,救死扶伤半夜眠。”以上民谣所描述的,就是当时“赤脚医生”给人们的印象,很是受人爱戴。

时至今日,走到村中,一说“赤脚医生”上至七、八十的老人,下至八、九岁的儿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如果说“乡村医生”,还真就有一些人,摇头表示不知道。俗话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人民做了好事,到什么时候,他们也是不会忘记的,这就是民心的魅力。

记得在六十年代末,有一部电影名叫《春苗》,就是专门介绍的一位“赤脚医生”的故事,她身背药箱,穿行在田间地头,不怕苦不怕累,很是感人至深。

1985年正是深化改革的年代,百行百业,都要改革,人民公社解体,改成乡镇,属于改革的成果。“赤脚医生”改称呼,自然就属于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

1985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当时的卫生部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医疗卫生事业。”吹响了医疗商业市场化的号角。

由此得知,医疗市场化,也是改革的硕果之一。

在这里有一事不明,就是从“赤脚医生”改成“乡村医生”卫生部还专门做一个决定,并且人民日报,也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声明不再使用“赤脚医生”这个名称,有点隆重至极。

0 阅读:0

元昊阅览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