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名画表面是美女和贵族生活,背后却不堪回首

一笑聊知 2025-04-08 10:42:32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一幅反映唐代贵族生活的名画,画的是虢国夫人同姐妹家人一起,在三月三日外出游春的场景。

小贴士:

《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0.8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张萱“绮罗人物画”的典型作品之一。

张萱(生卒年不详),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常与周昉相并提。

这也是90%的人看到的内容。而今天一笑要带你进入这幅画更深层次的幕后。

首先,这幅画所反映的情景,诗圣杜甫也曾用长诗写到过。

我们不知道杜甫有没有看过《虢国夫人游春图》,但他写了一首《丽人行》,就是说这事儿的。

老杜在诗中写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暗戳戳地讽刺了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融到了华美的文辞之中。

网红舞蹈《丽人行》也是来源于虢国夫人游春事件

据专家考证,现存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宋徽宗时期的摹本,而且这幅画经过了宋代皇家画院画家的改造。例如柔软的红色腰带称作“红鞓”(tīng),是宋代才普遍流行的形式。

宋徽宗

红鞓

但这无伤大雅。

关键是宋徽宗在观赏这幅画的时候,是否想到了唐玄宗是怎样把一个好端端的“开元盛世”给作没的。同为君王,他有没有一点警醒?

史实证明,哪怕当时宋徽宗有感触,也迅速地抛开了。

他继续沉浸在他的艺术天地中,在外敌当前,还试图卖弄小聪明,联金灭辽,结果驱虎吞狼,反而让金人窥破虚实,迎来了“靖康之耻”。

当年安史之乱中的虢国夫人还知道自杀,还会问一句:“局势弄得这样糟糕,到底是国家的问题还是乱臣贼子的问题?”

可宋徽宗呢?

被俘后做了8年“昏德公”,陆陆续续又生了12个孩子。

这说明什么?

一是生活有保障,体力好;二是没把灭国被俘放心上,心态好。该吃吃,该喝喝,该那个啥就那个啥。

近6个世纪后,《虢国夫人游春图》被乾隆皇帝收入内府,

乾隆比宋徽宗更不堪的是:他没有宋徽宗的艺术天分,他纯粹就是满足自己的收藏癖。

所以,《虢国夫人游春图》被他按例盖印后,就束之高阁,吃灰去了。

他同样没有从唐玄宗“安史之乱”中吸取教训,对于西方的工业革命掉以轻心。他和继任者更是为了防止汉人民智觉醒,把西方科技文书用满文书写并封存宫中,不让汉人接触。

乾隆退位后不到50年,鸦片战争爆发,自诩的“康乾盛世”遗泽敌不过西方的坚船利炮,满清统治者拉着全中国一起陷入泥潭。

溥仪

1912 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了维持自己以后的奢侈生活,与弟弟溥杰一起,将包括《虢国夫人游春图》在内的一批书画盗运出清宫,准备日后变卖。

幸好,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出逃时被苏联红军截获,其随身携带的书画(含《虢国夫人游春图》)被缴获,转交给由东北银行暂存。

1948年,这批文物移交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后转交新成立的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得到了妥善安置。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记录的是骄淫奢侈的封建贵族生活,但它也经历了多次王朝盛衰。

这幅画始终静默地注视着权力的傲慢与文明的脆弱——当统治者沉迷于风花雪月,将民生疾苦抛诸脑后时,再华丽的艺术瑰宝也终将成为埋葬盛世的殉葬品。

今日,当我们凝视这幅画作,或许更需叩问:透过华丽的工笔重彩,谁能真正听懂画中深藏的警世箴言?

PS:想要了解更多中国美术作品,可参看一笑编著的《极简中国美术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