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芯片市场上,英特尔无疑是有名的巨头,其市场影响力始终在全球覆盖,然而就在最近却有媒体曝出英特尔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让人不禁想问这英特尔究竟想干嘛?我们又该怎么分析这件事?
一、英特尔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据多家媒体报道,英特尔计划在本周宣布裁员超过20%的计划。这将是该公司自1968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组织调整。同时也是新任CEO陈立武(Lip-Bu Tan)上任后推动的首次重大重组。截至2024年底,英特尔全球员工总数为10.89万人,若按20%比例计算,裁员规模将超过2.18万人。
英特尔近年来因财务压力、市场竞争及战略转型需求,频繁启动大规模裁员。2022年10月为应对PC市场下跌困境,英特尔首次大规模收缩业务,全球裁员约1.2万人,占当时总员工数的5%。2023年5月,为了推动业务向AI和先进制程聚焦,英特尔进行了一轮结构性裁员,CCG和DCAI部门各裁员约20%,预算削减10%。2024年第二季度,因盈利表现不达预期。英特尔为了全面削减开支,将裁员规模提高到15%以上,涉及1.5万人。最新这次裁员计划,将使英特尔员工规模回到2010年的水平。
裁员背后是英特尔持续恶化的财务表现。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收531亿美元,同比下滑2%,股价全年暴跌60%,市值蒸发超1000亿美元。更严峻的是,2025年一季度营收预计仅为117亿-127亿美元,大幅缩水。英特尔首位华人CEO陈立武上任后,明确提出聚焦AI和先进制程技术的战略转型,集中投入18A制程研发和AI芯片业务。
二、英特尔究竟想干嘛?
面对着英特尔的大裁员,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呢?裁员的背后英特尔到底又想干什么?
首先,美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模式,即业务扩张时大量招聘,业务不景气时则进行裁员。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商业环境中对成本控制和市场灵活性的重视。当企业面临良好的市场机遇,有足够的业务订单和发展前景时,会积极扩充员工队伍,以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而当市场环境恶化,业务面临困境时,裁员就成为了企业降低成本、维持生存的一种手段。
其次,英特尔目前正处于业务不景气的状态,这是其裁员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PC芯片业务是英特尔的核心业务之一,但近年来,该业务的增量有限。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PC市场的增长逐渐放缓,甚至出现了萎缩的趋势。消费者对于PC的更换周期延长,对新PC的需求不再像过去那样强烈。这使得英特尔在PC芯片市场的增长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与此同时,在AI芯片领域,英特尔的竞争力明显不足。AI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高性能AI芯片的巨大需求。英伟达等竞争对手凭借着在GPU领域的技术优势,迅速占领了AI芯片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英特尔虽然也在积极布局AI芯片领域,但由于起步较晚,技术积累相对不足,其AI芯片在性能、效率等方面与竞争对手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财务数据来看,英特尔的业绩表现不容乐观。2024年英特尔营收531亿美元,同比下滑2%,股价全年暴跌60%,市值蒸发超1000亿美元。更严峻的是,2025年一季度营收预计仅为117亿 - 127亿美元,大幅缩水。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英特尔面临的困境。为了改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英特尔不得不采取裁员等措施来降低成本。
第三,英特尔需在 2-3 年内推出具有竞争力的 AI 芯片,这是其重新夺回市场份额的关键举措。AI 领域发展迅猛,对芯片的性能和技术迭代要求极高。若英特尔不能及时推出具备竞争力的 AI 芯片,不仅难以在新的市场领域中分得一杯羹,还可能导致现有客户的流失,进一步丧失市场份额。同时,确保 18A 制程按时量产也至关重要。制程技术是芯片制造的核心,先进的制程能够带来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18A 制程若能按时量产,将有助于英特尔提升芯片的竞争力,满足市场对于高性能芯片的需求。
第四,从长期来看,裁员只是英特尔降本增效的一部分。企业要想真正恢复优势,还需要通过持续创新来实现。裁员可以在短期内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改善财务状况,但如果仅仅依靠裁员来维持生存,而不注重创新,企业将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因此,英特尔此次大规模裁员背后反映出的是公司在战略调整过程中的艰难抉择。无论是为了短期生存还是长远发展,英特尔都需要不断适应变化中的市场需求,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有效的资源配置,努力找回自己的优势。
倾巢之下岂有安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