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阿哥胤祥去世后,张五哥心中也是无比伤感,为了回报当年十三爷的“救命”之恩,张五哥选择放弃了御前侍卫的差事,执意要为胤祥守陵三年,此举也令雍正大为感动,随即便赏赐了张五哥一件黄马褂。
就在雍正陷入到八阿哥胤禩等人的“逼宫”危局时,又是十三阿哥胤祥挺身而出,他拖着病体,坐在担架上,顺利夺回了丰台大营的兵权,此也宣告者此次“八爷党”的“逼宫”行动彻底失败,胤祥再度挽救雍正于危难之中。
八阿哥胤禩联合隆科多以及关外的四位“铁帽子王”,共同对雍正发起“兵谏”,打着“八王议政”的旗号准备架空雍正,就在群臣皆沉默不语、雍正陷入孤立境地之时,张廷玉挺身而出,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帮雍正扭转局面。
弘昼在弘时别有用心的诱导下,误传了雍正的圣旨,使得雍正失去了对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控制权,从而彻底陷入到了危局之中,虽然弘昼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可现在的他也只能求得自保,再想办法挽回了。
面对这三阿哥胤祉以及满朝官员们为李绂集体求情,雍正并不为其所动,而在当弘历来到后,雍正这才松口同意赦免李绂。而这些实际上都是雍正故意设计、安排的,为的就是让弘历能够树立威信,而所有的骂名由他一人背负。
以陆生楠、谢济世为首的清流们集体“逼宫”雍正,看似是在针对田文镜,实则是要雍正停止推行新政,而这也彻底惹恼了雍正,直接怒斥他们的朋党行为,还称其是“空谈误国”,雍正的这段表现太过于精彩,只得品味。
弘历从河南回到北京,他非常清楚雍正的想法,便主动表示要支持雍正,然而,弘历的举动让雍正颇为欣慰,但是雍正却不希望因为这件事情而让弘历的名望受损,于是雍正便安排刘墨林来面对群臣,替弘历背下这个“黑锅”。
弹劾田文镜的奏章如雪片一样飞来,更是出现了上百位官员联名的奏折,这也彻底惹怒了雍正,然而,雍正在手撕奏折后,竟发现参与其中的官员与此前弹劾年羹尧时是如出一辙,这不禁让雍正立马给这些人打上了朋党的标签。
面对着李绂和田文镜的争斗,不仅朝廷的御史言官全部站在了李绂一边,就连河南的学子们也公开的挑衅起了田文镜,为此他们除了直接选择罢考,甚至还搬出了孔圣人的牌位,逼着田文镜不得不当街跪拜。
李绂和田文镜都是雍正的宠臣,深得雍正的信任和器重,然而因为二人的入仕的途经不同,决定了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特别是对于读书人的态度,两人更是大相径庭,这也最终决定了二人分道扬镳,反目成仇。
雍正想要推行“旗人自食其力”的新政,于是在开春之后便亲自前往,还跟随着一位旗人老者下地干活,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决心,而这位旗人老者也因此被雍正封了六品顶戴,同时还成为了八阿哥胤禩等一众八旗子弟的老师。
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朝廷急需一员大将来稳定西北局面,而十四阿哥胤禵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可面对十三阿哥胤祥拖着病体的亲自上门邀约,胤禵直接言辞拒绝,而他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彻底惹怒了雍正,随即便遭到报复。
年羹尧被一撸到底,然而他的表现却依然嚣张,可即便如此雍正仍迟迟下不定决心,直到听完张廷玉的一番话后,雍正这才最终决定,要赐年羹尧自尽。当李卫拿着雍正旨意出现的时候,年羹尧也就此瞬间明白了一切。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想必对于其中的大内侍卫图里琛不会陌生,他忠心耿耿、处事果断、有勇有谋,深得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的宠
太后乌雅氏因为年羹尧事情而愤怒不已,在他看来,正是年羹尧给他的两个儿子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带来了苦恼,于是便“恨屋及乌”,加所有的怒火转嫁到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身上,这也使得年秋月被当众赶出了太后灵堂。
年羹尧被雍正贬为了杭州将军,可他却丝毫没有收敛,吃饭堪比御膳,就连睡觉也要翻牌子。如此张扬的做法引来了朝中御史言官们的部门,纷纷弹劾起了年羹尧,就连雍正也不得不再次对年羹尧进行了更为严厉的处罚。
在得知年羹尧擅杀孙嘉诚之后,雍正彻底怒了,于是他趁着年羹尧会晤蒙古亲王的时候,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了年羹尧的兵权,就这样,年羹尧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岳钟琪取代,等待他的也将是一段极为凄凉的经历。
李卫想要在江苏推行雍正“摊丁入亩”的新政,可却遭到了江苏官员们的集体抵制,可这显然难不住李卫,仅仅几个回合下来,便将这些本地官员们治的服服帖帖,“摊丁入亩”的新政也得以顺利推行。
邬思道想要“全隐”,先是从李卫府上“跳槽”跟了田文镜,随后便开出了八千两幕酬的条件,而最终也是靠着这八千两幕酬成功激怒了田文镜,进而被田文镜扫地出门,而他也得以顺利“全隐”。
雍正宴请年羹尧,并且提出了裁军、减费、推行“火耗归功”三项提议,而这实际上也是雍正对于年羹尧的又一次试探,怎料对于雍正的要求,年羹尧竟是全部拒绝。年羹尧如此的油盐不进,也让雍正对他彻底的失望和不满。
签名: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