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累计高达104%,而中国对美反制关税提高至84%,iPhone在美国本土的价格面临前所未有的飙升压力。
这一局面,将催生了一个看似荒诞却极具经济理性的现象,就是美国消费者可以专程来中国购买iPhone手机,不仅能抵消全部旅行成本,甚至还能从中获利。
因为中美贸易战的关税升级,将导致美国电子产品出现前所未有的价格扭曲。
目前,256GB版的iPhone 16 Pro在中国市场售价为8299元,叠加国补后可以做到更便宜。
而同样机型在美国若计入104%的关税后,价格将飙升至超过2000美元,中美价差竟然高达6000元左右。
而且国家现在还在推离境退税政策,境外旅客在中国“即买即退”商店购买商品后可以立即办理退税,而且要在全国推广。
以后,外国人可以拿着免签落地买iPhone,然后人肉背回去,关键都不需要等离境时再申请,将极大地提供消费方便。
摆在美国消费者面前的选择很现实,如果一位美国消费者来中国购买两台iPhone 16 Pro带回去,仅通过转售就能获得2000美元的差价收益。
而获得的差价收益,足以支付从美国到中国的往返机票,相当于来中国买iPhone,顺便免费旅游玩几天,基本能抵消大部分旅行成本。
如果中美关税战一直持续下去,可以肯定很快将出现“反向代购”现象,境外水客会越来越多。
接下来,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士或频繁往返中美的商务人士,将大范围地为美国亲友代购iPhone等电子产品。
其实在中美关税政策公布后的第一时间,全美苹果门店就出现了抢购潮,许多消费者希望在新价格生效前锁定购买,担心关税落地后价格大幅上涨。
与此同时,苹果也紧急采取了应对措施,在关税政策正式实施前的窗口期,苹果在三天内运了5架飞机的产品,试图尽可能多地在关税提高前将产品运入美国市场。
但这次紧急运往美国的产品,预计过不了多久就会卖完,到那时苹果仍需要为高额的进口关税买单,美国市场的iPhone涨价已成必然。
到那时,美国消费者来中国旅游买iPhone的现象有望成真,毕竟中国承担了美国市场约90%的iPhone产能。
尽管现在苹果在加速向印度、越南等地转移生产,但这些地区面临良品率低、配套不足等问题,实际成本优势并不乐观。
从长远看,如果关税战持续打下去,这一现象可能产生几个深远影响。
一是改变苹果的全球定价策略,迫使其重新考虑区域价格差异的管理;
二是刺激中国旅游经济,特别是海南等免税区的吸引力将大幅提升;
三是加速供应链调整,苹果可能会加快在其他国家建厂生产组装,从而降低中国地区运往美国的产量。
很显然,苹果已经夹在了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苹果的供应链和定价策略,也将在两国博弈之中遭受到冲击,这也是全球化退潮期间跨国企业所面临的困境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