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瑰宝:探寻运城晋城古建筑之美

庆昌聊摄影技巧 2025-02-21 21:25:14
晋南:古建筑的宝藏之地

当历史的尘埃缓缓落定,那些古老的建筑宛如岁月的守望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在山西晋南的运城和晋城,就隐匿着这样一群历史的瑰宝,它们是古建筑中的明珠,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探秘者前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运城古建筑:岁月沉淀的雄浑大气

运城,这座古老的城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古建筑如同一部部无言的史书,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都铭刻着历史的记忆。

解州关帝庙:忠义的永恒丰碑

解州(hài zhōu)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解州村, 始建于隋代,是 “武庙之祖” ,也是中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庙宇经历朝历代多次重建、扩建,形成了如今占地 22 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 ,采用 “前朝后寝” 及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庄严肃穆。中轴线上,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依次排列,宛如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触。

走进关帝庙,仿佛踏入了历史的长河。崇宁殿是关帝庙的主殿,重檐歇山顶,巍峨壮观。殿内供奉着关羽的神像,金身璀璨,神态威严,让人不禁肃然起敬。而春秋楼则因关羽喜爱读《春秋》而得名,它高达约 30 米,两层宫殿式楼宇上层回廊外那罕见的悬梁吊柱结构,是我国建筑中的孤例 。当你登上春秋楼,抚摸着那精美的木质栏杆,仿佛能看到当年关羽挑灯夜读《春秋》的身影,感受到他对忠义的执着坚守。此外,春秋楼的菊花藻井也别具一格,由无数精巧的木块拼接而成,宛如盛开的菊花,美轮美奂,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永乐宫:壁画艺术的璀璨明珠

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这座元代建造的著名道教庙宇,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极为罕见。它最初位于永乐镇,相传是仙人吕洞宾的故居,唐代时其宅改为吕公祠,宋、金时代改祠为观,后因观被毁于火,于元中统三年在原址上重建。现存的山门、无极门(又称龙虎殿)、三清殿(又称无极殿)、纯阳殿(又称混成殿)和重阳殿 (又称七真殿),除山门是后代重建外,其余四座均为元代原物。

永乐宫的精华,无疑是那总面积达 1005.68 平方米的壁画 。这些壁画分布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内,题材广泛,以道教人物和形象为主要描绘对象,展现了浓郁的道教文化色彩。三清殿的《朝元图》是永乐宫壁画的巅峰之作,画面高 4.26 米,全长 94.68 米,描绘了 286 尊大小神像,气势磅礴。壁画采用传统重彩工笔画法,以矿物颜料为主,历经数百年依然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画师们运用平涂、渲染、勾勒等手法,将人物形象和场景表现得栩栩如生。画中的天神、地神和人间帝王等形象,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政治观念,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信仰和审美观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广仁王庙:唐代遗风的古朴见证

广仁王庙,俗称五龙庙,坐落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 4 公里的中龙泉村村北的土垣之上,北望中条山,南眺黄河,东南是古魏城。庙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3700 平方米,现存龙泉池、院门、戏台和龙王殿以及唐代、清代碑碣 。其大殿为唐大和五年(831 年)遗构,是国内现存的四座唐代建筑之一。

广仁王庙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坐落于高 1.35 米的台基之上,屋顶为厦两头造,筒瓦、板瓦屋面,正、垂脊和脊兽皆为灰陶烧制。梁架为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四椽栿上以两只驼峰加大斗承垫平梁,梁上正中立侏儒柱,两侧施叉手承脊槫,梁端前后设托脚斜抵梁首;两山各设丁栿四只,平置于四椽栿背 。斗拱五铺作双抄偷心造,不设补间;前后檐里转出单抄承四椽栿,两山出双抄承丁栿;转角铺作正侧身斗拱与柱头同制,45° 角线亦出两卷头,里转出双抄承隐衬角栿 。前檐当心间开板门两扇,次间为直棂窗,梢间两山及后檐青砖墙体砌至阑额之下。与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等唐代建筑相比,广仁王庙虽规模较小,但其梁架、斗拱仍保留了唐代建筑的诸多特征,如柱头铺作简单、无补间铺作等,为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芮城城隍庙

芮城城隍庙位于芮城南街,也是芮城博物馆所在地,创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 - 1016 年),后历经明景泰六年(1455 年)重修,清顺治三年(1646 年)冬寝殿被火毁重建,以及康熙十年(1671 年)、道光九年(1829 年)的重修和咸丰元年(1851 年)的增修 。这座城隍庙能历经千年兵火战乱和风雨剥蚀而保存至今,堪称奇迹。

城隍庙内建筑集宋、元、清三代建筑风貌于一体。享亭为元代遗物,柱子粗矮,斗拱硕大,建筑形制粗犷而浑厚,充满了早期建筑的古朴特色,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金元时期动荡不安却又不失精美的建筑工艺。献殿为清代所建,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外露四根明柱,前檐还有插廊,中部辟门通往大殿,卷棚顶。大殿则是城隍庙的精华所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柱头有卷刹,柱体有侧角,柱头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形制 。屋顶举折平缓,斗拱硕大,拱瓣清晰,为典型的宋代规制。歇山部分的 “二龙戏珠” 琉璃悬版为明代制作,富丽堂皇,端庄肃穆,琉璃鸱吻及琉璃脊饰色彩绚丽、精美绝伦,是古建筑中的罕见之作。

芮城寿圣寺

芮城寿圣寺,历史悠久,韵味独特。寺内的舍利塔尤为引人注目,它挺拔耸立,宛如一位忠实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舍利塔的建筑风格独特,塔身的每一处雕刻都细腻入微,无论是精美的佛像,还是繁复的花纹,都展现出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和无尽智慧。这些雕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后人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古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永济普救寺

永济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 3 公里的峨嵋塬头上,总占地约 93300 余平方米 。它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地势高敞,视野开阔,南望中条山翠若屏障,与中条第一禅林 “万固寺” 南北对峙、遥相呼应;西眺黄河水白如银带,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 “鹳雀楼” 和国宝 “唐开元铁牛” 也近在咫尺 。普救寺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因为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因为它是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

普救寺始建于隋唐,距今已有 1000 多年历史,建筑布局分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规模恢宏,别具一格。寺内的莺莺塔是标志性建筑,原名舍利塔,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 年) ,距今已有 400 余年的历史。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还以奇特的结构和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蛤蟆叫声,这种现象被称为 “普救蟾声”,是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此外,寺内的 “张生西轩”“梨花深院”“书斋院” 等建筑,也都与《西厢记》的故事紧密相关,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那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当你漫步在普救寺的庭院中,仿佛能看到张生和崔莺莺在月下倾诉衷肠的情景,感受到那份真挚而热烈的爱情。

万固寺

万固寺,万固寺位于山西永济西南的中条山麓,宛如一颗隐匿在岁月深处的明珠,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魅力。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多种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貌。寺内的多宝佛塔,高大雄伟,塔身的砖石历经风雨的洗礼,依然坚固如初。塔身上的雕刻精美绝伦,每一尊佛像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出古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韵味。登上多宝佛塔,俯瞰四周,山川美景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沉浸在宁静与祥和之中,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人生的真谛。

万荣东岳庙

万荣东岳庙,位于万荣县城内西大街。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庙内的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彰显出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飞云楼是东岳庙的精华所在,它犹如一朵盛开在天际的飞云,轻盈飘逸,美轮美奂。飞云楼的建筑结构精巧复杂,斗拱层叠,宛如盛开的莲花,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楼内的木雕、彩绘精美绝伦,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当微风吹过,楼角的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为这座古老的庙宇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万荣李家大院

万荣李家大院,坐落在万荣县闫景村,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是晋南地区典型的民居建筑群,融合了北方四合院的大气和南方园林的精致。大院的建筑风格独特,砖雕、木雕、石雕工艺精湛,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主人的品味和财富。走进李家大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商贾时代。大院的布局规整,庭院深深,房屋错落有致。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遍布全院,题材丰富,寓意深刻,既有吉祥如意的祝福,也有修身齐家的教诲。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晋商文化氛围,领略到古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魅力。漫步在大院的石板路上,触摸着古老的墙壁,仿佛能听到当年的欢声笑语,感受到家族的兴衰荣辱。

万荣后土祠

万荣后土祠,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是祭祀后土娘娘的庙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体现了古代皇家祭祀建筑的风范。祠内的秋风楼,因汉武帝刘彻在此写下《秋风辞》而得名。秋风楼高大雄伟,建筑结构独特,楼内保存着珍贵的文物和碑刻,记录着后土祠的历史变迁。登上秋风楼,极目远眺,黄河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想起汉武帝的豪迈诗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每到祭祀时节,这里便热闹非凡,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祭祀后土娘娘,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夏县司马温公祠

夏县司马温公祠,运城市夏县水头镇峨眉岭上。是为纪念司马光而建,古朴典雅,充满了文化气息。祠内的建筑风格简约而庄重,体现了司马光的为人品格。祠内保存着许多与司马光相关的文物和史料,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艰辛历程,感受到他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国家的责任感。漫步在司马温公祠内,仿佛能看到司马光伏案著书的身影,听到他对历史的深刻见解。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人对这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政治家肃然起敬。

夏县堆云洞

夏县堆云洞,位于夏县城西二十五公里的水头镇上牛村,隐匿在山间,宛如一处世外桃源。它的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堆云洞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北方建筑的雄浑大气,又有南方建筑的精巧细腻。洞内的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展现了古代艺术的魅力。这里的自然风光秀丽,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走进堆云洞,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领略到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独特韵味。在喧嚣的尘世中,堆云洞是一片难得的净土,让人心灵得到慰藉。

马村砖雕墓

马村砖雕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城西2.5千米下迪乡马村。是宋金时期的地下墓葬群,宛如一座地下艺术宫殿。这些墓葬的砖雕艺术堪称一绝,题材丰富多样,有生活场景、神话传说、花鸟鱼虫等,每一幅砖雕都栩栩如生,细腻入微,展现了宋金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趣。走进马村砖雕墓,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墓室中的砖雕,无论是人物的神态、服饰的纹理,还是场景的布置,都刻画得十分逼真,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些砖雕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研究宋金时期历史、文化、艺术的珍贵资料。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位于山西省稷山县稷峰镇马村西侧,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寺内的壁画艺术是其一大亮点,这些壁画题材广泛,包括佛教故事、世俗生活等,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表情丰富,展现了古代画师的高超技艺和丰富想象力。除了壁画,青龙寺的建筑也别具一格,寺内的殿堂、楼阁错落有致,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古代壁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每一幅壁画都像是一个故事,诉说着过去的时光,让人流连忘返。

新绛稷益庙

新绛稷益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阳王村,是祭祀后稷和伯益的庙宇,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整个壁画绘有人神四百余。稷益庙壁画虽为明代所绘,但色彩方面更多继承元代壁画遗风,以墨线勾勒人物服饰,多使用朱砂着色,间配石绿、石青、白色、黄色,注重人物冷暖色彩搭配、对比和映衬,寻求变化,鲜艳而不失协调,随类敷彩。这里的壁画和建筑,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让后人对古代农业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福胜寺

福胜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城西北17公里的光村,宁静而祥和,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寺内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华丽装饰,却透露出一种质朴的美感。大雄宝殿是福胜寺的主体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殿内供奉的佛像造型优美,神态安详,让人感受到佛教的慈悲与智慧。寺内的壁画也颇具特色,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依然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这些壁画内容丰富,涵盖了佛教故事、神话传说等,展现了古代艺术的魅力。在福胜寺,你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静下心来,感受佛教文化的熏陶,领悟人生的真谛。

太阴寺

太阴寺,位于运城市绛县卫庄镇张上村,有着独特的韵味,寺内的木雕佛像堪称一绝。这尊佛像采用罕见的木雕工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尤其是佛像的面部表情,刻画得栩栩如生,慈悲祥和的神态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寺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木雕佛像相得益彰。走进太阴寺,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佛国世界,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木雕艺术,感受到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木雕佛像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佛教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的信仰。

南阳法王庙

南阳法王庙,位于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庙内的建筑布局严谨,体现了古代庙宇建筑的规制。大殿是法王庙的核心建筑,斗拱硕大,梁架结构稳固,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庙内保存着一些珍贵的文物和碑刻,记录了法王庙的历史变迁和宗教文化。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宗教文化的氛围,领略到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对历史充满敬畏。

白台寺

白台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城西北20公里光马村,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寺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大雄宝殿的建筑结构独特,斗拱层叠,飞檐高挑,展现出古代建筑的雄浑大气。殿内的佛像庄重肃穆,让人感受到佛教的庄严与神圣。寺内还保存着一些古老的碑刻和文物,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为研究古代佛教文化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走进白台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让人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晋城古建筑:隐匿山间的古韵风华

晋城,这座被誉为 “太行明珠” 的城市,地处山西东南部,太行山南麓,是中原文化和三晋文化的交汇之地 。这里的古建筑星罗棋布,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一座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青莲寺:唐韵宋风的交融圣地

青莲寺位于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寺南庄村硖石山腰,分为古青莲寺和新青莲寺两部分 。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 550 - 559 年),新青莲寺创建于唐大和二年(公元 828 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 978 年)被赐名为 “福岩禅院” ,明代复称青莲寺 。

古青莲寺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正殿和南殿 。正殿亦称大佛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 。殿内方形佛坛上塑有释迦、阿难、迦叶、文殊、供养人 6 尊彩塑,唐风犹存 。其中,主佛弥勒高 4.2 米,肩披袈裟,头饰螺髻,面庞庄严,饱满俊朗,双腿自然下垂,坐在须弥座上 。这尊垂腿式弥勒佛,是现存唐代彩塑中的唯一 ,其造型独特,线条流畅,展现了唐代雕塑的雄浑大气与精湛技艺。南殿内的唐代彩塑则以细腻的表情和生动的姿态取胜,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呼吸和情感。

新青莲寺的建筑风格则更多地体现了宋代的特色 。释迦殿是新青莲寺的主体建筑之一,建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 1101 年)至崇宁年间(公元 1102 - 1106 年) 。该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 ,斗拱肥硕,飞檐腾空,具有明显的宋代建筑风格 。殿内塑有释迦佛本尊坐像及文殊、普贤二弟子,佛像面容慈祥,体态端庄,衣纹流畅自然,体现了宋代雕塑的写实与细腻 。观音阁内珍藏着观音像及胁侍童子,还有十六位尊者像,这些造像高度约为 1.4 米,姿态表情各异、栩栩如生,或微笑,或沉思,或怒目而视,每一尊都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展现了宋代雕塑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刻画。

玉皇庙:二十八星宿的神秘殿堂

玉皇庙位于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北岗上,创建于隋代,北宋熙宁九年(公元 1076 年)重建,题名 “玉皇行宫” ,金泰和七年(公元 1207 年)曾集资大修,元代再次复修,明清两代数次修复 。庙内建筑规制为三进院落,共有殿宇楼阁、亭榭厢房百余间 ,整体气势恢宏,是当地规模和影响最大的道教庙宇 。

玉皇庙的精华所在,当属后院西庑的二十八星宿彩塑 。这些彩塑推断为元代大雕塑家刘銮的作品 ,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将星宿拟人化表现最完美的作品 。彩塑将二十八星宿塑造成世俗的人物形象,根据其性别、形象、年龄和配饰区分为金、木、水、火、土、日、月 7 种属性 ,并将动物作为人物的配角塑于主像旁,成为构图的一部分 ,塑造了 328 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 。

开化寺:北宋壁画的艺术长廊

开化寺位于高平市陈区镇舍利山,初创于北齐年间,晚唐时期大愚禅师在山腰开凿穴室,并重建了大雄宝殿,绘制了殿内的壁画 ,元明清各代都曾修葺,形成今日规模 。现存主要建筑有明代的大悲阁、宋代的大雄宝殿、金代的观音阁、元代的后院东配殿及东西角楼,其余多为明清建筑 。

大雄宝殿是开化寺的核心建筑,集建筑、壁画、彩绘于一室,堪称 “三绝” 。殿内东、西、北三面墙上绘满了壁画,总面积达 88.2 平方米 ,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寺观壁画 ,被惊叹为 “壁画界的清明上河图” ,也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宋代彩绘图案 。壁画内容丰富多样,以佛教故事为主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东壁绘制大方广佛华严经变,由北向南分四铺依次表现了兜率天宫会、阿兰若法菩提场会、逝多林给孤独园会和法界人中像 ;西壁与北壁西部绘大方便佛报恩经变,通壁表现,无明显间隔,以四铺相互分离且与壁面等高的说法图为中心,边缘描绘云气与周围故事图相隔,诸说法图之间表现 9 种故事图,可分 61 个场面,各场面以树、云、山石、建筑等物象间隔,无整齐的边界 ;北壁东部绘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变,中堂式布局,以光束相隔,中部为说法图,分层绘制各场面,两侧表现相关场面和男女供养人群像 。

这些壁画构图严谨,人物传神,图中众多人物神情各异、动态盎然 。比如描绘善事太子本生经变故事的壁画中,有《耕作图》《纺织图》《捕鱼图》和《屠沽图》等,生动地再现了宋代农民、织女、渔夫等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场景 。在《耕作图》中,农民驱牛扶犁耕地,鸦雀飞来啄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纺织图》里,织女坐在织机尾部的长凳上正在织布,织机一侧插有木板,上面放置着一盏照明灯,细节之处尽显宋代社会的生活风貌 。开化寺壁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北宋社会、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 。

晋城游仙寺

游仙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河西镇宰李村东北约 1.5 公里的牛山上,宛如一颗隐匿在山林间的明珠,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气息。它始建于北宋淳化元年(990 年),悠悠岁月中,虽历经兵火毁坏与历代重修,却依然顽强地保留着宋、金、明、清各时期的建筑风貌,宛如一部生动的建筑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寺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 3609 平方米,由三进院落组成,布局严谨规整,仿佛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中轴线上,山门、春秋楼、毗卢殿、三佛殿和七佛殿依次排列,宛如历史的长河,每一座建筑都是河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其中,毗卢殿为宋代原构,斗拱形制独特,宛如盛开的花朵,展现出宋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三佛殿则为金代遗构,体现了金代佛教建筑的雄浑大气,其梁架结构稳固,仿佛在诉说着金代的辉煌与荣耀。其余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与宋金建筑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游仙寺独特的建筑群体,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西溪二仙庙

西溪二仙庙,又名真泽二仙宫,位于晋城市陵川县城西 2.5 公里的城关镇岭常村,这里群山环抱,松柏掩映,繁花似锦,宛如人间仙境,是陵川古八景之一,也是晋城地区的一处旅游胜地。它创建于唐乾宁年间(公元 894—897 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宋崇宁年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公元 1142 年)扩建为现今规模,岁月的洗礼让它愈发古朴厚重。至金贞佑年间(公元 1213—1216 年)曾毁于兵燹,战火的硝烟并未磨灭它的光辉,元初又经管十年始复旧貌,明洪武十八年(公元 1385 年)重修,以后历代迭有补修,每一次的修缮都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二仙庙共分两院,中轴线上前有山门,山门之上即戏楼,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热闹与繁华。左右各有小旁门,仿佛是历史的侧门,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发现。中轴线一进院为过殿,过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宛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气势非凡。殿内保存有做工精美的佛道帐,仿佛是历史的宝藏,散发着神秘的气息。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做工也十分考究,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殿内二仙塑像在 “文化革命” 中被毁,现有塑像为 1984 年重塑,虽然失去了历史的痕迹,但依然承载着人们的信仰与寄托。东西厢为廊庑,仿佛是历史的长廊,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中轴线二进院为正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五铺作斗拱,琴面单下昂,彩色琉璃剪边,宛如一座华丽的宫殿,闪耀着历史的光芒。殿内塑像已毁,现有塑像为新塑,虽无岁月的沉淀,却也展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正殿两厢为耳殿,左右有东西梳妆楼对峙,各为三间见方的二层楼阁式建筑,二层支出平座,下由斗拱支撑,三重檐歇山式屋顶,仿佛是古代女子的闺阁,充满了神秘与浪漫。该楼用材略小于正殿,做法工艺似出于一手,其中东梳妆楼严重倾斜,并没楼梯通行,1990 年,县博物馆又全部拆倒重修了一遍,让这座古老的建筑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正殿、东西梳妆楼做法古朴,用材较大,为金代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金代的建筑风格与文化底蕴。前面院中挺立着四棵古老的桧柏,人们可以从树上找出各自属相的生动造型,如龙、蛇、鼠、兔、猴、牛、羊等,被称为十二生肖柏,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为这座古老的庙宇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仙翁庙

仙翁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城西北 10 公里的伯方村,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创建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 年),岁月的长河中,虽经元、明、清各代屡次修葺,却依然保留着宋代建筑的古朴韵味。

仙翁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占地面积约 5000 平方米,布局严谨合理,仿佛是按照历史的脉络精心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乐亭、仙翁殿等建筑,宛如历史的链条,环环相扣。山门为清代建筑,气势恢宏,仿佛是历史的大门,等待着人们去开启。仙翁殿内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珍贵宝物就是东、西、北三面内壁上的古代大型壁画,幅面171.2平方米,出现人物125位。壁画保存相对完好,色彩鲜明,可惜绘画年代已无从考证,据传为元代。

海会寺

海会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大桥村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海会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 10000 平方米,由下院、上院和塔院三部分组成,布局错落有致,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下院为明清建筑风格,建筑古朴典雅,仿佛是历史的画卷,展现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上院为宋代遗构,大雄宝殿是上院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用材硕大,仿佛是宋代建筑的杰作,展现出宋代建筑的雄浑大气。标志性的建筑就是寺内的双塔:建于后梁隆德二年的舍利塔和建于嘉靖、隆庆年间的如来塔。被赞誉为“国之珍宝”,两座塔分属于宋代和明代。舍利塔为阁楼式十级砖构,平面六角。此塔已经严重倾斜,远距离观看还不是很明显,在塔下看上去非常夸张,感觉随时会倒下来。琉璃塔为八角十三级仿木楼阁式,隔层檐下设斗拱,塔身有门窗装修。第十层置平座勾栏,形成回廊,均为琉璃制。

陵川崇安寺

陵川崇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城西北隅之卧龙岗上,宛如一座历史的丰碑,屹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581 年),原名丈八佛寺,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唐初更名为崇明寺,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 年)改为今名。

崇安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 10000 平方米,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法堂等建筑组成,布局严谨,气势恢宏,仿佛是一座庄严的宫殿。天王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用材硕大,仿佛是元代建筑的典范。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无普拍枋,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殿内采用减柱造,梁架彻上露明造,仿佛是古代建筑技艺的创新,让人眼前一亮。崇安寺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寺庙,更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它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建筑艺术珍品,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府城关帝庙

府城关帝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宛如一座忠义的殿堂,承载着人们对关羽的敬仰与崇拜。它创建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年),岁月的洗礼中,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貌。

现存建筑主要是清代重修,有戏台、过殿、头道山门、二道月门、关帝殿、三义殿等。关帝庙因石雕和木雕而出名,尤其是石雕,大部分位于关帝殿与三义殿,雕刻精美,故事性强,堪称雕刻技艺之大成。

晋南古建筑:历史与文化的交织

运城和晋城的古建筑,是历史与文化交织的结晶,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承载着晋南地区深厚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运城解州关帝庙的忠义传承,到晋城玉皇庙的神秘星宿彩塑,每一座建筑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价值。这些古建筑以其精美的建筑工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艺术审美和生活习俗。它们是晋南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些珍贵的古建筑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自然侵蚀、人为破坏、资金短缺等。保护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这些历史的瑰宝,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闪耀光芒,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