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并不是一个被看好的孩子。我体育不好,身体瘦弱,不合群,语文成绩徘徊在及格线,不仅生字经常写错,而且还写得不好看
最近听了金融学家唐涯的演讲,感触最深的就是她说在最难的时候做最难的事。直接的意思就是她做演讲这件事是迎难而上,间接的意思
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机关很少会主动调整量刑建议。很多量刑建议的调整都是基于法院的建议作出的。但是无论是刑事诉讼法还是最
犯罪是不是一些个别人的事,与大多数人都毫无关系?犯罪是不是一些极端的行为,与日常生活毫无关系?犯罪是理性选择吗,还只是一
这是一首泰戈尔的诗,是从家长会上听来的。其中就有:不是孩子长大了你才信任孩子而是你信任孩子了孩子才能长大这是一种非常朴素
在一人犯数罪的认罪认罚案件,有的量刑建议只是分别提出这些个罪的量刑建议,但不提出数罪并罚并罚之后的量刑建议。理由是没有明
有时候我们感到忙碌一天也不知道干了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一年到头我到底忙的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在对工作意义产生某种怀
我从就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事情从来不会自然而然变好。比如身体,我从体身体瘦弱,踢一场都会感冒。自然也很难吸引女生的注
诈骗罪的最大问题就是它并不是完全虚假的。最大的障碍,也是最大的烦恼就是我们如何看待里边那些真的东西。是不是因为有真的东西
刑罚是对犯罪的否定性评价。刑罚的特点是有不同种类和梯度,就像一个标尺从而满足于对于不同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犯罪的不同否定评
从上自下,或者从下自上也可以,隐隐然有一股重视出庭的感觉。最近倒是也没有听说出庭出什么大事,前几年倒是有,但是自从不搞庭
把一个事想清楚了是一种意识,但是能够决定将这个事情付诸于行动则需要意志。就比如起床,醒了知道应该起床,这是意识,但是就
这可能是一个中年性危机,因为毕竟什么事都经历过了,什么事也似乎懂了,明的道理和暗的道理也都懂了,就会觉得反正也就这样,那
因为我也渴望被人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你不希望自己不被理解,所以也同样的要去理解别人,而不是忽视别人的感受。这就
现在犯罪圈有一个不断膨胀的趋势,刑法有11条修正案,几乎都是在增加罪名,增加入罪的情形或者降低入罪的门槛。可以说几乎都是
一种不太支持证人出庭的意见认为,在庭上的证言不够真实,在庭下做的证言才是最真实的。因此证人出庭不但没有必要,而且反而会扰
司法实践办案是不用背法条的,我们需要用的时候可以查法条。但是有的场合是来不及查资料的,比如开庭的时候,现翻阅法条来不及,
拘留与逮捕同为强制措施,但在功能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拘留承担的是逮捕的准备功能。刑事诉讼法第75条规定,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
收押反制羁押的核心方法就是不羁押不收案。我们知道被告人是否在案是案件能否受理的条件之一,事实上这个受理条件在检法受理案件
好的家长不是暴风骤雨式的,而是温和而坚定的。好的司法官也不是雷霆万钧式的,也是温和而坚定的。因为我们知道一个重要目标的达
签名: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