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在晨练或者于年长者聚集的场所,常常会看到一些中老年人的脖子上有一条红红的痕迹,犹如刮痧所致的瘀痕。但木子告诉大家,此非刮出的瘀痕,而是揪出来的印迹。这就是木子今天要跟大家讲的一种理疗方法~揪痧。此方式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效果显著,尤其在缓解咳喘、畅通经脉、化除淤血、调整脏腑机能方面具备独到的功效。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揪痧现在年轻人很少用到呢?其实很简单,揪痧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疼痛,有些人难以接受。但是有一点,是任何理疗途径都不能替代的。比如你在刮痧脖子的时候,施力轻了则痧难现,施力重了则恐伤喉管,还有一些刮痧无法触及之处,那么揪痧可能是最好的选择。《痧胀玉衡》有言:痧胀之疾,宜紧揪之,手法须疾而重,疗之宜速。临床上也有诸多针对揪痧的文献报道, 《中国民间疗法》2014年第4期,王军芬,揪痧疗法应对原发性经痛36,陈永丰采用中腕、气海揪痧疗法处理儿童重复性腹部不适总体有效率达92%。

举重冠军石智勇登台之际,两眉宇之间有一抹暗赤色瘀痕,让众多观众印象深刻,其被询“是否因额头的瘀痕,解封了洪荒之力?”其回答:“中午行走期间有点中暑眩晕,赛前队医用力使劲揪了眉宇间助其迅速恢复神智。”揪痧的功效缓解咳嗽揪痧如神奇之手,它精准作用于颈项间的经脉与穴位,尤其是和肺气密切关联的天突穴、廉泉穴等。通过物理的激发,增强肺部的气息流散,辅助痰涎的清除,使因肺气阻塞、痰液积聚所造成的咳嗽得以舒缓。那颈间留下的淡淡紫红,恰为肺气畅达、咳疾减轻的显著痕迹。

疏通经络揪痧,则以巧劲刺激经络上的敏感点,无论是肩背的紧绷、腰脊的酸楚,还是肢体的麻木,都能在揪痧的引领下,寻得畅通之道。它仿佛一位精通经络的匠人,用巧妙的手法,再度顺畅,使身体重获轻松愉悦。活血化瘀揪痧,会让部分微血管轻微破裂,形成细小的血斑。这实则遵中医中医“以血活血”的之理。淤血随痧消散,新血继之而来,以助肌肤组织的恢复与更生。对于因外伤或内伤导致的瘀血阻滞,揪痧疗法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效果。

调节脏腑功能中医讲求脏腑和谐,而揪痧则通过背部、腹部的反射区,巧妙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每一次揪痧,都是对脏腑功能的一次深度调理,促进它们之间的平衡共生。它仿佛一束智慧之光,照亮身体内部,让因脏腑失衡而起的症状在揪痧的呵护下逐渐消散。揪疙瘩的正确方式揪痧虽然易行,但更需注重技巧。正确的揪痧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能减少不必要的疼痛。

揪痧虽简,却需注重方式与技巧。冷水与干净毛巾是必备的辅助工具,用以润泽手指,护养肌肤。于施行之际,中指与食指屈而为钩状,蘸水润指,以指节之侧,精准挟揪皮肤。随夹随压随拧,快速放手,屡次施行,直至肌肤显现暗红。力量要恰当,既要能体会到触动,又不致于难忍疼痛。这样的操作方式,既能提高疗效,又能确保安全。木子提醒:揪痧跟穴位按揉相同,针对各类症状先选穴,如此能取得最佳的功效。孕妇、皮肤破损者、过敏体质者不适合,结节、包块处不可揪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