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朱标健在,朱棣敢靖难吗?别说朱标哪怕朱雄英在,朱棣都不敢

吕布省愚 2025-03-23 04:23:43

副标题:明朝三百年变迁史7-朱棣造反成功的几大前提,朱标、朱樉、朱棡、朱雄英都去世在朱元璋之前,这里面但凡有一个身体好点,朱棣都不敢想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315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10 分钟)

省愚这些年来写历史相关,尤其是明朝相关的文字,接近百万字。明朝的故事始终摆脱不掉所谓朱元璋当过乞丐,朱棣靖难推翻大侄子,朱祁镇御驾亲征被俘虏,朱见深爱上大自己17岁的万大姐,朱厚照的豹房,朱厚熜的炼丹炉,朱翊钧不上朝,朱由校是个木匠,朱由检生命最后那颗歪脖子树。

想必此刻屏幕前了解明朝历史故事的各位看官,触碰到上述字句也能产生足够的共鸣。当然,这里强调一句,说朱由校是个木匠纯属无稽之谈,毫无逻辑可言,有兴趣可以翻看省愚过往的文章有过详述。

搬好小板凳,准备讲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总有一些朋友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朱标健在,朱棣敢靖难吗?

其实这个问题也属于由来已久的老生常谈了,实际上,别说是朱标,哪怕朱雄英在,朱棣都不敢造反。更进一步,朱棣的二哥朱樉、三哥朱棡,但凡有一个能稍微注重一下自己的身体健康,朱棣也不敢造反。

为何会是这样的结论?且听本文慢慢道来。

·朱棣靖难时候的客观条件

省愚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论述“明朝实际亡于靖难之役”,当时鄙人认为,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构建出庞大的官员体系与功臣体系,但由于自己相对来说长寿,活了69周岁,按照当时的观念虚岁虚出两岁,相当于71岁,导致自己在世的时候很多功臣都已经去世。

写到此处,您可能会纳闷,那些功臣不都是朱元璋杀掉的吗?论述这些功臣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所杀,此话题不在今日短文的议题中,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去世前,真正能用的武将旧臣也就自己的侄子李文忠的几个儿子,以及旧臣耿炳文的一家。其余的,尤其是战神蓝玉,堪称战无不胜的战神,朱元璋几乎抹去了蓝玉所有的痕迹,甚至如今的史料都不知道蓝玉到底有没有儿子。

这就导致一个客观的条件,当公元1399年8月6日,朱棣决定振臂一挥做点大逆不道的事情的节点上,他只要自己不糊涂,本质上他应该没有什么对手,即便他面前的侄子皇帝朱允炆有着强大的军队,缺失出色将领的情况下,这不太可能是朱棣的对手。

所以,朱棣靖难,面临的是,首先自己的老父亲驾崩,大哥朱标去世,大哥的嫡长子朱雄英去世,二哥、三哥去世,加上功臣武将大多都已不在。这种情况下,朱棣似乎认为,他早已经处在无人之境。

更进一步,这场靖难过后,明朝的功臣进行了彻底的洗牌,原来的公爵侯爵大多是因为陪伴朱元璋打天下而封爵。但在永乐年间,封爵的都是因为参与靖难之役颇有战功而受赏。

根据这个不争的事实,省愚当时曾写下三千字的文章论述,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在靖难之役后就灭亡了,靖难过后的明朝是朱棣建立的新明朝。

虽说这种说法有些许戏谑,但本质上讲,史上最有权力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确实是朱棣赶在那时候拿起武器的客观条件。为何如此解读呢?下一段详述。

·史上最有权力的太子-朱标

无论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朱标都堪称是这个地球上权力最大的储君。

作为一个历史类的博主,每每谈及朱标,都不由得透露出自己内心的可惜,这个享有最佳最优厚条件的储君,却最终疑似败给了一场简单的细菌感染,在那个现代医学还没有萌芽的时代,这种事情会给人带来灭顶之灾。顺便说一句,朱标的老丈人常遇春也是英年早逝,他的去世更夸张,战场回来一身汗,解掉盔甲想凉快一下,结果因此染上所谓的“解甲风”,然后便去世了。熟悉医学的朋友知道,其实就是简单的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没有抗生素的年代,这就是绝症。

虽然朱标在省愚书写的文章中都被以皇帝作为看待,并且鄙人还专门给其整理了《明兴宗朱标》的合集,但是实际上,这并不能改变他可惜了自己受到的培养与教育的事实。因为,没有能够真正成为权力制高点的掌控者。甚至,因为这种缺失带来的遐想,还曾出现一系列的“假如朱标能够继位,明朝会走向何处”的假想。

本质上讲,都是后世对于朱标没能保重好身体而带来的遗憾。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假如朱标健在,朱棣敢出兵吗?给他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其实,还别说朱标,就是朱标的嫡长子,常氏所生的大儿子朱雄英在的话,朱棣都不敢动。为何如此认为呢?下一段详述。

·朱雄英可以特殊到名字都能单独取

朱雄英到底有多特殊呢?他可以特殊到连自己的名字都可以和弟弟们,和堂弟们不一样,可以独立于谱系和五行取名的体系之外单独存在。

朱雄英是朱标的嫡长子,是朱标与太子妃常氏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朱元璋的嫡长孙。这种身份放在特别注重嫡庶的汉人建立的朝代中,用掌上明珠来形容毫不过分。您可能注意到了,鄙人在时代前加了定语,相反在元朝和清朝,没人在意嫡长孙的存在,您看看努尔哈赤是如何对待褚英与杜度都清楚了。

日月可鉴

朱雄英的父亲与母亲是太子与太子妃,他的祖父是朱元璋,祖母是马皇后,外祖父是战神常遇春,外祖母是常遇春的结发妻子蓝氏,别忘了还有一个舅公,也就是蓝氏的亲弟弟蓝玉。

所以说,朱雄英不仅仅是朱元璋的掌上明珠,他更是整个淮西武将集团心中的掌上明珠。这位常遇春的外孙,蓝玉的甥孙,本质上就与吕本的外孙朱允炆有着无法赘述的区别。

可惜的是,朱雄英七岁半就去世了,至于其如此早离世的原因,影视作品认为是天花,但根据《明实录》的零星记载,当时南京皇宫内并未出现大量的天花疫情记载,所以很可能并不是天花。仔细想来,真的需要一个明确的病症理由吗?现代医学还没有萌芽的时代,孩子的存活率原本就极低。您可以试着参考一下熹宗皇帝朱由校,有三子三女,全部夭折,这对于朱由校来讲会是多大的打击呢?就更不要说14世纪末期的医疗水平了。

也可能是朱雄英的去世给朱标,尤其是其母亲常氏带来了极大的打击,所以常氏一直想再为朱标生个儿子,常氏的确也做到了,这个孩子便是朱标的嫡次子,顺位上的第三子朱允熥。但是常氏正因为生下朱允熥而因生育感染而去世。在朱标在世的时候,次子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便被扶正,导致朱标自己其实并未明确朱允炆与朱允熥之间的顺位关系,而朱标自己又过早离世。

最终,朱元璋自己打破了自己组织编写的《皇明祖训》中的定义,将朱允炆排在第一顺位。有时候也有不少朋友认为,淮西武将集团不会为朱允炆卖命,至少会为朱允熥卖命,比如蓝玉,他也是朱允熥的舅公。那朱元璋为何要选择朱允炆呢?

省愚不知道,只能说,那时候的朱元璋可能老糊涂了吧。

所以您若问,假如朱雄英在,朱棣敢造反吗?鄙人甚至认为,还别说朱雄英,哪怕朱元璋选择朱允熥,朱棣都不敢造反。至少,他可能会留下蓝玉,有蓝玉在,朱棣敢轻举妄动吗?

·二哥三哥离去,彻底没有了顾虑

当然,朱棣靖难还有一个更加隐秘的客观条件,也就是二哥、三哥都在父亲去世前便去世。

作为老四的朱棣,受到父母的节制,这是理所应当的。

同时,大哥朱标、二哥朱樉、三哥朱棡,任何一个人也都会成为朱棣不敢轻举妄动的面前大山。

朱樉与朱棡二人本质上讲与朱棣是有着差别的,但是朋友您别忘了,朱元璋的时代正是要把元朝泯灭纲常的97年给扭转回嫡庶有分,长幼分明的时代,即便是朱樉、朱棡无论文治武功都远不如老四朱棣,即便任何一个能保重好身体,朱棣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二哥与三哥都在洪武年间便过世,这几乎扫清了朱棣所有的障碍。

明朝故事,好听吗?

其实仔细想来,朱元璋去世前是什么场景呢?培养一生的大儿子去世了,玩世不恭的二儿子去世了,有点叛逆的三儿子去世了,掌上明珠大孙子去世了,另外还有自己的一生挚爱,马皇后去世了,朱元璋着实是一个孤家寡人。即便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企盼危难之际能“勤王”,但实际上只是他自己的妄想。

历史需要经得起推敲,那么也就应该任凭后人评说。完。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