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刚学佛,只要肯念佛,你就要赞叹他,你先让他念,慢慢念得相应了,他有信心了,交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信愿持名,老实念佛。不要一念佛就要见什么,以躁妄心求见什么境界,或者以躁妄心求马上…
阿弥陀佛大慈悲父在极乐世界的彼岸望眼欲穿盼望我们早点回家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东林大佛 造像的寓意你体会到了吗? “慈目视众生,金臂恒垂接”,愿一切众生见佛像生佛心,仰凭阿弥陀佛
无为不是消极,无为就是随缘,随顺机缘,顺势而为。
这个恶念现前的时候,你不要去对它害怕,你把它观空。就像乌云来了,来了,它自然飘走,因为它不会停。念头都是生住异灭——刚生,似乎住了一下,马上变异,马上灭了。这个恶念不会停在这里的,它会转的,像浮云。这时候一念恶念起来,你马上一个楔子,就是“惭愧,我怎么又起来恶念”,再把这个念头转“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时候,你让这个恶念不要相续。 于是在这个念头当中嵌入新的念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嵌这个念头进去,马上这个熏习的方向转
一切人的成长,是需要冤家对头伴随着的。就好像刀,只有在磨刀石上去磨才能犀利一样。
交易赔钱,也许就是重罪轻报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世间上的事情我们是看不到它的好和坏的……一念善心感动天地
阿弥陀佛大慈悲父在极乐世界的彼岸,望眼欲穿地盼望着我们早点回家,投向极乐世界的清凉池。
人都怕孤独。但修道人恰好要享受这份孤独。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孤独当中,要当下思惟自己并不孤独。
“随缘”是具有着佛法智慧的一个名相,就是随顺时节因缘去做事。“攀缘”就是你有心意识去勉强地、有策划地去攀比,攀上某种机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攀缘就很累了,就有求于人了。有求于人,人格就比较低下了,就不自在了。 随缘的人就是少欲知足。随缘的人他的立足点是放在自己这个地方,自己就是活得很自在,活得很充实。没有缘分,就完善自己;有缘分,还要观察时节因缘是不是可以去做点事。
一定要注意的是,你不要一念佛就想要见什么,比如以躁妄心求见什么境界,或者以躁妄心求马上往生,如果存这样的心是不行的,是有可能入魔障的。“老实”是指什么?是要你平淡下来,信愿持名。
这跟一个人的性格有关系,也跟人的多生多劫的善恶业的业力有关系。一个比较有自信的、很坦荡的人,常常他的善业的因素比较多。如果很紧张,不自信,很自卑的人,往往他内心深处、潜意识里面有可能做了一些得罪人的事。他会下意识地表现害怕、不自信。所以你自卑,不够自信,这是你与生带来的不好的业力种子和习气,现在你就得要慢慢改变、熏习。你不自信,你想想,大乘佛经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我成佛都可以,我还怕什么呢?发言会紧张,那你要分析你为什
我们一切因果的建立是从举心动念开始的,一切的行为都是由这个念头来控制,来驱动。善心善业,就必定有善果
你要看透这些情的本质,只要是情,都是虚妄的,都是不真实的,都是一个业缘的显现,最终也是梦幻泡影。
别人不理解你,别人嘲笑你,别人误会你,甚至别人诽谤你,你都不要去郁闷、瞋恚、烦恼,你都要抱着一种乐天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是济公常常唱的一句。济公是圣人应化,圣人应化有个特点,他不能道貌岸然的,要么他在世间待不住的,所以他有神通,他就得要显露一点瑕疵。这个瑕疵,就表现他不持戒、游戏人生、疯疯癫癫的样子,所以他就喝酒、吃肉,让大家觉得这是不怎么地的和尚。但是实际上他有圣人之德。所以我们是凡夫,还是在凡夫的层面老老实实持戒、吃素。吃素是从梁武帝以来,也是我们大乘佛教的一个优良传统。
孟子也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就是我们福德智慧还没有到那个分上,不圆满的时候,这叫穷。穷的时候就独善其身,料理好自己,就自己诵经、念佛、拜佛,自己修行。达则,就是通达了,福德智慧深厚了,这时有兼济天下的能力了。还要看因缘成不成熟。因缘成熟,可以随分随力地做一点;因缘不成熟,不要去动念头。还是随缘,随缘就是低调。随缘绝对不是消极,随缘是有智慧。世间的一切,最重要的事,值得做的,是自己好好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签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