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汽埃安在2025年开年的重磅车型,第二代AION V 650智享版以13.98万元的起售价和650公里续航的标签,迅速成为纯电SUV市场的焦点。最近,我深度试驾了这款车型,从城市通勤到高速巡航,从充电体验到空间实用性,全方位感受了它的真实表现。13万抄底650km大SUV,到底值不值得买,如果您也对这款车感兴趣,不妨跟我一起探讨下。

开门见山,我们先来聊聊大家关注的续航问题,我以下从实际用车场景出发,详细聊聊第二代AION V 650智享版的续航表现。咱们不聊虚的,就说说普通人开这车会遇到的情况,以及它到底能不能扛住真实生活的考验。
在实际用车中体验第二代AION V 650智享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把纯电车的续航焦虑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周一早高峰从五环外挤到国贸,35公里路堵了快两小时,空调音乐全开的情况下,表显续航从628掉到587,实际跑了35公里只多耗了6公里电量。这种“反向虚标”的续航显示让人心里特别踏实,系统会根据驾驶习惯动态调整剩余里程估算,有次跑完高速后续航突然掉了30公里,切回市区开了段路又涨回来15公里,像手机电量显示突然变聪明了似的。最关键是每周充一次电就够用,75度大电池配上谷电0.35元/度的成本,算下来每公里才4分钱,比坐地铁还便宜。

周末跑长途更能体现它的续航底气。从北京到北戴河300公里高速,顶着120km/h跑完全程,到目的地还剩263公里续航,79%的达成率足够让人安心。返程时在玉田服务区试了把快充,18%电量插枪,上厕所买咖啡的工夫就充了248公里续航,45分钟从18%冲到80%的速度,彻底治好了我以往在服务区守着充电桩刷手机的强迫症。特别要夸夸它的充电兼容性,试过七个不同品牌的充电桩都能即插即用,充电口加热功能在零下15℃的环境里格外实用,再也不用像以前开某品牌电车那样,得拿保温杯热水浇充电接口了。

寒冬腊月的考验才是真正试金石。北京郊区零下10℃的早晨,提前用APP远程开启电池预热和空调,上车时方向盘和座椅已经暖烘烘的。30公里通勤路程开着暖风,续航从520掉到467,72%的达成率在北方冬天算得上优秀。有次偷懒没预热直接出发,同样路程多掉了8%电量,这才明白提前热车对电车同样重要。雪天开启雪地模式后,电机出力变得特别温顺,40公里积雪路面跑下来还能保持68%的续航达成率,比去年开朋友的某新势力车型多撑了五十多公里。

充电细节上的小心思让日常用车省心不少。充电盖板里的机械拉绳设计,让我想起家里老式冰箱的应急开门装置——看起来简单,关键时刻能救命。有回在地库充电时电子开关卡住,一拉绳索就解决了问题。车机导航的充电规划也够智能,去天津路上建议我在还剩18%电量时进服务区,结果到充电站刚好剩15%,这种精准预测让人莫名安心。小区里总有好奇小孩乱拔充电枪,但这车的充电枪锁止机构特别牢靠,有次被熊孩子使劲拽了半天纹丝不动,倒是把孩子自己吓跑了。
开这车久了会摸索出不少省电窍门。比如市区用强动能回收+单踏板模式,少踩刹车能省8%电量,等红灯时看着中控屏上的能量流动画,有种在玩省电游戏的感觉。冬天发现开座椅加热比暖风空调省电得多,单人驾驶时就像揣着两个暖手宝开车。胎压从2.3调到2.6Bar后,续航居然能多出3%,现在随车带着电动充气泵,每月检查成了新仪式。最有趣的是它的隐藏彩蛋——表显续航到0%后居然还能龟速挪动2公里,有次在地库忘充电,硬是蹭到了充电桩旁边,这种“藏私房电”的设计比某些品牌到0%就趴窝的设定人性化多了。

对比同价位的竞品,它的续航优势就像学霸和优等生的差距。和朋友的元PLUS跑六环,同样188公里路程,我这车续航掉22%,他那辆掉了29%。快充时更明显,30%-80%电量充电比对方快了整整12分钟,足够在服务区多吃个汉堡。75度大电池带来的不仅是数字优势,更像是给续航上了双保险——就算冬天打折、空调全开、高速狂奔三重debuff叠加,保底还有420公里真实续航,这种底气是那些标称500km但实际跑350km就心虚的车型给不了的。
开了几天,发现这车特别适合脚踏实地的家庭用户。每天80公里跨城通勤的教师夫妻,周末爱带娃露营的年轻家庭,精打细算的网约车司机,都能在它身上找到合适的使用场景。有次帮朋友搬家,后排座椅放倒后形成的1.8米大床直接变成临时货舱,装下婴儿车、折叠床外加五个大号收纳箱还有空余。最意外的是续航稳定性——不论是被迫绕路、临时接人还是突发加班,看着仪表盘上永远比预期坚挺的剩余里程,那种从容感是开燃油车时盯着油表指针从未有过的体验。
第二代AION V 650智享版搭载了一台前置单电机,最大功率165kW(224Ps),最大扭矩240N·m。得益于400V碳化硅平台的加持,其电控效率提升至98%,动力输出平顺且响应迅速。实测数据显示,车辆0-100km/h加速时间为7.9秒,虽不追求极致性能,但足以满足城市通勤和高速超车需求。新车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组合,调校风格偏向舒适性,但对侧倾的抑制较为出色。过弯时车身姿态更稳定,颠簸路面的滤震效果也更细腻。此外,新车支持0-100%动能回收无级调节,最强档位下拖拽感适中,可实现单踏板驾驶,但不会让乘客产生明显不适。

空间上的表现也是第二代AION V 650智享版的一大亮点,新车的车身尺寸为4605×1854×1689mm,轴距2775mm,虽定位紧凑型SUV,但其空间利用率却很高。我身高1.8米,实测后排腿部空间最高可达1106mm,支持翘二郎腿或自由伸展,且后排地台全平,同时乘坐3名成年人也不会有局促感。

前后排座椅可一键完全放倒,形成长1.8米、宽1.2米的平整“软包大床”,搭配全景天幕电动遮阳帘,秒变露营观星房。这一设计解决了传统SUV座椅放倒后坡度大、舒适性差的痛点。后排座椅靠背支持20°倾角、18档可调,最大可放倒至137°“贵妃躺”模式,兼顾长途舒适性与临时休憩需求。车内高接近1.3米,儿童可直接站立于车内。

新车后备箱的基础容积427L,可容纳4个28寸行李箱,后排座椅放倒后可提升至987L,轻松装载婴儿车、自行车等大件物品。且后备箱内置可移动隔板,支持三层储物分区(如上层放置易碎品、中层存放工具、下层收纳重物),存放物品更加简单便捷。

车内采用了环抱式中控台设计带来强烈的包裹感,大面积采用高级软质材料包裹,触感细腻。无论是车门把手、空调出风口,还是中控台按键,均以精致的金属装饰点缀,质感瞬间拉满。中控台采用双层悬浮式T型对称设计,14.6英寸悬浮式中控屏与8.88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形成视觉双联,屏幕分辨率达2K级别,支持壁纸、车模场景切换及自定义快捷组件,操作逻辑接近平板电脑,大幅降低学习成本。实体按键大幅精简,仅保留空调触控面板与电子怀挡,搭配金属质感的空调出风口与门把手装饰,提升整体科技质感。

8.88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和14.6英寸中控大屏,显示清晰、操作流畅,为驾驶者提供了便捷直观的信息交互体验。车机搭载ADiGO 5.0系统及ADiGO SENSE AI大模型,支持全车四音区语音交互,响应速度极快,仅需0.28秒即可精准识别并执行各类指令,无论是控制遮阳帘、调节座椅,还是调整空调温度,都能轻松实现,且可同时处理多个指令,毫无压力。

外观设计方面,第二代AION V 650智享版传承了家族设计理念,车身线条刚劲有力。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设计,搭配很有辨识度的“龙爪”造型LED前大灯组,中央醒目的“AION”品牌标识,将品牌形象与科技感融合。大灯开启时,动态点亮效果犹如“灯厂”出品,为每一次出行增添仪式感。
车身侧面提供双色选择,隐藏式车门把手不仅降低了风阻系数,更让整车科技感跃然纸上。C/D柱之间的独特异型结构,搭配悬浮式车顶,勾勒出轿跑SUV般的动感身姿,既时尚又不失稳重。车尾部分,巧妙的型面变化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龙爪”尾灯与车头遥相呼应,后包围采用双色双层结构,进一步强化了车辆的运动属性。

总的来说,第二代AION V 650智享版凭借出色的续航表现、豪华的内饰设计、丰富的智能配置等等,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该车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基本需求,还在舒适性、便捷性和智能化方面做出了诸多创新和改进。对于正在考虑购置一款15万以内的纯电SUV的消费者来说,第二代AION V 650智享版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选项。它不仅在价格上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还在品质、性能、智能化等方面表现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