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分享的是:“火”字。
火,拼音huǒ,象形字,又是汉字部首之一。始见于甲骨文,其古字形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有向上的火苗形状,生动的描绘了火在燃烧时火焰升腾、摇曳的形态特征。《说文解字》中对“火”的解释是:“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表示“火”有燃烧、毁灭之意,而以“火”作为意符的字亦都大多与“火”或“热”有关。有时作为汉字下部件时常异写作“灬”,俗称“四点底”,如“烹”、“煮”、“煎”、“蒸”等等。

左点以露锋入笔,角度稍立,稍右斜,落笔顺势稍顿即向右上方略作回锋收笔,呼应下一笔画;第二笔撇点稍高,距离不要远,角度略平,短促有力,与左点呈回抱之态;竖撇高起,落笔后中锋下行,从点与撇之间穿过,写出撇肚后再向左快速提锋撇出,舒展遒劲,收笔力达撇尖,不可一笔甩出;捺笔起笔位于撇点撇尖的指向处从竖撇里面实接带出,顺势向右下行,下行渐重,捺脚稍低于左撇撇尖,出锋略平。

“火”字的行书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