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不论是特朗普第一任期,还是拜登任期,美国一直在试图和中国“脱钩”,当然,结局我们现在是看见的,在关税战、贸易战的炮火中,美国人离不开“中国制造”。不过,就在日前,中美之间出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信号,特朗普还在等中国电话,可中国已经开始准备面对最坏情况。
先来说说发生了什么吧。综合美媒《彭博社》的消息,中美这段时间关税战持续升级,这导致中国开始主动改变能源布局,中国不在从美国进口能源,反而是转向中东,用中东的液化石油气LPG取代美国的能源供应。
美媒提到,作为美国第二大液化石油气LPG的买家,中国的转向直接改变了全球LPG的市场分布。而美国本土LPG的制造商面临严重冲击,对中国的能源出口被中断,在一很长时间里都可能无法找到一个同等量级的市场。
这里有几点是我们必须要点出来的。第一点,中国现在的转向,无疑是战略上的选择,绝非单纯基于这次贸易战、关税战的结果,而是系统系的能源安全战略选择。一方面来说,是对我国能源供应链韧性建设战略的延续。中东LPG供应商通过长期协议锁定价格,相较美国现货市场更稳定,且依托“一带一路”能源走廊,中国与卡塔尔、阿联酋的液化气合作已形成港口、储运、炼化全链条配套。
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地缘上的对冲。中东国家在石油人民币结算、区域安全议题上与中国合作深化,削弱美国通过能源杠杆施压的空间,防止在能源上被美国“卡脖子”“敲竹杠”。
第二点,这一点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这个信号很敏感。放眼当下,中国自特朗普上台、开启关税战以来,基本围绕3点工作进行,1个是关键领域的反制;1个是着手深化内循环;还有一个,就是尝试以多边体系谋求对美国封锁的突围。在此背景下,中国的选择直接指向了一个可能性,中国正在为“最坏情况”制定应对措施。而能源,无疑是现代战争中,必须要保障的东西。
挺讽刺的是,以现在美国媒体和业界的反应来看,特朗普政府明显没有预料到这场关税战给全球格局带来的影响。经济上,美国被自己的打响的关税战“回旋镖”打中,美国LPG生产商预估的每日损失突破了2亿美元。战略上,传统盟友体系松动,只剩下一些“狗”在帮美国壮声势。美国的单边主义反而是孤立了自己。特朗普还在等中国的电话,可中国早已经通过能源自主、技术突围和体系,构筑起多道防波堤。
现在的中国是以不变应万变,战略定力稳得很,看看中美谁先低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