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眼
高压XLPE电缆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运行效率与稳定性。然而,由于长期使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电缆在传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在铝护套和绝缘屏蔽之间,电位差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们通过创新的修复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导电硅胶的修复液,成功地恢复了电缆的电气性能。

接下来,为了确保修复效果,研究者重点考察了修复液的两个关键参数——电导率和注入体积。通过细致的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团队确定了修复液的最小电导率和最佳注入量。这个量化的标准可以确保修复液在缓冲层与铝护套之间形成良好的电气连接,从而恢复电缆的电气性能。通过图表呈现,研究人员清楚地展示了修复液电导率和注入体积对修复效果的具体影响。

为了验证这一修复方法的有效性,研究小组还进行了局部放电实验。这一实验模拟了真实的电缆运行条件,测试了修复前后电缆在局部放电过程中的表现。结果显示,修复后的电缆在局部放电测试中表现优异,没有出现明显的放电现象,证实了修复液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实验过程中,修复液的灌注方式和电缆的局部放电情况也通过多个图示进行了直观呈现,进一步佐证了修复效果的可靠性。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建立电缆的等效电网络模型和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全面分析了修复液电导率和注入体积对电缆性能恢复的影响。同时,采用了双组分加成型可固化导电硅橡胶作为修复液,这种材料在介观和宏观层面上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流动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人员不仅验证了修复液的有效性,还对修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虽然在实验室条件下,修复液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但这项技术的长期性能和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可靠性仍需进一步考量。随着电力行业对电缆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如何提高修复液的耐久性,确保其能够在复杂的运行环境中保持稳定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