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大约有30万人被布置在可能发生登陆作战的海岸地区……”。

一句误判,对朝鲜战争的演变产生重大影响,可彼时美国不知道,他们看到的,只是志愿军想让他们看到的。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仁川登陆是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白月光”,绚烂却不可能,只差一步,他们就能取得胜利。
李承晚希望美军能够帮之战胜朝鲜人民军,达到南方统一北方的目的,1952年的秋天,美军就开始叫嚣将会随时在北朝鲜的东西海岸登陆,达到“两栖登陆”的目的。

嚣张是有,丁公量琢磨了一番,兵力部署上,美国肯定是来不及,但情报部门肯定是要先下手为强的,毕竟,巧胜赢过莽夫,能用少人办大事,美国肯定不会放过。
丁公量觉得美国肯定会向我方防区不断派遣特务,斟酌时间的话,阴历满月前后的四五天概率最高,冒出来的方式,大概率还会是空降,毕竟美国出动到朝鲜战争上的飞机,不是丢炸弹,就是丢人。
事实真被丁公量给猜对了,8月下旬的一个深夜,通报兵团真的逮住了一个人。

自诩天衣无缝未料落地就被抓,这特务也不知道该如何掩饰了,干脆说了个干干净净,既承认了自己的特务身份,也告知联系的方式是最为原始的信鸽。
敌人的侦查方向已经指向北朝鲜的东海岸地区是真,那只派出一个特务就不会是可能的事情,我方人员再度蹲守,及时放回信鸽,谎称情报组已经平安降落。
对自己过分自信的美国一点怀疑都没有,两个月之后,我方又抓获了4名敌特和4筒物资。

审讯证明,这几个人都是高级的情报人员,出自美国远东情报局,得到的消息是直接送往统帅部门的。
此次前来他们领到的任务是“侦查我军以及策应美军在东海岸的登陆行动”。
谋算上,丁公量已经赢了,孙宪的叛变,于他而言,更是锦上添花。
这孙宪不是一名通讯员,眼瞅着已经落入我军之手,政治教育一番过后,他表示愿意立功赎罪。

看着缴获到的敌特通信工具,望着决心投诚的孙宪,丁公量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利用敌人的东西去“索要”,开展一场反侦察和反情报的斗争。
申请很快得到批准,逆用电台的反情报战也被正式打响,孙宪开始与敌情报本部进行联络,为我方送来一个大功率电台和两台手摇发电机。
鱼儿已经上钩,可怕的是,美国并不知晓实情,还以为是特务人员已经发力,胜利召之即来了呢。

优势在我方,但我方并未掉以轻心,每一次给对方发去的电文,都是经过仔细斟酌的,要考虑到敌人的习惯用语,每次敌人来电,也总是准确翻译,不止看字面意思,还会由表及里,猜测是否有深层意味。

一切有条不紊,真假虚实穿插送去的情报让地方的情报中枢手忙脚乱,为期两年九个月的战争在1953年结束,丁公量作为志愿军的代表之一,在板门店的停战谈判上,给美国送去了逆用工作的电台。

这项工作对朝鲜战争,确实是起到了重要影响的。
美国情报局就是错误的判断中共军队将会展开最大限度来抵抗进攻,并且实施坚决的反击,所以才不得已放弃了两栖登陆的作战方案。
心理战,谋略战,丁公量都赢得漂亮,可这号人物是谁?

祖上在清朝时当过官,父亲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学生,1927年的辛亥革命之后,成为了浙江定海县的第一任县长,丁公量就是出生在这样的官宦家庭。
有钱,有权,还有善良。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疯狂的4.12大屠杀中,丁父的一位好友幸免于难,就是他向之透露消息,使其避开危险,继续活着为革命发光发热。
父亲对丁公量的影响是很大的,他有少爷命,却未染上“少爷病”,舟山中学的学费,是自己打工赚的,去了学校被告知每年还要交36圆银元的学杂费,一句话的事情,丁公量却没有给父亲要,而是边读书边找了个抄写钱粮册的活,读完了中学。

这所学校改变了丁公量,他在这里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最初启蒙,在年仅14岁的1935年,就参加了抗日救国童子军。
学习之余,丁公量会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考入上海中法工学院的1937年,他成为了学生会主席,也带领着学生与散布“亡国论”的院长进行坚决斗争。
革命生涯最让丁公量难忘的,当属皖南事变。

蒋介石在1940年的10月再发“皓电”,让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在一个月内撤回黄河以北,且密令数十万军队,准备进攻华中的新四军。
第二波“反共”高潮一触即发,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向北转移至安徽茂林地区时,遭遇了国民党的包围。
皖南事变随之震惊中外,裹挟在危险之中的,是时任新四军教导总队特派员一职的丁公量。

形势危急,天公还不作美,大雨连下多日,部队行军作战又添一层阻力,新四军已经弹尽粮绝,敌人的层层攻击中,每有消息传来,都是阵地失守。
叶挺看不下去了。
“同志们,我们中了蒋介石蓄谋已久的圈套,现在的形势危急,大家的任务是突出重围。”

看着站在山坡岩石上的叶挺,教导总队本是军部的最后预备队,是一支干部队伍,但在这紧要关头,却冲在了最前面,像猛虎下山一般,占领了一个山头。
士气被鼓舞,阵地被夺回,快乐却依旧短暂,包围之外,依旧是敌人的兵力,丁公量被捕了,他和近600名干部一起被顾祝同关在上下周田村。

打、骂、劳、饿等百般折磨齐齐上阵,敌人的目标很明显,就是逼着就范,丁公量等人不屈不卑,背地里悄悄组建秘密党组织,开辟了1941年10月的中秋暴动。

中秋暴动失败了,不仅失败了,还曝光了丁公量是“暴动头子”的身份,呈报枪毙在即,他依旧没放生之意志,用皮带上的铜扣撬开了铁镣上的销子,幸运逃脱了死亡的牢笼。
或许正是因为曾经距离死亡只剩一步之遥,所以在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即便美军嚣张至极,丁公量依旧能够稳扎稳打,借敌人的招打敌人的力。

一场逆用直接动摇美国登陆决心,罗瑞卿对丁公量的这种行为,给予了充分肯定,夸赞其是反情报战的一个范例。
朝鲜停战在1953年7月27日的板桥签订协定,1955年丁公量被赋予了上校军衔,1964年转业的时候,他的身份是人民解放军第60军181师的政委,转业之后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的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党委书记。
很大的跨度,丁公量也时常说自己是“科盲”,如何在一个一窍不通的环境开展工作,他很苦恼,却不害怕,党教育过的,开展工作永远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学习,二是调查。

丁公量在有机所的集体宿舍住了三个月,距离被缩近之后,他就开始一个实验室、一个课题组的去看,去学。
掌握了些门道之后,1964年的夏天,人工合成30肽B链在生化所取得首胜。
旗开得胜,科研人员是一鼓作气,又成功实现了人工B链和天然A链的胰岛素半合成,问题出在与北大合成21肽A链,为破局提供帮助的,是丁公量。

他从大家的口中得知作为蛋白质中的最小一种,胰岛素是研究蛋白质人工合成最好的突破口,而这其中,人工A链的需求量也很重要,是丁公量对汪猷的拜访,因为他告知了杜雨仓等人创造性的艰苦努力。
青年科学家的工作精神感动了汪猷,他这才说出一句“A链可以给他们了”,并在亲自去听了汇报之后,又给了60毫克的A链。

这一步,人类真正第一次做到了用人工方法合成了蛋白质。
虽然丁公量没有直接在科研上的贡献,功劳却也有着属于他的一份。
抗美援朝的时候,丁公量表现不俗,跨界科研,他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为革命事业,他忠心奋斗七十余载,以95岁的高龄,丁公量逝世在2017年的3月7日。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丁公量经受住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也动摇了美军反攻登陆的决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呕心沥血的贡献,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也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建议作者回小学重新学学语文课和作文课
驴唇不对马嘴,什么水平也出来写文章?
看半天也不知道说什么
直接举报
应该是淮河以南撤退至淮河以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