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72h,中方首次发声,泽连斯基民调创新高,美乌这架白吵了!

喜牛谈国际 2025-03-05 17:28:23

2月28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的一场直播,意外成为全球外交焦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围绕停火条件的争论,从意见分歧迅速升级为激烈对峙,甚至险些演变为肢体冲突。这场公开的外交风波,不仅暴露了美乌关系的裂痕,更折射出大国博弈下小国的艰难处境。

事件发生72小时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作出回应,强调中方“将继续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一表态看似中立,实则暗含深意:既不直接介入美乌争端,又重申劝和促谈的一贯立场。与美方的强硬姿态相比,中国的回应显得更具包容性,既避免激化矛盾,也为未来可能的斡旋留出空间。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则犀利点评,称泽连斯基此行“从美国角度看完全失败”,暗示俄罗斯对局势的掌控信心。

尽管国际舆论对泽连斯基的外交受挫多有批评,乌克兰国内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乌克兰街头采访时,一名中年男子情绪激动:“特朗普的傲慢是对整个乌克兰的羞辱!我们必须支持自己的总统。”最新民调显示,超半数乌克兰民众认可泽连斯基在访美中的表现,认为他“敢于为国家利益发声”。这种支持并非偶然——乌议会此前通过战时禁止选举议案,从法律层面巩固了泽连斯基的执政合法性。即便美国试图绕开泽连斯基推动和谈,短期内也难以撼动其地位。

泽连斯基的欧洲之行略有收获:英国承诺提供22.6亿英镑长期贷款,德国、法国亦表态加强军事合作。但这些支持背后藏着欧洲的焦虑。北约内部文件显示,欧盟对乌军援实际到位率不足四成,且匈牙利等成员国明确反对无限制援助。更微妙的是,欧洲多国私下与俄罗斯的能源谈判从未中断,暴露出其在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间的摇摆。

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的发言值得玩味:“美国需要能同时与美俄对话的乌克兰领导人。”此言被解读为对泽连斯基的间接警告。尽管美国尚未公开推动“换人”,但此前中情局被曝与乌反对派接触的传闻,已引发基辅警惕。与此同时,俄罗斯保持着战略耐心——克里姆林宫未对美乌争吵高调表态,却在顿巴斯地区悄然增兵。分析人士指出,普京或在等待西方阵营进一步分裂,为战场争取更大主动权。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乌克兰平民的苦难常被忽视。联合国数据显示,全国约40%的医疗设施遭破坏,东部地区儿童失学率高达70%。更令人揪心的是,为填补兵力缺口,征兵办在街头随意抓丁的现象愈演愈烈。哈尔科夫居民拍摄的视频显示,征兵官员在地铁口拦截青壮年,甚至有残疾人被强行带走。这种乱象虽引发民众抗议,但在“战时状态”的法律框架下,基辅当局的选择空间极为有限。

乌克兰危机的解局,或将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美国大选后的政策连续性,二是欧洲能否真正摆脱对美安全依赖,三是俄罗斯的战场忍耐力。当前,泽连斯基政府如走钢丝——既需维系西方援助,又要避免彻底激怒俄罗斯。而普通乌克兰人最迫切的期待,或许只是清晨不再被空袭警报惊醒。

0 阅读:0

喜牛谈国际

简介:心之所系皆为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