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杨振宁是个超级厉害的科学家,但大家更常聊起的是他和翁帆的那段“年龄差距大”的婚姻。
2004年那会儿,好多人都惊讶不已,28岁的翁帆竟然和82岁的知名科学家杨振宁结婚了。网上评论里,点赞最多的就是说,一个是图钱,一个是图年轻。
现在说起这事儿,杨老的遗嘱被公开后,网上还是议论纷纷。但真相真的跟大家猜的一样吗?
【老夫少妻】
杨振宁老先生真的超厉害,他的那些成就简直让人惊掉下巴。不过,大家伙儿聊得更多的,还是他的感情故事。
他头一回结婚,娶的是国军中将杜聿明的小闺女杜致礼。那时候,杨振宁在西南联大教数学,而杜致礼呢,正好是他班上的学生。两人就那么匆匆见了一面,也没啥特别的感觉,更别提留下啥深刻印象了。
到了1950年春天,那对相知相爱的小两口终于办了婚礼。夫妻俩这一过就是五十多年。杜致礼始终在背后挺着杨振宁,成了他最靠得住的那个人。
到了2003年,杜致礼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原本总是乐观向上的杨振宁突然间变得消沉了。那时候的杨振宁,不太喜欢出门了,也不愿意多跟别人说话。
杨振宁整个人显得闷闷不乐。妻子走后,他家里就只剩下一把椅子,空荡荡的,让人看了心里怪不是滋味。去探望他的朋友们,看到他这副孤单的样子,都忍不住心疼他的寂寞。
在杨振宁经历人生低谷的那阵子,他意外地收到了翁帆的来信。
说起来,他们俩早就有过交集。翁帆在1995年碰到了杨振宁。那时候,汕头大学正在办第一届物理学大会,杨振宁和他的夫人杜致礼都应邀出席。而翁帆呢,刚好是新生,因为学习成绩好、表现优秀,被学校挑中去做接待,就这样见到了这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
杨振宁回想起往事说:“那时候的那个小女孩,特别有教养,一笑起来还特别可爱。这让我和致礼都觉得她特别招人喜欢。”我们俩都特别中意这个充满活力的小姑娘。
活动搞完之后,杜致礼给了翁帆一个写信的地址,说有啥不明白的事儿就给她写信。翁帆当时心里那个激动啊,她压根儿没想到,这么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竟然这么平易近人。
之后,翁帆亲自提笔,给杨振宁夫妇写了几封信,表达对他们的信赖之情的感激。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因为生活变得繁忙,两个人之间的联系也就慢慢少了,断了联系。
2003年的时候,杜致礼离开了人世,这事儿翁帆知道了。她回想起杜致礼曾经给予自己的那些温暖关怀和耐心指导,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于是,她就拿起笔,给杨振宁写了封信,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翁帆在信里头劝杨振宁打起精神,找回往日的风采。杨振宁收到信,心里头那个暖啊,没想到还有人这么惦记他。他立马就回了封信给翁帆,跟她细细说了说自己的近况,让她放宽心,啥难关都能挺过去,没啥大不了的。
因为才华相识,因人品相守。两人频繁书信交流,关系日益亲密,聊天内容成了杨振宁的精神支柱。杨振宁也总是劝翁帆勇敢追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杨振宁和翁帆通过一段时间的书信交流后,他打电话邀请翁帆来中山大学逛逛。一见面,两人特别合得来,很自然地就开始交往了。第二年,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去领了结婚证。
杨振宁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自从老婆走后,他一直心里头憋得慌。他总说,翁帆就像是老天爷专门给他送来的一个大宝贝。他还打趣说,能碰上这么个温柔可人儿的姑娘,真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好运。
这段婚姻被网友们纷纷提出疑问。大家普遍认为,他们俩是各取所需,想要得到对方拥有的自己所缺的。
对于外界的各种猜想和疑问,翁帆坦言:“我其实就是走了条不那么拥挤的路。”
从那以后,他们俩就不再理睬外面的那些风言风语了。没错,主角俩都没意见,翁帆的爸妈没意见,杨振宁的孩子们也都没意见,有意见的估摸着就是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了。
说真的,有时候命运这东西确实挺玄妙的。杨振宁在翻看老相册时,意外发现翁帆大学时的照片,简直跟杜致礼年轻时一模一样,太让人惊讶了!他们俩都开玩笑说,这绝对是老天爷最巧妙的安排。
现在杨振宁已是百岁高龄,翁帆也早就迈过了四十岁的门槛。岁月匆匆,他们携手共度了十八年时光。好的婚姻,关键就是两个人能互相体谅、互相让步,跟年龄大小、地位高低没啥关系。
翁帆喜欢喝咖啡,也喜欢熬夜写她的论文,但杨振宁老是提醒她要早点睡。为了让杨振宁放心,翁帆决定改掉这个不太好的习惯。她每天早起,按时给杨振宁准备早餐。
杨振宁晓得翁帆挺喜欢拍照,所以就给她买了一台很高级的相机,还特地开车带她去北海拍照。他说过,“年龄差异造成的隔阂,说白了就是不懂对方。”结婚之后,杨振宁也挺上心的,会去看翁帆爱看的电视剧,听她喜欢的音乐。
杨振宁讲过:“咱家那沙发挺小巧,刚好咱俩能挤一块儿坐。要是不看电视,咱俩就共戴一副耳机,默默享受音乐。她靠在我肩头,边听边瞅着阳光从窗缝溜进来,那画面,真是又温馨又惬意。”
有一次,在清华园里,翁帆和杨振宁一起打太极拳。打着打着,翁帆一回头,发现杨振宁不见了。她心里一紧,毕竟杨振宁岁数不小了,而且前不久还摔了一跤。翁帆赶紧在院子里到处找,最后在一棵松树后面,看见杨振宁正拿着水壶浇花呢。
那时候,翁帆有点恼了,轻轻打了打杨振宁,跟他说下次别又不声不响地走开。杨振宁呢,笑眯眯地看着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妻子,赶紧连连弯腰赔不是,俩人手挽着手,一块回家吃饭去了。
跟心上人待在一块儿,年龄真不是问题。两个人一起熬过了风风雨雨,才迎来了美好的生活。夫妻间的那些浪漫,其实都藏在每天的小细节里,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杨振宁的成就】
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的功绩那是相当了不起。
大家都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一块儿搞出了那个宇称不守恒的定律,因为这个,他们还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是头一个得这奖的中国人。
然后,他和学生们又一起挖掘出了杨尼尔斯理论,给后来好多科学家拿诺贝尔奖铺好了路。这功劳啊,得算咱俩共有的。到如今,还有好多备受尊敬的物理学家,一直念着杨振宁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呢。
不仅在物理探索这块儿,统计力学等好多领域他也收获了不少夸奖。拿诺贝尔奖的人确实不少,但像杨振宁这样能被称为大师级别的人物,那真是没几个。
另外,杨老从国外回来后,把他在美国房子卖掉所得的钱,全都捐给了清华大学。他不仅支援了多个科研团队,还主动张罗资金,用于建设清华大学的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科研项目。
而且,他拼尽全力吸引国外的优秀科学人才。就连两弹一星的英雄邓稼先,也跟杨振宁先生关系很好,既是师生也像朋友,邓稼先也曾受到过杨先生的大力帮助。他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其实就已经显现出了他日后能取得这番成就的端倪。
【少年的伟大志向】
杨振宁小时候就特别聪明,这为他在物理学上的大成就早早铺好了路。
1922年秋天,安徽合肥的杨家大院里,杨家主人杨武之迎来了他们家的头胎男娃,这就是后来的杨振宁。那会儿,杨振宁还在摇篮里呢,他老爹杨武之就已经漂洋过海,跑到芝加哥大学深造数学教育去了。
杨振宁小时候,在妈妈的辛苦抚养下,茁壮成长。尽管妈妈不识字,但她对孩子的教育特别上心。听说,杨振宁还没到5岁,就已经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了。
几年后,杨武之完成学业回到了国内,清华大学立刻邀请他担任数学系的教授。于是,杨振宁就跟着老爸搬到了清华园西苑的一栋四合院里住下。
小时候的杨振宁对数学特别着迷,他老爸瞧出这小子在数学上有股子不凡的劲儿。老爸心里那个美啊,觉得自家算是有人能继承衣钵了。可出人意料的是,他老爸没顺着儿子的兴趣来,反倒是找了个历史系的高手,给杨振宁讲历史啊、《论语》啊这些古书上的东西。
老爸教育他讲究的是科学方法。他不仅让杨振宁的理科特长更加出类拔萃,还给他恶补了一番之前不太熟悉的历史文化知识。就这样,杨振宁在清华园里大口大口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度过了童年里最快乐的岁月。
12岁的杨振宁,老爱翻那些英文报纸看。有一天,他了解到以前还没哪个中国人拿过诺贝尔奖,就琢磨着:以后我可得努力,争取把这奖给捧回来!
杨振宁特别爱学习,整天就埋头苦读,对外面的事儿一概不闻不问。后来,他决定去国外进一步学习,专门研究物理。你猜怎么着?他35岁那年就拿下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等他功成名就,春风得意的时候,人生这才刚走过一半呢。
人的心思一转,天地万物好像都能察觉。这位让中国自豪的人才打算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时,杜鲁门却下了死命令:所有在美国学理工科的高技术人才,一个都不准放他们回国!
后来,杨振宁在接受访问时坦言,他们那一辈的知识分子,其实都是因为一些没办法的事,才走上了那样的路。记得他当年选择留在美国,父亲对此挺有意见的。他还提到过:“我爸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但我知道,到他快不行的时候,心里头还是没法接受我离开家乡、离开祖国这事儿。”
现在有人对那18亿财产提出疑问,说翁帆啥也没捞着,几十年的大好时光,到头来就只有住住别墅的份儿。
关于这事儿,翁帆自己站出来说清楚了:咱们住的那别墅,其实是清华给杨振宁盖的,产权在清华手里呢。不光是我,就连杨振宁也只有住的权利,没别的。
说到那18亿的遗产,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他俩本来就没啥积蓄,他愣是拒绝了美国大学给的高薪工作,回国之后,还把房子给卖了,钱全捐给了清华大学。他们一年能挣个百来万美元,但也都捐出去了,不仅支持了南开研究院和香港大学,还慷慨地给了清华高等研究院一个亿的科研经费。
夫妻俩真是下了血本,把他们所有的积蓄,毫无保留地都投到了咱们中国的科研教育上。
【结语】
跟心爱的人一块儿,不管年龄差多少,都能过上属于自己的精彩日子。杨振宁夫妇已经一起过了18年,往后他们还是会继续互相陪伴,彼此关照。
那些疑问真的是实际情况吗?说到底,还是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真正明白。不过咱们这些外人,最好还是送上祝福,别老去挖苦别人。
不伦不类的婚姻与感情,似乎被说成千古佳话,这世界颠覆了人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