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江西老汉求见副国级领导,截停专车敲窗:您不认识我了?

君山笔尖 2023-10-26 07:15:01

1979年,江西老汉求见副国级领导,截停专车敲窗:您不认识我了?

1979年,江西老汉肖成佳再次踏上前往北京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旅程。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到这座宏伟建筑的门口,前两次的努力都未能如愿见到他梦寐以求的人,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再度怀着忐忑的心情,坚定地走到了门前。

门口的警卫注意到这位老汉,他的衣衫已经褴褛不堪,显然这次的到访肯定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原因。一位年轻战士主动走向他,打开了一次交谈的机会。肖成佳诚实地向这位年轻的卫士叙述了自己的来意,他的目的是见到一位重要的人,曾两次未能如愿。战士倾听后,给了他一个希望:等一会儿,会有一辆专车出来,他可以去拦截那辆车,那时将有可能会见到他渴望见到的那位。

老肖的双眼闪烁着期待,仿佛岁月的沧桑在这一刻都被悬挂在那门前宏伟的建筑之外。他心中默默庆幸自己的坚持和决心,即便早已白发苍苍,他的内心热情和渴望却一直如火焰般燃烧。而年轻战士的微笑,是他在这寒冷的冬日里见到的最温暖的东西。在这段等待中,老肖深思熟虑着他要对那位重要人物说什么,他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希望。

虽然肖成佳对这个信息感到怀疑,但既然已经来到这里,他只能静静地等待。大约到了中午,一辆红旗牌轿车缓缓驶出,正如战士所说的一样。肖成佳毫不犹豫地奋力追赶,成功拦停了这辆专车。随后,他敲击车窗,对车内的那位高官说:“您是否还记得我?”坐在车内的那位高官,正是副国级领导、最高检检察长黄火青。

自证身份

黄火青,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斗士,早早投身我党建立初期的革命事业。他的一生充满了多次生死考验,但始终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与他们紧密同呼吸,共享命运。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亲自托付给黄火青重大使命,那就是负责国家政法机构的建设与完善。黄火青每天都要前往城外的办公地点,以确保政法系统的高效运转。

然而,有一天,当他的座车在行驶中被一辆突然拦下的车辆挡住了去路。司机兼警卫是他多年的老同事,这突发状况让他忧心忡忡。他紧急刹车,下车询问道:“同志,你是什么人?拦车这样做,不怕引发意外吗?”

尽管黄火青当时已经担任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国家副级干部,但他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对周围的安全从不掉以轻心。他快步走向前,把自己和拦车的人隔开,准备聆听他的解释。拦车的人,肖成佳,曾是红军战士,黄火青的昔日战友。他明白司机的戒备,因此主动自我介绍:“老首长,您还记得我吗?我是肖成佳。”

黄火青注视着肖成佳,目光中闪烁着回忆的火花,然后慢慢摇了摇头。这么多年已经过去,部下众多,他难以立刻辨认出这位战友。然而,黄火青毫不犹豫地决定将肖成佳带入检察院,并取消了原计划前往城外的会议。他迫切地想了解这位昔日战友的身份,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许多事情需要隐瞒,身份需要谨慎核实。

肖成佳被引领进了黄火青的宽敞办公室,黄火青示意他坐下,然后问道:“你说你曾经是我的部下,那么你有什么证明可以证明你的身份?”

一首军歌

1979年,肖成佳已经年过六旬,距离那个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尽管他本不打算再次走出来,费心证明自己的身份,但他一直怀着一个渴望——保留自己的军籍和党籍。这些荣誉是他的骄傲,承载着一生的坚韧和信仰,但时间的推移使得证明自己的身份变得愈发困难。

办事处的同事告诉他,只有通过曾经的领导或战友开具证明,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合法性。这种情况令肖成佳不得不想方设法,找到这些曾经的同志,寻求帮助。于是,肖成佳来到黄火青面前,希望他能够提供这份重要的证明。然而,此刻,他却感到陷入了困境,不知道如何能说服黄火青,特别是在他们相见多年后的这个时刻。

然而,肖成佳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首革命老歌,那是他们战斗年代的回忆,一首叫做《杜娘歌》的歌曲。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曾经鼓舞了一代革命者,让他们在困难的岁月里坚守信仰,奋发向前。没有再犹豫,他当着黄火青的面,用沙哑但坚韧的嗓音开始唱了起来。那悠扬的旋律和充满信仰的歌词,仿佛将时间倒退,让黄火青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充满革命热血的年代。

红军路上的成长

那个时代,国共两党仍在合作时期,共同致力于北伐战争。江西地区相对稳定,是一个相对宁静的地方,这让肖成佳的童年过得相对幸福。他在家庭的温暖氛围中茁壮成长,渐渐形成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然而,随着孙中山的离世,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反动派以蒋介石为首开始对共产党及其支持者展开迫害。许多进步的年轻人不得不躲避追捕,纷纷前往农村地区,追求安全避难之地。

1928年,毛主席和朱老总在井冈山完成了历史性的会师,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肖成佳第一次深入接触到革命思想,投身到当地的儿童团。

这个儿童团的任务不仅包括白天宣传革命思想,还需要在夜晚承担站岗放哨的责任。尽管年幼,肖成佳表现出了非常成熟的心性和坚韧,他多次因出色的表现而受到党组织的表扬。然而,革命道路从未是平坦的。1931年,蒋介石发动了第二次“围剿”江西中央苏区,使革命局势变得更加紧张。蒋介石对士兵的不公平待遇引发了26路军的不满,而在这个危机时刻,肖成佳的文化知识成为了一项宝贵的资源,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年仅16岁的肖成佳被党组织任命为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队长,他的任务是向第五军团的官兵传播革命思想,激发他们的斗志。肖成佳伴随着红军一路转移,最终调任第9军团政治部宣传分队队长。

初战告捷,遭遇绝境

1935年2月,红军正穿越赤水河,而在这危险的时刻,朱德亲自到达第9军团驻地的桐梓。罗炳辉军团长和黄火青政治部主任迎接朱老总的到来,准备接受他的指示。朱德告知他们,敌人的援军正在向娄山关行进,迫切需要第9军团前去进行阻击。然而,他们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人手不足。

在这个关键时刻,肖成佳出现在他们面前,报告说他愿意承担这项任务。黄火青和罗炳辉商议后决定将这个危险的任务交给这位年仅20岁的青年。黄火青关切地询问肖成佳:“你有信心带领一个加强排去阻击敌人吗?”尽管内心充满了不安,肖成佳却坚定地回答:“有!我保证完成任务!”朱德对他表示鼓励,然后肖成佳率领着队伍前去伏击点,壮志凌云。

他们在路边的荆棘中躺了十多个小时,身体在严寒中颤抖。然而,肖成佳保持冷静,默默等待,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终于,当午后的阳光洒在大地上时,敌人的身影出现在他们视野中。肖成佳示意战士们准备好,然后在敌人距离三十米的时候大声呼喊:“战士们!杀啊!”他紧握着手枪,毫不犹豫地开枪射击。

枪声响彻云霄,敌人在肖成佳和他的战友的勇敢冲锋下溃不成军,四散逃窜。这是初次上战场的肖成佳,他们赢得了一场胜仗,这让他兴奋不已。然而,当他们在战后检查战场时,战友们发现他的手受伤了。肖成佳才感受到疼痛,他坚韧地告诉记者:“我太激动了,第一次指挥战斗,太紧张了。”

四渡赤水后,肖成佳被派往红四方面军,担任政治部青年科科长,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才智和热情。然而,1936年,为了与苏联建立联系,共产党获得了共产国际的援助,西路军被派往河西走廊,肖成佳也跟随着西路军前往。

西路军所面对的主要敌人是盘踞在西北的马家军,其中以马鸿逵的部队最为强大。他们以残酷的烧杀抢掠而臭名昭著。尽管西路军小心翼翼地行动,但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在西路军的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次困难和抵抗,他们在古浪战役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肖成佳也在激烈的战斗中受了重伤,最终倒在尸体堆中。他的生命悬在一线,他或许以为自己即将离世。然而,幸运的是,一名卫生员发现了他,虽然他已经奄奄一息,但仍然保持着微弱的呼吸。

坚持不懈:肖成佳的革命之路

那时,马家军以其残忍著称,众人都对前途充满担忧。然而,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中国即将迎来历史性的"西安事变",国共两党明面上展开了第二次合作,形势逐渐有所缓和。因此,马家军没有采取极端手段对待肖成佳一伙人。肖成佳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发现了这一点,于是运用自己的才智和能言善辩的口才,试图劝说关押他们的马家军。

"大家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为了抗日,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而努力。不如放了我们,让我们去投入抗日的战斗。否则,一旦老蒋知道你们关押了我们,他也会严惩你们的。"他的言辞打动了一些人,但并没有改变他自己和战友们的命运。

肖成佳最终被交给了江西当地的国民党当局。然而,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坚韧不拔。他的母亲东拼西凑,筹集了30块大洋,将她的儿子从囚牢中赎了出来。肖成佳回到了家中,但家庭生活却远非幸福。他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被迫在农田中辛勤劳作以维持生计。

抗战胜利后,肖成佳曾试图重返部队,但遗憾的是,他无法找到党组织,只能望党组织兴叹。然而,他并没有轻易放弃。他坚守着自己的信仰,等待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基层组织的建立。他了解到,要证明自己的身份,需要找到曾经的上级或战友开具证明。然而,由于距离西路军覆灭已经过去十余年,这个任务变得异常艰巨。

直到1979年,肖成佳终于了解到最高检察院的检察长名字叫黄火青,通过一份报纸上的照片认出了自己当年的老首长。于是,他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希望能够重新与他相认。肖成佳一首《杜娘歌》唱完,黄火青终于想起了那个年轻的红小鬼,那个在自己的教导下学会了那么多歌曲的小战士。他的眼中闪烁着泪水,这是对那段历史的感慨和对这位忠诚的战友的感情。

黄火青亲自为肖成佳写了一封证明材料,详细记载了他的经历,帮助他找到其他战友。离别时,黄火青看着肖成佳身上的破旧衣物,知道他一定过得非常困难。于是,他又送给他50元钱和200斤粮票,这对肖成佳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帮助。

拿着这些,肖成佳最终成功申请到了自己的军籍,同时当地工作人员为他办理了老红军战士光荣证,使他在晚年能够享受国家的关怀和补贴。这个坚持不懈、忠诚信仰的人,永远不会被遗忘。他们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历史中,作为英雄为国家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的见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