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的女老师,后悔了吗?

寻跃菡评娱乐 2025-04-15 02:57:56

2015年,河南实验中学心理教师顾少强的一封10字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了无数人心中“自由”的代名词。

十年过去,当人们发现她并未环游世界,而是结婚生子、开客栈、回归郑州时,质疑声四起:“折腾十年,还不是回到原点?”“后悔了吧?”

但顾少强本人却直言:“我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更不需要后悔药。” 这句话背后,藏着远比“辞职看世界”更值得咀嚼的真实故事。

01 辞职不是冲动,而是“蓄谋已久”的清醒

在媒体报道中,顾少强的辞职常被贴上“一时兴起”的标签,但她坦言这是“十一年的教师生涯积攒的必然”。

心理老师的身份让她接触了大量青少年的困惑,也让她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难道我要在55岁退休时,才后悔没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而且她并非“裸辞小白”。

业余时间当酒吧歌手、自费飞北京看越剧的经历,早已暴露了她“斜杠青年”的本色。

辞职,不过是把“斜杠”变成了主线。

02 “看世界”≠环游世界,小镇客栈里的另一种自由

网友诟病她“说要看世界,结果只是结婚开店”,但顾少强对“看世界”有自己的定义:“认识世界的方式,从来不止旅行一种。”

在四川街子古镇,她穿着旗袍逛早市、学包粽子、和客栈客人聊人生百态。

这种“扎根式生活”,让她看到了比打卡景点更鲜活的世界。

即便是刷马桶、修电路、应对醉汉闹事,她也视为“另一种阅历”。

所谓的“俗气生活”,反而成了她理解人性的课堂。

03 争议背后:人们为何总想替她“后悔”?

十年间,顾少强始终活在舆论的显微镜下:

开客栈、生孩子被骂“向现实低头”;回郑州工作被嘲讽“白折腾一场”;与丈夫分居传闻引发婚姻破裂恶意揣测。

面对这些声音,她直接回应:“网友替我规划的‘成功人生’,不过是他们自己的焦虑投射。”

在短视频平台做心理咨询时,她发现许多人把“辞职看世界”当作逃避现实的解药,却忽略了“自由的前提,是认清自己想要什么”。

04 十年后的她,真的“回到原点”了吗?

表面上看,顾少强似乎“绕了一圈又当回打工人”,但内核早已不同:

从“体制内教师”到“野生心理咨询师”:过去靠教科书案例,如今用十年人间烟火解答家长困惑;

从“怕麻烦”到“全能客栈老板娘”:修水电、处理纠纷、直播卖课,技能树全面点亮;

从“被定义”到“自定义”:拒绝百万游戏代言、不炒作网红人设,活得比多数人“干净”。

“原点”只是地理坐标,内心的成长才是真正的远方。

结论:人生不是非黑单选题,她的选择给普通人什么启示?

顾少强的十年,撕开了社会对“自由”的三大误解:

自由不是“永远在路上”,而是清楚每个阶段想要什么;

自由不等于“逃避现实”,柴米油盐里也能找到诗意;

自由更不是“人设绑架”,网友的期待不该成为她的枷锁。

对于那些纠结“辞职会不会后悔”的人,她的故事给出一个答案:“后悔的从来不是选择本身,而是选择时是否忠于内心。”

正如她所说:“如果当年没辞职,我可能会成为更优秀的教师,但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活透了’的自己。”

0 阅读:0

寻跃菡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