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主还是暴君?史上第一个意识形态战争受害者,纣王一生如履薄冰

煮鹤社会 2025-03-12 11:23:06

声明:本文为煮鹤仙人手打人工原创解读《封神演义》第三篇,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关注,方便获取前后文信息。

在神仙满天飞的《封神演义》里,最大的反派是谁?

说来也是神奇——竟然是凡人之身的纣王!

书中无数神仙们为了保他灭他打死打生不说,连地位最高的圣人之一通天教主都被打“下线”了,他居然还能再撑十几回才倒台!

这位神奇的人间帝王到底有何不同寻常之处?竟然能够如此硬挺!

《封神演义》中的纣王与正史中的纣王,又有哪些不同?

真假商王受

先说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常识,纣王其实子姓名受,正确叫法应该是“帝辛”,“纣”是周朝人给他加的谥号,按周朝谥法的解释,“残忍捐义曰纣”。

所以“纣王”的意思,大概就是“残忍缺德王”。

《封神演义》里一口一个“纣王”称呼商王受,以前看着好像没啥问题,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再看,多少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

不过就事论事的讲,《封神演义》中的纣王,比之正史倒还算中规中矩;毕竟九尾狐妲己替他分担了不少恶名。

正史当中的纣王,是我国老牌昏暴之君两个标志性人物之一。

他跟被他祖宗成汤干倒台的夏桀,并称为“桀纣”。

对于中国的皇帝们来说,最大的贬损羞辱,莫过于被评价为“桀纣之君”。

从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开始,桀和纣这两位堪称是君主的反面教材的典型。

《封神演义》里对纣王恶行的描写,除了“性骚扰”女娲娘娘之外,基本上都是史书上有记载的。

只不过史书就一定靠谱吗?怕也未必!

2003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发表一篇名为《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的文章,对纣王的恶行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盘点。

这一盘点,还真盘出来不少有意思的问题。

首先是纣王虽然早就死了,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恶行”却还在不断增加!

根据顾颉刚先生统计,纣王70条恶行中,有27条是战国时期加上去的,21条是西汉时期加上去的,还有13条是东晋时期加上的。

这些罪状离纣王被发现离最近的战国时期,都已经过去好几百年了,帝辛的骨头渣子应该都还原成土了,怎么可能再出来作恶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武王伐纣之前曾经公布过纣王的罪状,《尚书.牧誓》原文如下: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这段话大概就是说,古人说母鸡是不能报晓的,如果有哪家出了母鸡报晓的事情,那就说明这家人要败落了。现在商王受(纣王)只听女人的话,对自己祭拜祖先的事情不闻不问;对自己的亲族叔伯兄弟不尊重重用,反而亲近那些逃亡的犯人奴隶,让他们担任官吏,甚至是封他们为士大夫、卿、士,任由他们作奸犯科,危害商邑百姓。今天我阿发,要代表太阳消灭他。

《牧誓》是姬发牧野之战前,姬发向将士们发表的战斗宣言(誓词)。

正常来讲,商王受的一切恶行这个时候是公之于众的最佳时机,因为商王受的恶行公布的越多,姬发灭商的正当性也就越强,也越能激发联军的战斗意志。

可遍观《牧誓》全文,姬发所罗列出来商王受的罪状也不过只有4条:

1.牝鸡司晨;让女人参与军国大事

2.对祖先的祭拜不上心

3.不信任重用自己的亲族

4.重用逃犯逃奴,放权给他们危害百姓

而这4条里边,每一条都非常耐人寻味。

第一条听信女人参与军国大事,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就是纣王宠信妲己。

但实际上的情况,却肯定不是这么简单。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记得,我国第一位明确历史资料记载的女性军事统帅妇好,就是商朝人。

历史学家研究甲骨文发现,妇好虽然是武丁的王后,但她并不是总跟武丁住在一起的,她有自己的封地和下属。

妇好像

换句话说,商人的习俗很可能跟后世大不相同,王后甚至商王其他的妻妾,很可能都有自己独立的领地和下属,在朝堂上本来就有很大的话语权。

所以“牝鸡司晨”这个事儿,至少不是商王受自己搞出来的,大概率是商人的老传统。

第二条不敬拜祖先,这个也很值得玩味。

姬发指责商王受“昏弃厥肆祀弗答“,大概意思是说他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

这就暴露出了一个很微妙的问题;姬发是怎么知道商王受对祭祀祖先不上心的?他又是以什么样的立场来谴责商王受的?

看透了这一点,再来看后边两条罪状就更有意思了。

第三条是不尊重信任自己的亲族,第四条是亲近任用身份卑贱的逃犯逃奴。

把后边这三条罪状结合起来看,分明就是商王受自己的亲族有人投靠了姬发做内应,里应外合算计商王受!

为什么商王受的亲族会有人背刺他?这个咱们稍后再讲。

现在更重要的是姬发公布的这几条罪状里,没有一条跟“残忍好杀”相关,甚至也没说他生活奢侈。

所以说史书上大家都熟悉的炮烙虿盆、酒池肉林等罪状,很可能都是靠不住的。

顾颉刚先生在《纣恶七十事次第》中,还提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司马迁在《史记》中,只是提到了商王纣造鹿台,西汉刘向的《新序·刺奢》就补充的有鼻子有眼:“纣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到了晋朝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中,鹿台的规模愈加大的不像话了:“居五年,纣果造倾宫,作琼室、瑶台,饰以美玉,七年乃成,其大三里,其高千丈。”

汉代的一尺大约相当于大约0.2135—0.2375米,刘向说的鹿台高千尺也就是两百多米高。

这个高度换算成楼房,也有七八十层楼那么高了。

而皇甫谧的“其高千丈”就比较麻烦了!

因为古时候的一丈大概相当于两米,千丈就是两千多米,换算成楼房得有个六七百层楼那么高!

商王纣建这么高一座楼台,就算是上下有人抬着着,也爬上爬下的老腰也受不了吧?

综合起来看,商王受身上的罪状,很多都跟鹿台差不多,逻辑上很难说的通。

如果商王受没有做那么恶事,他为啥会被周人所推翻呢?

注意!精彩的来了!

人类第一场意识形态战争

相信很多人在看《封神演义》的时候,都会打心眼儿觉得姬昌这个人太假,给人感觉都不像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

你还真别说,《封神演义》中别的人物可能写的有些刻板,唯独姬昌这个人刻画的可谓是十分到位!

因为历史上的周灭商过程,应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以意识形态为武器,瓦解敌人于无形的意识形态战争。

而这场意识形态战争的主帅,正是周文王姬昌。

相比于地处中原殷商而言,周国一开始其实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边陲小国。

他们的祖先弃曾经担任过农官,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弃的儿子带人跑到了西北边陲,跟戎狄一类的游牧民族杂居了一段时间。

后来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可能是跟戎狄部落闹掰了,带着族人迁到了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到岐山县一带,开始了“西岐”时代。

从上面的经历可以明显看得出来,周人是种地的,实力并不怎么强大。

“周”字的演化,甲骨文中很明显就是一块农田

这一点周人自己也明白,《尚书·周书·大诰》里就有“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的记载。意思就是说全靠上天保佑文王,我们周这样的小邦才有机会兴旺。

虽然灭商的仗是周武王姬发打的,但真正瓦解商朝实力的人,一般都公认是周文王姬昌。

姬昌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真是靠老天保佑吗?

当然不可能!

姬昌瓦解商朝,靠的就是对意识形态的操控。

《翦商:殷商之变与华夏新生》中,作者李硕认为从姬昌的父亲那一代开始,周人可能就在为商人抓捕羌人作为祭品使用。除此之外,周人应该还为商人提供其他军事服务。

《封神演义》中姬昌被软禁在羑里7年,仅靠向费仲和尤浑行贿,就说通纣王放了他,并赐给他弓矢斧钺,可以在西方代表商王征伐诸侯。

这么大的权力,这么高的地位靠行贿活的,明显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实际上姬昌应该本来就是商王受在西方的代理人,之所软禁他是因为察觉到了姬昌的势力已经威胁到了自己。而放他回去还赐给他弓矢斧钺,大概率是西方出了乱子,不得不让姬昌回去平乱。

根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姜子牙)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

这话什么意思呢?姬昌从羑里回到西岐之后,就开始跟姜子牙暗中讨论以“修德”倾覆商朝,所做的事情大多涉及军事权谋和间谍计策。

姬昌的“修德”,毫无疑问应该最早的意识形态武器用于实战。

什么是修德呢?

一个是重视宗族亲人,对老人特别尊重。

《史记·周本纪》中说:“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

伯夷和叔齐都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他们俩因为互相谦让王位,在当时都属于“头部大V”,他们俩都跑去投靠西岐,可见姬昌“德”确实“秀”的不错。

《史记.周本纪》中甚至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虞国和芮国因为争夺田地起了纠纷,两国的昏君就打算让西伯侯姬昌替他们调解。

结果这俩人进了西岐的国境之后,发现这里的农民种地的时候都在边界上互相谦让,这让两位国君非常惭愧,走了一半就回去自己协商解决土地边界问题去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不但可以看的出来当时的西岐道德水准确实比较高,而且当时西岐的“德政”影响力已经非常巨大,以至于小国有争端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找商王解题,而是找姬昌调解了。

姬昌靠着“修德”这种意识形态武器,已经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商王的权威。

当然,全靠德政的“广告效应”,肯定不能让小国们信服。

那么姬昌还做了什么呢?

《说苑.指武》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文王欲伐崇,先宣言曰:“余闻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余将来征之,唯为民。”乃伐崇,令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崇人闻之,因请降。

姬昌想讨伐崇侯虎(《封神演义》里的北伯侯),在大军开动之前先发“通告”称:我听说崇侯虎不敬父兄长辈,断案不公正,分配财富不均平。老百姓费尽气力也衣食无着。我马上要出兵讨伐他,心里想的全是百姓啊!”

而且他还公开下令攻打崇国时不要杀害百姓,不能毁坏房屋、填井、砍树、惊扰六畜。有不服从命令的杀无赦。

姬昌“为了人民”的话应该是有水分的,但是他明令部队严禁杀害骚扰百姓,不准破坏百姓财产的人道主义做法,面对还在用活人祭祀的商人而言,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商王受那边,是什么情况呢?

从《封神演义》里,大家就可以看的出来,商王受跟他的亲族叔伯、兄弟关系处的很不好。

最出格的事情,就是他听信妲己的谗言,残忍地剖了自己的叔叔的心。

前面讲《尚书.牧誓》的时候,我们已经能很明显地看出来,商王朝内部有人在策应姬发,而且地位还不低。

实际上正史当中姬发灭商之后,确实对商朝一个遗臣大家封赏了。

这个人就是商王受的哥哥,微子启。

姬发灭商之后,不但恢复了微子启的爵位封地,还让他在商朝旧都建立了宋国,甚至还特许他用天子仪仗奉祀商朝祖先。

至少从结果上来看,微子启起非常值得怀疑的。

那么微子启有没有暗通姬发,推翻自己弟弟的动机呢?这个也是有的。

后世很多学者研究认为,商王受跟亲族关系不好,很可能跟商王朝的继承制度变迁有关。

商朝开始的时候,采取的是祖传孙的继承制度,也就是爷爷死了传给孙子,后来又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兄终弟及”,到帝甲时期又改成了立太子的父子相传。

商朝堪称“开放式”的继承制度,让每个王族都有获得继承权的理论依据。

商王受是帝乙最小的儿子,因为是正妻所生才被力为太子。

他的叔父和兄弟们对此不服气,应该也是正常的。

这也能解释为啥商王受信重逃犯逃奴等身份轻贱之人,却对自己的亲族叔父和兄弟戒备重重。

商王朝内部矛盾重重,而姬昌又以超前的意识形态为武器收买人心,商王受败给姬昌倒也不能说冤枉。

总结

商王受在位三十多年,一边要提防自己的叔父和兄弟;另一边还要戒备姬昌等外臣,可谓是内忧外患如履薄冰!

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抽出来时间讨伐统一了东夷。

从这一点来看,他至少还是很有一些本事的,虽然他最后还是掉进了“冰窟窿”。

《封神演义》中对纣王恶行的描写,可以说是集各代恶评之大成,但依旧还是承认他有一定的才能和魅力的。

姬发和姜子牙兵围朝歌之后,他同时对抗杨戬、哪吒、雷震子和众诸侯的围攻,不但丝毫不惧,居然还在被围攻时砍死了南伯侯!可见纣王的战力之高,其实也不容小觑。

更有意思的是,女娲娘娘派轩辕坟三妖去惑乱纣王之心,可到了最后关头三妖为了帮纣王绝地翻盘,居然亲自顶盔掼甲去劫姜子牙的大营!

虽然三妖失败之后还是选择离开纣王逃走,但能让这三妖为自己甘冒生死大险,也足可见纣王的个人魅力有多强了。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商王受的失败对女性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好事情。

因为商朝的时候,女性参与军国大事应该是正常现象,不然也不会有妇好那样的女英雄出现。

姬发灭商之后,女性参与军国大事被认为是“牝鸡司晨”,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女性从此失去了参与军国大事的正统权益。

更加糟糕的是,儒家推崇的是周礼,在继承发扬周礼的同时,把歧视女性那一套也给继承了过来!

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了,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聊。

本文为煮鹤仙人纯手打,人工创作有思想,有温度解读《封神演义》的第三篇文章,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点赞关注,以便获取前后文内容!感谢!

参考资料:

《封神演义》

《说苑》

《尚书》

《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

《翦商:殷商之变与华夏新生》

参考工具:

豆包Ai

百度Ai

0 阅读:4

煮鹤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