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有一个词频频出现在评论区,叫做文化包容。当大家痛骂文艺作品当中眯眯眼形象的时候,有人谈审美的尊重。当大家愤怒于国内,有人在特殊时期穿和服招摇过市的时候,有人谈小众文化。
这些博爱的声音痛斥我们在固步自封、思想封建,小肚鸡肠,不够宽容,甚至会说这些想法是另一种形式的闭关锁国。在聊文化包容之前,我想先来聊一聊文化侵略。不知道大家对于印度这个国家是什么印象。
虽然古印度也曾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三哥却一直是一个很魔幻的存在,一直居住在这片区域,但是却几乎从未掌控过这片区域。被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等等,轮番按在地上摩擦之后,把优秀的文明给忘得一干二净,反而是把种姓制度给发扬光大。
一直以来,欧洲帝国都深信了解属民的语言和文化,更有利于他们的统治。所以到了1802年,英国开始在印度开展了长达60年的大调查。在此期间,他们动用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劳工、学者和导游绘制出了整个印度的地图,包括珠穆朗玛峰和喜马拉雅山等其他山脉的精确高度都给测了出来,甚至还破译了楔形文字。对梵文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挖掘出了很多被印度人遗忘的文明古迹。
可笑的是,被掠夺的三哥看着这群侵略者疯狂掠夺自己先人的灿烂文明的时候,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笑。再到后来,欧洲的征服者对印度帝国的了解一度超过了历代所有的征服者。
甚至于欧洲的官员在去管理印度之前,都要上3年的学,你敢信?前面提到欧洲帝国是出于更好的奴役才开展的这项工作,成效斐然,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进口不到5000人的官员,以及几万的士兵,加上10万左右的商人,愣是奴役了全印度人数高达3亿的三哥。
到了现在,三哥的母语是印地语,但是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加英语,而且印地语也无限接近于英语。马克思先生说:“而它(印度)过去的全部历史,如果还算得上是什么历史的话,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三哥早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文化入侵当中丢失了自己。
文明虽然国土辽阔,人口更是了得,但是却在当今的世界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里辟个谣,之前网上有人说,印度曾五次申请入场,但是被五常轮番拒绝,并不是真的,他们其实连上五常投票的环节都没有进入。
欧洲国家总是打着为大家带来卓越的西方文化的幌子,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文化侵略。事实上,不管我们承认与否,现在几乎全球的衣食住行以及政治和经济的结构,都深深的受着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目前在全球占据主导,需要我们警惕,但是并不意味着小的文化对于大型文化来说就不具备侵略性。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神秘而又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在这个世界存在了3000多年,却被当时在埃及边境的一个小宗教团体给彻底覆灭。要知道,在这之前,古埃及文明曾经遭到过希腊文明的入侵,也曾遭受过在当时无比强大的古罗马帝国的武力入侵。但是这两次入侵非但没有动摇到古埃及文明的根基,反而还被反向文化输出了一波,如此坚韧的古埃及文明,又为何会在短短几百年内就被当时还是小宗教团体的基督教给彻底覆灭了呢。
因为相比较前两次的入侵,基督教的方式是拆掉了他们的神庙,拿去盖教堂,毁掉他们的神像,在上面刻上十字架,毁掉他们的祭文,杀掉他们的祭司,让古埃及文明的传承出现了断层。这就好比大家存储数据的磁盘,他们做的不仅仅只是删除,而是格式化之后还要塞满他们的资料,将原来的资料完全覆盖。至此,一个辉煌的国度就会被彻底的遗忘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就像从未来过在历史当中,有无数不被重视的圈子,后来掌控了一个国家,甚至一片大陆。
就比如基督教,从古罗马的一个小教派变成古罗马帝国的国教。再后来清教徒一度操翻了整个地球。再比如,布尔什维克党在1913年的时候,还只是俄国一个很小的激进党派。但是在短短4年之后,他们就接管了俄国。
历史当中太多类似的例子,总结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没有理由。因为一个文化是小众的,就对其掉以轻心。所以当一个小众文化影响到大众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审视他们在我们这里存在的意义。
大家现在可能听到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侵略,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通过武力的方式。但无论是成吉思汗牺牲,还是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历史告诉我们,武力侵略只能做到一时的镇压,而不能达到彻底的统治,甚至还有失败的风险。
而文化的侵略更像是寄生虫一样,在完全察觉不到的情况下,影响宿主,让宿主得病,让宿主虚弱,让宿主臣服。当然,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完全的自我封闭。大清闭关锁国的最终结局是在1840年被英国大炮把大门给轰了个稀巴烂。无数小的文化融合到少数的大型文化,最后形成全球性的文化,这应该是人类没有办法避免的结果。
现在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在趋于全球化,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可问题的关键是,谁的文化会在未来占据主导。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文化包容。西方文明信奉森林法则。不管是欧洲的宗教战争,还是美国的进步禁穆令,或者是清教徒们洗脑式的传教方式,都充分的证明了西方文明是在尽全力保全自身的同时,会最大限度的摧毁以及覆盖其他的文明。
所以在国外,我们几乎看不到什么带有东方色彩的雕塑。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没有多少人知道,在纽约有一座林则徐雕像,因为这座雕像的意义并不是东方符号,而是禁毒和反毒。同样,我们中国人自己也很少有人知道,在美国最高法有一座孔子雕像,它的意义也不是东方符号,而是人类教育。
说白了他们这样做,并非是为了帮助东方文化的发展,而是强大自身,类似于我们的一句老话,取长补短。但是在这一整套的流程当中,他们做到了去民族化。他们认同我们的一些文化。但是他们从不强调这是中国的文化,也从不宣扬汉服以及过中国的节日。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形式对他们没有任何的好处。
那与此同时,我们再来看一下我们这里一群圣母所宣扬的所谓的文化包容是什么形式呢?是在敏感时期身穿和服招摇过市,这对强大我们自身的文化有什么好处?我没有看到。相反的,我知道在这种事情越来越多之后,我们自己或许对于那段屈辱史的印象会被极大程度的冲刷,从而对那个至今还没有道歉的国家产生好感。
还有大艺术家们隔三差五就搞出来的眯眯眼作品,这对于强大我们的自身文化又有什么好处?不过是帮助西方国家继续丑化我们的形象,继续在文化输出的层面继续对我们进行打压罢了。
对于文化包容来说,中国文化必然是包容的,但不是连垃圾都要照单全收。我们向来认同文化交流。前有儒学集百家之长,后有中国空间站接受17国的申请。我们一直在积极的学习先进技术,进行文化交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无底线的去包容,利于我们那就吸收消化,不利于我们,抱歉,哪儿来的,回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