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撤退!奔驰中国裁员,欧洲豪车品牌降价甩卖,还是卖不过新能源

一个路人甲 2025-02-28 05:05:13

汽车工业发源地的欧洲,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到来了。

奔驰中国裁员的消息被多家媒体报道,这宣告了百年燃油汽车工业的辉煌时代结束,国产车不如进口车的时代也随着终结了。

这次裁员主要涉及销售部门和汽车金融部门,这是车企创收的两大核心部门,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奔驰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出现了销量和利润的同步下滑,撑不住了。

根据奔驰集团今年最新财报,奔驰去年全球营收同比下跌了4.5%,净利润大幅缩水至104亿元,导致奔驰销量和利润齐跌的恰恰是中国市场,奔驰中国市场的销量跌了6.7%,营收跌了8.5%。

为何奔驰等欧洲豪车品牌,会走到裁员这一步呢?我们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做一个深度的行业解读:

传统汽车行业进入饱和期,燃油车产能在持续下降

实际上,全球燃油车产能和工厂一直在缩减,燃油车产能萎缩已经持续了6年多时间,至今没有恢复到曾经的产销量巅峰期。

在产能萎缩的大势下,欧洲豪车品牌奔驰也不能幸免,传统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百年时间,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全球知名车企都已经做到了极值,无法在持续迭代升级了。

这意味着传统燃油汽车工业陷入了增长困境,没有办法继续创新了,欧洲豪车品牌一直躺在工业革命的早期红利了,已经看不清未来方向。

当成本压缩到极致,技术也成熟到极致,欧美日韩等车企慢慢失去了向上生长的能力,韩国起亚和现代汽车都在慢慢退出中国市场,日本本田、日产组成本土车企联盟,试图对抗产业颓势。

但在大势面前,个人能力很有限,企业能够做的也很有限,只有改变和创新才有新的未来。

欧洲引以为傲的汽车工业曾经培育了大量世界性汽车品牌比如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迈巴赫等。

但近十年来,欧洲品牌都忙着在功能和配置上加价,制造了垄断性的行业利润联盟,把中国车企排除在外,从而在全球用户,特别是中国市场用户赚取高利润。

但却忽略了自身产品的进化,忽略了用户的需求,最终导致了今天销量和利润大幅下滑的局面。

当产业迭代大势到来,欧美日韩传统车企又不思进取,忙着在中国市场卖高价车和高利润车型的时候,变数就出现了。

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中国纯电豪车品牌倒逼欧洲豪车品牌降价

从去年开始,宝马、奥迪、奔驰等欧洲豪车品牌就纷纷选择以价换量策略,来挽回中国市场的销量颓势,但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似乎不再买账了。

按照过往的逻辑,进口豪车品牌靠着一个车标就能吸引大量中国油车用户,进口车代表的是尊贵和体面,但如今燃油车主不愿意为了一个虚无的品牌溢价和车标买单了。

这种转变不是突然的,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带来了,当人们发现我可以用比传统豪车少的价钱,体验到豪车品牌的动力性能和配置,还能赶上时代科技潮流,体验智驾科技。

那我为何还要选择依赖传统机械性能,缺乏科技感,还在配置功能上持续加价的油车呢?

当我们都以为国内造车新势力在搞价格战的内耗竞争的时候,却忽略了这场价格战背后真正的赢家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输家是欧美日传统外资车企。

正是新能源车企持续不断价格战,彻底打破了欧美日韩垄断百年之久的汽车产品定价权和利润权,让豪车开始平民化,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豪车驾乘体验。

奔驰中国裁员的根源就是没跟上全球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浪潮,也没有跟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的红利,陷入了量价齐跌的败局。

宝马、奔驰、奥迪等豪车品牌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走降价卖车的策略,这不是外资车企赚够钱了,回馈消费者,而是被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逼得没办法了。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有趣现象,奔驰等欧洲豪车产品一涨价,销量就大跌,卖不过新能源汽车品牌,一降价,销量马上提升,但依然止不住业绩下滑的整体走势。

豪车产品市场已经不是欧美一家独大了,比亚迪和特斯拉发力轻奢高端车型市场,价格还低于欧洲车企。

华为的智驾技术也通过车BU平台赋能中国传统车企迭代升级,杀入了原本欧洲车企占据优势的三十万到五十万的车型产品市场,把豪车价格彻底打了下来。

面对人工智能科技平台崛起,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崛起,欧洲似乎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被动接受,甚至要依赖中国市场,完成自身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欧洲汽车品牌裁员背后是本土能源困境和技术空白的问题

若是从新能源汽车源头来看,欧洲出现电动汽车时间是最早的,而且当时在欧洲大街上,电动汽车也比噪声大、气味难闻的燃油车更受欢迎。

但传统能源经济崛起,让欧洲走上了传统燃油车产业发展道路,迎来了欧洲汽车工业的辉煌百年,但到了今天欧洲错失了汽车产业迭代浪潮。

如今的欧洲,没有自己的电动汽车工厂,没有成熟的新能源制造产业链和技术体系,只能通过海外市场,即中国市场来完成自身电气化转型,就连智驾技术也需要和华为合作。

另一方面,欧洲本土也陷入了传统能源困境,没有了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供给,欧盟成员国的能源成本大幅攀升,甚至引发了能源危机和债务危机。

许多欧洲老牌的制造业和汽车品牌,不得不搬离本土欧洲市场,降低能源成本,避免企业陷入倒闭亏损困境,其中有一大批车企和制造企业,进入了中美两大市场。

技术空白和能源困境,让欧洲汽车品牌的后续可持续发展,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找不到一个破局点,就只能通过裁员、降价等手段,来延缓企业和品牌经营的危机。

你觉得奔驰中国等欧洲豪车品牌,为何会走到裁员和降价甩卖的困境,分享你的观点,一起交流。

0 阅读:0

一个路人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