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对手是特斯拉,谁敢说稳赢?
两款纯电标杆,一万公里真实对比,今天给你不一样的体验报告。
我是小谈,作为一名资深车评人,刚好同时拥有这两台车。
Model 3陪我度过了1460多个日夜,去年又迎来了小米SU7。
一辆是纯电市场的资深玩家,一辆是科技圈的新贵。
每当朋友问我选谁,我总说:要看你是喜欢赛道还是沙发。
Model 3就像个灵巧的拳击手,每个动作都干脆利落。
过弯时的底盘反馈,让我想起了赛道上的卡丁车。
动能回收的细腻程度,连老司机都要点赞。
而SU7更像个稳重的绅士,2.78秒破百的实力藏在优雅下。
120码巡航时,车内安静得能听见手表走动。
这份从容,让我想起了奥迪A6L的气质。
记得去年夏天,广东38度高温。
Model 3后背都湿透了,才让我懂得通风座椅有多重要。
SU7不仅有通风座椅,还送了车载冰箱。
冰镇可乐配蓝牙音乐,夏日开车也能是享受。
小爱同学的反应快得惊人,出门前远程开空调这种事。
对它来说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自然。
要说缺点,SU7的车机界面确实还需打磨。
但特斯拉的"毛坯房"风格,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极简呢?
说到自动驾驶,不少人以为特斯拉最强。
但3.2万的FSD价格,确实让不少车主望而却步。
更尴尬的是,国内还没完全开放这项功能。
反观小米,高速和城市NOA全系标配。
虽然高架桥上偶尔会偏离车道。
但厂家的反应速度让人惊喜:直接屏蔽问题路段,改用LCC保平安。
这种求稳的态度,让我对它的未来更有信心。
说到空间,两车后排都不是长腿族的最爱。
一米八的个子坐进去,膝盖总想和前排座椅亲密接触。
不过小米前排确实大方,多出的10公分轴距不是白给的。
副驾上的老婆终于不用担心包包没地方放。
SU7 Max满电600公里的续航,看着很美。
但作为老司机,我建议只充到80%,400公里刚刚好。
特斯拉从400降到370,但掉电速度是真的慢。
一周掉3%电量,比小米一晚掉的还少。
估计是激光雷达24小时待命的代价吧。
开了这么久,两车各有特色。
特斯拉像老朋友,稳定却少了惊喜。
小米像新玩具,功能多但需要时间磨合。
现在出门,我更愿意开SU7。
毕竟和小爱同学唠嗑,比自己按按钮有趣多了。
但要说换车,还得看谁更耐用。
或许明年我会换辆SUV,至于留下谁?
且看这一年谁先给我添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