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圣人通天怎会不知万仙阵也是必败结局为啥还战?因为这个真相

吕布探 2025-04-25 16:45:44

在《封神演义》的终局之战中,通天教主于诛仙阵惨败后仍执意布设万仙阵,看似是玉石俱焚的不智之举,实则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在绝境中的生死赌局。当他意识到自己和截教已被元始天尊纳入 “封神清洗名单”,所谓 “顺应天命” 不过是强者的剥削话术,唯有以极端手段冲击天道规则,方能在既定的死亡剧本中博取一线生机。

通天教主的觉醒始于诛仙阵的背叛。早期的他秉持 “有教无类” 的理念,坚信三教共立的封神榜是公平的天道筛选,因而约束弟子 “紧闭洞门,静诵黄庭”。然而广成子三谒碧游宫的傲慢、阐教弟子的构陷,让他首次对封神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诛仙阵的布设本是对元始天尊的最后试探,却换来老子联合西方二圣的围剿 —— 四圣破阵的那一刻,通天教主彻底明白:封神榜已异化为元始天尊清除截教的工具,而自己作为截教领袖,必然是下一个目标。

万仙阵的布设,是通天教主从 “护教” 到 “护己” 的绝望转向。他深知仅凭残余的截教力量,绝无可能对抗四圣,但仍倾尽全力集结 “万仙”:表面以数量制造威慑,实则以弟子为饵拖延战局,暗中炼制六魂幡企图咒杀圣人。

这一策略虽近乎疯狂,却暗含对天道规则的深刻洞察 ——“大衍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即便天命注定,仍存在 “一线生机”。通天教主以万仙阵为棋盘,以自身为棋子,试图在天道的裂缝中捕捉那一丝渺茫的变数。

促使他孤注一掷的核心,是对 “名字已上封神榜” 的恐惧。诛仙阵后,诛仙剑被元始天尊私藏而不归还鸿钧,西方教介入东土事务的合法化,以及鸿钧对阐教违规行为的沉默,共同构成了 “必杀之局” 的铁证。

通天教主意识到,元始天尊的目标不仅是消灭截教弟子,更是要彻底铲除 “有教无类” 的理念载体 —— 唯有自己陨落,阐教的 “根行正统论” 才能成为天道唯一解。因此,万仙阵与其说是为弟子而战,不如说是他为证明自身 “非天定劫数” 的最后挣扎。

鸿钧道人的及时现身,本质是天道对 “过度博弈” 的修正。四圣围杀通天的行为已导致两大失衡:东方仙道气运因西方教收编截教而大幅流失,万仙阵的大规模杀劫超出天道负荷。

鸿钧的出现并非出于对弟子的怜悯,而是以 “天道化身” 的身份警示圣人:规则的制定者不能成为规则的破坏者。通天教主侥幸逃生,却失去了所有弟子、法宝与道统,这种 “活受罪” 的结局,实则是比魂归封神台更残酷的惩罚 —— 他虽免于形神俱灭,却被迫成为道统博弈的活祭品,永生背负 “失败者” 的烙印。

通天教主的万仙阵之战,是一曲理想主义的悲歌。他曾相信三教同源的可能,相信 “众生皆可证道” 的平等理念,最终却在权谋算计中发现:所谓 “天道” 不过是强者的话语权,所谓 “正统” 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的护城河。

布设万仙阵的决定,是他对元始天尊 “根行论” 的最后控诉,是对鸿钧道统僵化的无声质疑。即便注定失败,他以万仙为棋、以命相搏的姿态,依然为截教的 “平等之道” 写下了最悲壮的注脚。

这场战斗揭示了封神宇宙最冰冷的真相: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个体的信念与挣扎显得如此渺小。但通天教主的存在,却让我们看到了神话中稀缺的英雄主义 —— 明知必败却依然为理想而战,哪怕结局是粉身碎骨,也要在天道的棋盘上留下一道反抗的痕迹。他的故事证明:真正的勇气,不是战胜命运,而是明知命运不可逆,仍要为尊严而战。

0 阅读:36

吕布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