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一张照片在社交平台上炸开了锅——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穿着外卖骑手工服,双手递出一份外卖,脸上挂着标志性的笑容。收餐的北京网友阴先生激动地写下:“接到了东哥送的第一单外卖,荣幸啊,也算享受过千亿大佬的服务啦!”
这一幕看似不可思议,却暗藏玄机。一个身家千亿的互联网巨头创始人,为何要亲自下场送外卖?是作秀,还是另有所图?更让人疑惑的是,这场看似“接地气”的营销背后,为何迅速演变成一场行业地震?
阴先生回忆,那天北京下着小雨,他不想做饭,随手点了一份20多元的湖南菜。开门时,他愣住了——门口站着三个人,其中一人竟是刘强东。他反复确认:“您是东哥吗?”对方笑着点头,递过外卖时还主动用手机合影,临走前留下一句“祝您用餐愉快”。
看似偶然的相遇,实则充满精心设计。刘强东并非只送了这一单。当晚,有骑手发布视频称,送完货后被刘强东请吃火锅。席间,他透露自己下午“特意送了几单外卖”,并强调“要了解一线兄弟们的辛苦”。这种“老板体验基层”的桥段,与九年前刘强东亲自送快递如出一辙。但这一次,争议来得更猛烈。
有人质疑:CEO送外卖,是不是在模仿“网红式营销”?但京东的回应直指更深层意图——这不是个人作秀,而是“外卖大战”的冲锋号。
就在刘强东送餐的同一天,京东发布了一封火药味十足的公开信,痛斥竞争对手强迫骑手“二选一”——要么接美团的单,要么接京东的,否则封号处理。信中撂下狠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望你们好自为之!”
这场骂战早有预兆。两个月前,京东高调杀入外卖市场,打出“0佣金”旗号,专招有实体店的“品质餐厅”,并承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这些举措看似“赔本赚吆喝”,却精准踩中美团的软肋——后者长期因高抽成、骑手社保缺失遭诟病。
刘强东的亲自下场,更像是一记重拳。他不仅要抢用户,更要抢人心。有骑手坦言:“在美团跑单像打零工,在京东像正式工。”这种差异让部分骑手倒戈,甚至引发美团单日市值蒸发300亿。
然而,温情脉脉的表象下,裂痕正在显现。
有商家抱怨,京东要求他们分摊补贴成本,导致利润缩水,“每单最高要贴10块钱”。消费者也发现,虽然免单政策诱人,但配送时常超时。更尴尬的是,部分京东配送员竟穿着美团工服——原来,京东为快速扩张,允许骑手跨平台接单,结果闹出“真假骑手”的乌龙。
最大的质疑声来自成本。京东每单配送成本因社保增加1.3元,全年还要烧掉百亿补贴。有分析师直言:“这么玩能撑多久?”
面对争议,刘强东的回应很“刘强东”。他在内部撂话:“京东外卖的净利润率不准超过5%,超了我要处分人!” 这句话被反复传播,试图将京东塑造成“行业清流”。
但消费者并不买账。有人犀利评论:“大佬们打架,别拿情怀当子弹。”更有人翻出旧账——九年前刘强东送快递时,也曾承诺“永远不裁员”,结果京东物流后来却传出降薪风波。
事件持续发酵。4月21日晚,美团紧急辟谣,否认强迫骑手“二选一”,反指京东配送延误是“自身系统问题”。而京东则加码招聘,将全职骑手名额从5万扩招到10万,并喊话“被竞对封杀的骑手来京东”。
与此同时,刘强东的“送餐朋友圈”还在扩大。有网友晒出他冒雨送餐的照片,衣服都没来得及整理;另有视频显示,他蹲在街边和骑手一起吃盒饭。这些画面被精心传播,试图塑造一个“与劳动者同甘共苦”的老板形象。
刘强东送外卖的故事,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互联网战争的复杂面相。有人看到情怀,有人看到算计;有人欢呼行业变革,有人担忧昙花一现。但无论如何,这场实验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商业的本质终究是人。
正如那位收到外卖的阴先生所说:“不管是不是营销,至少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尊重。”或许,这就是争议最大的价值——它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样的竞争,才能真正让劳动者有尊严、让消费者得实惠?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未被算法计算的温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