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息影,明智吗?

Idlemovie 2025-04-28 20:51:39

华表奖二封影帝,张译选择暂时息影。

其实,这个选择是明智的,说句不好听的,他现在的演技太公式化,太行活了,也一直在演同一类型的角色,表演有些雷同。

不知是故意的还是市场需求,张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同质化框住。

《士兵突击》后承包了军人,《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烦啦,《生死线》的何莫修,《光荣时代》的郑朝阳等。

随后接戏开始五花八门,言情剧、都市剧、时代剧都演过,然后又走入了警察怪圈,《重生》《狂飙》《他是谁》等。

电影方面有《狙击手》《三大队》《金刚川》《刀尖》《悬崖之上》,跟电视剧一样,也是集中批量的同质化角色。

熟能生巧,同一种角色演多了肯定得心应手。

想要再突破演出不同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不然观众就会有审美疲劳,但张译的路子似乎走错了,让他不能安心演戏。

一定要在表演中加入许多小设计,多了就过犹不及,观感不再是自然,而是演的痕迹特别明显,不懂的收敛与藏拙。

如《狂飙》中安欣的口音,以及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固执,都有点太刻意让人看出来他在很努力的演这个角色,一直在绷着。

反观唐小龙,他就松弛的多,从监狱出来的那一段,见唐小虎,跟高启强,那个状态十分传神,感觉就是本色出演,演员藏在了角色背后。

现在的张译恰恰缺少的就是藏,他总是让自己取代了角色,每个角色都是他自己,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路径依赖,气质和技巧盖掉了人物。

这不是说张译不会演,是太能演了,也是许多对表演有敬畏心的学院派的通病。

正如段奕宏所说:“职业演员的弊病在哪儿?你太能演了,抽烟恨不得抽出十八种花样来,人家一个状态保持了,可不把你甩了十万八千里嘛。”

段奕宏这段话并不是在说张译,只是这句话正好适用于目前的张译,他就是太能演,太想演,太想让观众看出他在演了,演技靠的是方法。

情感不是通过自身内在情绪爆发出来的,而是借助方法简单的与角色保持一致,角色要隐忍了,那就从武器库里掏出低眉顺眼这一招,角色要崩溃了,那就嚎天动地,看着倒是不违和,可角色不够细腻、真实、饱满、自然。

换句话说,张译在放与收这一块,不自如。

本来是个全能演员,喜剧正剧都能上去露两手,硬是把自己整成了标签化演技。

不像以前有史班长、孟烦了、陈江河、五星杀手等不同角色,不停的拓宽戏路,对比现在,张译好像被困在了漫长的秋天。

张译的这种状态黄渤也经历过。

地位上来了,周围都是好人,没有了生活养料反补角色,但凡演个角色,都是清一色的彩虹屁,哪怕有人吐真言也会被粉丝控评。

糖衣炮弹听多了,人就容易迷失自我,看不清前路,这样的表演就丧失角色的真实性,基本上不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就不存在表演的不可替代性了。

但黄渤转过了这个弯,“天天碰到影迷说黄渤你好帅,你自己认定这事儿,你可真就完了”,所以这两年黄渤的演技明显不像那几年那么油腻了。

所幸张译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让自己停一停,沉淀一下。

演员没了生活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对演技的提升永远是纸上谈兵,长期以往,观众会瞧不起你,生活也会抛弃你。

张译在观众和生活之前自己也烦了自己,所以他选择让自己去好好的生活,去好好的演戏,去体验生活和揣摩角色。

希望沉淀之后再归来有大不同,但千万不要换赛道再重复另一个同质化角色了。

当然,这也说明张译作为好演员有自己的追求,而不是过多的曝光消耗自己的名气,演员就应该如此。

这样的演员不会一尘不变限定自己,而是勇于挑战,能够不断抓住机遇突破自己丰富自己,他们有兴趣去尝试风格迥异的题材,有目的地塑造与众不同的角色。

所以可以在银幕上千变万化,不拘一格,可以胜任各种题材各种角色,这也是演员与明星最本质的区别。

0 阅读:8

Idlemovie

简介:电影,应该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