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遗夜谭】假得不能再假了的《故乡的泥土》

独立思考的石遗 2024-11-16 09:11:00

《故乡的泥土》播放了三集。我呢看了一集半。第一集全都看了,第二集和第三集总共看了半集多一点点。

这部剧太假了。

剧情从1983年开始。1983年,土地承包在农村全面实行。可是金沙窝大队的支书高海堂却不同意实行包产到户。于是,李双河在高海堂儿子结婚的这天领着几十个村民要在他们要求包产到户的申请书上盖章。他们趁大队会计去找高海堂就砸了大队部的门锁,还翻箱倒柜地寻找公章。

这不是胡编乱造吗?

高海堂干了三十多年的支书。他能当三十多年的支书,可以肯定地说,是绝对听党的话,听上级领导的话。198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表示:分户承包的家庭经营是一种新型的家庭经济。它和过去小私有的个体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应混同。因此,凡是群众要求实行这种办法的地方,都应当积极支持。此外,全公社都在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其他大队都纷纷实行分户承包。在这样的形势下,当了三十多年支书的高海堂敢反对大势所趋的分户承包吗?他能反对吗?即便他反对,在当时的形势下,他的支书也会被公社撤掉。

诚然,当年的确有对分户承包不理解,甚至有反对的。但是,绝不是生产大队这一级的“干部”——支书、大队长。因为他们是农民,与农民是共呼吸同命运的。编剧不能柿子捡软的捏,把反对的“罪名”安在农村的支书头上。

当时,农村的单位是大队。大队下面有生产队。各个生产队都是独立分配、核算的。生产队之间的队员没有什么来往,甚至相互都不认识,更不说一个大队的队员了。李双河等几十个人是怎么凑在一块的,难道他们是一个生产队的?即便是一个生产队的,也不能代表整个大队啊。可以说,编剧根本不了解当时的农村。

高海堂的儿子结婚那天,梁麦茬的弟弟梁麦收带着一帮子人去抢亲,还打伤了高海堂的儿子。这可能吗?高海堂在金沙窝是最高最大的官,一个又穷又没有任何势力的农家孩子能抢支书家的亲?还敢打支书的儿子?

杨春雪因为与梁麦茬两小无猜,所以死心要嫁给梁麦茬。别给我扯什么爱情。高海堂家有地位,有名誉,还家境富裕,杨春雪能死心塌地地嫁给穷得叮当响的梁麦茬?有饭吃有衣穿有钱用远比爱情重要。爱情解决不了贫穷。何况一个在穷乡僻壤长的女孩。

梁麦收抢亲伤人,梁麦茬放火,却被当做励志青年塑造。真是是非颠倒。

0 阅读:4

独立思考的石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