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印度军队人数144万,装备400架战斗机、400架无人机和4600辆坦克。而巴基斯坦军队人数62万,装备150架枭龙战斗机和2600辆坦克。
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印度显然占据上风。战争初期,凭借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数倍于巴基斯坦的军费预算,印方可能迅速取得战场主动权。印度空军拥有超过千架作战飞机,其海军力量更是牢牢掌控着印度洋航线,使得巴方海上通道几乎被完全封锁。
尽管在武器装备质量方面,巴基斯坦可能略胜一筹——尤其是其从中国引进的先进武器系统——但这一优势被印军庞大的数量所抵消。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装备的可靠性问题长期存在,甚至日常训练任务都难以顺利完成。然而,综合评估仍显示印军在火力规模上具有压倒性优势。
国际局势对巴基斯坦更为不利。据分析,美俄两大国很可能选择支持印度:华盛顿可能中止对巴军事援助,而莫斯科或将加大向新德里输送军火的力度。欧洲国家预计也将加入制裁行列。无论最终战果如何,两国经济必将遭受重创——中东石油运输线的中断将重创印度依赖出口和服务业的经济结构,而本就债台高筑的巴基斯坦战后恐需完全依赖国际救助才能维持运转。
就长期战争潜力而言,印度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持续提供战争补给,这种可持续性正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巴基斯坦所不具备的。除非获得中国的直接军事支持,否则巴方难以扭转战局。但根据我国一贯的外交政策,即便在冲突情况下也只会保持中立立场,通过外交斡旋而非军事介入来化解危机。
历史经验表明,在历次印巴军事对抗中,巴基斯坦始终处于下风。当前局势的特殊性在于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这种战略威慑使得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升级冲突规模。军事专家指出,一旦战事扩大至核门槛,全球安全格局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国际社会必将迅速反应,联合国安理会极可能在24小时内召开紧急会议,通过派遣维和部队或施加外交压力等方式强制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