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少年仗剑起烽烟—辛弃疾传

问旋情感文案 2025-04-23 17:16:41

(后‬续‬章节故事将‬于‬今‬晚‬发‬布‬于‬头条原‬创‬小说《浮‬生‬重‬启‬录‬》,全‬文‬约‬2.6万‬字‬,目前持‬续‬更新中‬,欢迎感‬兴趣的友‬友‬们关注《浮‬生‬重‬启‬录‬》)。谢谢!

大金皇统十年,济南府的梅花刚落尽,空气中还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香。

我站在自家宅院的演武场上,手中长剑正劈开漫天柳絮,那雪白的絮儿被剑气斩成细碎的绒毛,纷纷扬扬地飘落。

正当我沉浸在练剑的畅快中时,忽听得院墙外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那声音里满是惊恐与绝望,像一把锋利的刀,瞬间划破了春日里难得的宁静。

祖父辛赞的幕僚浑身是血地撞开角门,他的衣襟撕裂,鲜血顺着下巴滴落,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仿佛下一刻就会倒下。

而他怀里,还抱着个断了左臂的幼童,幼童的左臂齐根而断,伤口处血如泉涌,染红了幕僚的衣襟,孩子的哭喊声已经微弱,却依旧刺痛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幕僚踉跄着开口:“金人又在清查汉籍,前街李秀才一家......” 话未说完,便咳出一口鲜血,眼神中满是悲怆与焦急。

我手中长剑 “当啷” 落地,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三日前祖父在书房教我《孙子兵法》,指尖摩挲着案头那方缺角宋室官印,曾低叹“范公当年在西夏,执酒盏而藏兵戈,方是大谋,此刻却见幕僚袖中掉出半幅烧焦的《满江红》—— 正是李秀才昨夜送我的手书。

那烧焦的边缘还在微微发颤,仿佛在诉说着刚刚经历的那场浩劫,李秀才前日还在杏树下教我辨“贺兰山”与“狼居胥”的典故,袖口沾着新研的松烟墨,笑着说“稼轩若能提剑,此词当为号角”,如今却遭遇如此横祸。

“备马!” 我大喝一声,甩了甩袖口的柳絮,剑穗在腰间甩出凌厉的弧光。

十六岁的少年郎,心中满是热血与愤慨,不懂什么叫权衡利弊,只记得祖父教我读《孙子兵法》时,案头总摆着半方残缺的宋室官印,那是祖父心中对大宋的眷恋与忠诚。

我带着二十个庄丁,骑着快马,如一阵狂风般冲向州府大牢,马蹄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响亮,仿佛是我们心中怒火的回响。

当我们冲进州府大牢时,月光正冷冷地洒在刑场上。

金将完颜虎臣揪着李秀才的头发,正往刑柱上撞,李秀才的脸上满是血迹,头发凌乱,眼神却依旧倔强。

“汉人也配识字?” 完颜虎臣的佩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声音中满是不屑与残忍。

我却注意到他靴底沾着梁山泊的红胶土 —— 那是去年宋军水师大败金军的古战场,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着我大宋将士的血。

剑出鞘的声音惊飞了檐角宿鸟,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脆。

我手持长剑,如一道闪电般冲上前去,剑尖已经抵住他后颈,冷冷地说道:“完颜将军可知,你靴底的泥土,浸着我大宋将士的血?” 声音里满是愤怒与仇恨,仿佛要将这些年来金人对汉人的压迫与欺凌都化作这一句话。

二十柄朴刀同时架住了金兵的脖子,庄丁们个个眼神坚定,毫无畏惧。

完颜虎臣浑身一僵,不敢动弹。我冷冷地看着他,心中满是厌恶,手起刀落,割下他的左耳,鲜血喷涌而出,他发出一声惨叫。

我将左耳扔在知州案头时,才发现这位大金的四品通判,正对着我祖父辛赞的名帖发抖 —— 三日前,祖父刚以济南府同知的身份,替金人清点完城南的赋税。

知州的脸色苍白,浑身颤抖,眼中满是恐惧。 “祖父为何要为金人做事?” 深夜归府,我跪在祠堂前的青砖上,心中满是疑惑与不解。

祖父摸着案头的《东京梦华录》残卷,忽然笑了,那笑容里满是沧桑与深意:“当年范仲淹范公在西夏军中,也曾与羌人首领把酒言欢。稼轩啊,真正的刀光剑影,从来不在战场上。”

他指尖划过宋室官印上的缺角,“此印随徽钦二帝北狩,如今落在我手,便是要让金人以为我们俯首,却不知每笔赋税、每次清点,都是在给宋军攒粮草——” 祖父的话让我似懂非懂,我看着祖父案头的宋室官印,看着那本残破的《东京梦华录》,仿佛看到了祖父心中的隐忍与无奈。

0 阅读:0

问旋情感文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