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水历史
  • 阎匪军在盂县下王村的罪恶活动

    1947年旧历正月间,阎匪军由寿阳县逐步向盂县蚕食进攻。他们用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向前扩张。先占了寺家坪、管头、上王村,建

    2025-02-25 05:54
  • 岚县在晋西北的军事战略地位

    岚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中心,东距忻州市,东南距省城太原,南距吕梁地区治所离石,西距黄河,北距岢岚,均在1 00公里左右。

    2025-02-24 11:11
  • 清军血洗怀仁吴家窑

    清顺治四年(1647)十二月初三日,大同总兵姜瓖密约山西各县举兵抗清。 姜瓖本大明朝旧将,明崇祯时期任宣化大同总兵。清军

    2025-02-23 11:08
  • 汾阳县南马庄惨案

    南马庄位于汾阳县城西南40华里处,南、北、西三面环山,从军事上讲具有屏障险要之势。八年抗战期间,这里是我八路军115师6

    2025-02-22 11:10
  • 临县西湾石板沟陈家

    西湾村西山之巅的石板沟村,多为“一炷香”土窑洞(一门一窗,窗在门顶)。唯中村有一建筑,三院相套,灰楼瓦舍,角楼卷棚顶式,

    2025-02-22 11:10
  • 三位朔县抗日英烈

    贾佑汉(1909—1937),朔县沙疃村人,其父贾麟瑞,清朝武举。佑汉少时聪颖好学,12岁考入山阴县岱岳镇省立第四平民高

    2025-02-21 12:54
  • 五寨县历史上的军事设施

    五寨县是沟通晋西北与陕北、内蒙古南部的交通枢纽。南部山区峰峦叠嶂,森林茂密,东西两梁沟壑纵横,蜿蜒曲折,岗丘跌宕,形成多

    2025-02-21 11:58
  • 日军在左云县屠城的暴行

    民国二十六年(1937)9月19日凌晨,日本侵略军攻破左云县城后。用坦克开道,机枪沿街扫射,随后步兵入城,从午夜到翌日

    2025-02-20 11:26
  • 阳城县曾流行的民谣

    一、旧民谣 1、崇祯年间民谣 崇祯旱年一十三,普天之下旱得宽。一县两县落了雨,人民仍是不得安。殷实之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

    2025-02-19 11:23
  • 革命领导人路居盂县旧址

    一、朱德、任弼时路居盂县旧址 朱德、任弼时路居盂县旧址分别在梁家寨乡椿树底村、上社镇上社村、秀水镇东白水村。1937年1

    2025-02-19 11:09
  • 汾阳兴建与报废的水库

    汾阳市用于农业灌溉和防涝抗灾的大型蓄水工程始建于1958年“大办农业”期间。 1958年,为保证文峪河灌区旱时灌溉,在裴

    2025-02-17 11:03
  • 平鲁境内的民族与姓氏

    一、民族 春秋战国时,平鲁为狄人居住地区。汉代汉族与匈奴杂居。唐代允许回纥族定居于县境北部,与汉族居民共同生活。辽、金、

    2025-02-17 11:22
  • 晋北最后一仗——小豆罗伏击战

    1948年徐向前司令员、周士第副司令员指挥的晋中战役,解放了晋中所有地区,阎锡山只剩下了太原以北的忻县城和太原市区,陷入

    2025-02-08 11:02
  • 阎锡山持之以恒地进行官兵教育和培训

    晋绥军是阎锡山一手创造的,但军政高层鲜有阎氏家族色彩。阎本人是著名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早年投身同盟会,且是铁血丈夫团

    2025-02-08 11:01
  • 抗战时期的山西临县教育

    1937年“七七事变”到“晋西事变”(1940年1月)期间,临县政权由阎锡山掌握,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的形式,主要依靠

    2025-02-05 11:00
  • 41团坚守太谷董村的战斗

    1948年5月17日,在兵团徐向前司令员的指挥下,经过我军的英勇战斗,胜利地解放了临汾古城,消灭了以梁培璜为首的阎军3万

    2025-02-04 10:58
  • 解放前山西兴县地方武装简介

    一、城防团:1921年兴县公署成立城防团,就地招收120人,维护民国政府统治秩序。1924年撤销。 二、巡缉队:192

    2025-02-04 10:58
  • 黄埔一期生王裕民——山西右玉人

    王裕民,曾用名王国相,山西省右玉县郭家堡村人。1895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家庭中。7岁时,在家由父执教读书。后入本村私塾

    2025-02-04 10:58
  • 柳林县与水有关的10个村名

    一、孟门:孟门镇位于县城柳林镇北23公里处,历史悠久。汉元朔三年(前126)封为侯国。从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定湖县(

    2025-02-03 10:58
  • 牺盟会在平鲁县的活动

    一、牺盟会的初期活动 1936年冬,牺盟总会派到平鲁县的临时村政协助员有王寿益、魏梅和戎存仁等人。他们来了以后,大力开展

    2025-02-02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