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我为电影《第二十条》写的影评《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中的一句话。最近跟朋友谈到这句话,他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我觉得有
最近在讨论收押反制羁押中,还有一种观点似乎好像有一种不证自明的正确性,那就是实刑就应该羁押啊。我倒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天然合
提到消极侦查,检察官就会很生气。为什么有些证据让取就是不取?为什么都捕诉一体了,说了还是不听?是不是监督得还不够,不捕不
适用法律的前提是把事实搞清楚,否则再高明的分析也是建立在沙土之上。而从证据到事实又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可以说是一种惊险的
反思其实是特别有价值的一件事。我小的时候就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也不知道是从书上看的,还是听谁说的了。反
虽然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前提是这个功你得真练。如果真练,可能不需要十年,如果不练只是磨洋工,那么几个十年都没有
司法先例与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并不同。它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在司法领域的第一案,第一次判定某个罪名,适用某个条款,甚至是
小案与大案相比承载着很不同的办案理念。1.快比如小案要尽量快,通过小案的快给大案留出足够的时间,这也就是繁简分流的目的。
最后几公里是最痛苦的。最近为了备战马拉松在有计划的拉一些长距离,特别有这种感受。平时我们跑步都是习惯性的短距离,这种感受
出庭不仅是证据和法律知识的准备,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观察过好几个引起舆情的庭审,都是由于公诉人在法庭上被激怒而说了过
对于撰写文书来说,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不要迷信模版。模版虽然是好东西,对于规范化意义还十分重大,可以直观的展现一种文书的
事情总有个原因,就看我们想不想知道。小时候,我最生气的事就是大人不听你的原因,生气能气得你发抖。但是大人就不听你的解释,
人总是有情绪。情绪也经常困扰着我们,有时候是一段时间,有的时候可能是一辈人。很多人陷入某种负面情绪就走不出来了,陷到里边
1.知识积累需要长期主义只有能够随时调用的知识才算是自己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点滴积累,将点的知识不断体系化。而教学
庭前的活干得太多了,延伸的职责越来越多,我们走得太远,有时候可能都忘了来时的路。这个来时的路是出庭公诉,公诉人公诉人就是
上班了之后才发现,其实所谓的教育远远不止于学校教育。参加司法工作之后,每年还是会有集中的培训班,日常性的还会专门的培训班
案件审查报告是每名办案人对司法的第一次认知,也几乎是很多办案工作的主要载体。但是审查报告到底是什么呢,它的功能和定位是否
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检察院工作的,一定是有一些迷茫的。如果这个迷茫是所有毕业生所共有的,或者从事法律职业所共有的话,那么
法律是不是冰冷的逻辑,关键在于司法,也就是如何适用法律。法律从文本意义上来说可能就是一套逻辑体系,或者说是规则体系。所谓
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人生,都是咬牙挺过来的。小的时候,我挺爱哭。这可能跟缺少运动天赋也有关,体育课始终是我的噩梦。但是命
签名: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