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林秋霞,今年37岁,初中学历,已婚,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住在一个南方的小县城。
我老公叫赵磊,39岁,在当地一家私企做销售经理,收入不错,平均每个月三万元左右。
相比之下,我的工作就普普通通了,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一个月三千不到。
我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是家里三个孩子中的老二,上面有一个大姐,下面有一个弟弟。
我们家在小山村里,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省吃俭用,只为把弟弟拉扯大。
大姐早早辍学出去打工,我虽然比她幸运一点,但也只读到初中就被迫出去打工供弟弟读书。
结婚后,我和赵磊在县城安了家,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也算过得安稳。
赵磊人也不错,对我和女儿都很好,我们之间的感情也挺稳定的。
只是我一直不太敢在娘家人面前提起他的收入,尤其是在我妈和大姐面前。
直到那次春节回家,一句话差点让我的婚姻“露了馅”。
那天,我妈随口问我:“你老公一个月赚多少钱啊?”我刚想说三万,大姐就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立马心领神会,改口说:“差不多五千吧。”
看着妈满意地点点头,我心里却五味杂陈。
我不是没想过和娘家人推心置腹地聊聊自己的生活,可是,这些年太多的事情让我学会了一个道理: 在一个从小就分你我亲疏的家庭里,真诚往往是最廉价的东西。
我记得小时候,大姐比我大两岁,几乎承担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爸妈常年在地里干活,大姐放学回来就得照顾我和弟弟,做饭、洗衣、劈柴,样样都得干。
可就算她再怎么辛苦,在爸妈眼里,她只是个“赔钱货”。
弟弟出生后,爸妈的偏心就更明显了,大姐和我连新衣服都没见过,弟弟却可以穿上全村最贵的羽绒服。
后来,大姐初中没毕业就被送去南方打工。
她走的时候才十五岁,我哭着拉着她的手不让她走,她却笑着说:“你要听话,等我赚了钱给你买糖吃。”她真的做到了,她每个月都会寄钱回来,爸妈却从来不提她的好,只一门心思想着让弟弟考上大学、出人头地。
我初中毕业那年,考上了县里的中专,可爸妈说:“家里没钱供两个女儿读书,秋霞你也出去打工吧,阿浩(我弟)还要上高中呢。”我记得那天晚上,我偷偷躲在玉米地里哭了很久,大姐找到我,抱着我说:“别哭,有我在,咱们能熬过去。”
这句话我一直记到了现在。
我和赵磊是在厂里认识的,那时候我才20岁,他比我大一点,人老实,做事踏实。
我们谈了两年就结婚了,娘家人没出一分钱彩礼,赵磊家倒是很通情达理,婚礼办得还算体面。
婚后我们一起拼搏,赵磊跳槽到一家销售公司后,收入逐渐稳定,每月加上提成能拿到三万左右。
但我从不敢把这个收入透露给娘家。不是我自私,而是我太清楚,一旦说出来,我和赵磊的“安稳”,就会变成他们眼里的“靠山”。
这种事不是没发生过。
弟弟上大学那年,爸妈跑来说学费不够,叫我和赵磊帮忙。赵磊爽快地给了两万。那时候我们刚买房,手头紧得很,可赵磊还是说:“你弟弟上学,咱们不能不管。”
我感动得不行。可后来,弟弟毕业了,工作没做几天就辞职,说是“自己不适合朝九晚五”,跑去合伙开奶茶店,结果赔了个底朝天。爸妈又跑来找我们,说这次是真急了,开口就是五万。
赵磊还是给了。我那时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也理解,毕竟是我弟弟。可这事之后,我开始警惕起来。
真正让我寒心的,是前年的一件事。
弟弟结婚,爸妈要求我们出一辆车作陪嫁。我一听就炸了:“什么叫我们出?那是你儿子结婚,凭什么我们出?”妈当时就翻脸:“我们没钱,你们有钱不帮你弟弟,良心让狗吃了?”
大姐也站出来说:“秋霞,你弟弟是你亲弟弟,你怎么这么狠心?”
我气得发抖:“那我结婚的时候你们给了我什么?一分钱都没有!赵磊家出的彩礼你们还拿去给阿浩交学费了!”
他们都不说话了,可眼神里全是责怪。最后赵磊还是说:“算了,咱们出吧,就当是给未来的亲戚一个面子。”
我们出了十万块钱,买了一辆车,还添了两万块现金做礼金。弟弟结婚那天风风光光,可没人记得这背后是赵磊的负担。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那年春节回家,我妈问我老公收入,我才会那样迟疑。
我本能地想说实话,可大姐一个眼神就让我明白:说出来,就等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她懂我,也懂这个家。她知道,一旦我说出“赵磊一个月三万”,我妈那边就不会再停下要钱的脚步。
我心里很乱,回家的路上赵磊问我:“你怎么说我工资只有五千?”
我吞吞吐吐地解释:“我怕我妈又打你主意……你知道我弟弟……”
赵磊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不是怕他们要钱,我是怕你在这个家里太委屈。”
那一刻,我忍不住哭了。
03我不知道这样的小心翼翼要维持到什么时候。
每次面对娘家,我都像一个夹在水火之间的中间人,一边是赵磊的体谅与支持,一边是亲人无尽的索取和道德绑架。
大姐现在还没结婚,一直在外地打工,我很心疼她,却也无能为力。
我们都被这个家庭的重男轻女压得抬不起头。
我有时候想,如果我当时没有改口说“5000”,是不是一切就会不一样?是不是赵磊就能明目张胆地被我拿来炫耀?
可现实不是童话,我只能在沉默中继续扮演“乖女儿”“好妹妹”的角色,同时在赵磊面前,做一个“懂事”的妻子。
但我也越来越清楚, 这条“懂事”的路,不能一直走下去。
我开始学着拒绝,学着为自己争取一点点空间。不是不孝,而是不能再让爱变成枷锁。
我依然相信, 一个人最大的底气,来源于自己和身边那个愿意为你挡风遮雨的人。
也许有一天,我会鼓起勇气站在家人面前,坦坦荡荡地说出赵磊的收入,然后微笑着说:“我们过得很好,不需要你们操心。”
只是那一天,会来得晚一些。
但我在等,也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