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毛主席得知贺子珍的待遇后交代陈老总:取消她的行政待遇!

是郭小栓吖 2025-04-19 16:22:10

“商量过后,我们决定给贺子珍定的行政级别是十二级。”陈老总说道。

她怎么会被定为十二级啊?把她的行政福利给撤了吧!

为啥毛主席会对贺子珍的工作福利有意见呢?其实,这事情挺简单的。毛主席他老人家觉得,贺子珍的行政待遇有些不太合适。他可能觉得,按照贺子珍的贡献和身份,她应该享有更高的待遇,但实际情况却没达到他的预期。也可能是觉得在某些方面,她的待遇过于优厚了,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或者标准。总之,就是毛主席对贺子珍的工作福利有些不满意,觉得需要调整或者改进一下。

贺子珍最后都得到了哪些安排?

纷争不断

在上海的大街上,热闹和嘈杂混在一起,贺子珍安安静静地坐在窗边,眼神看得老远,心里头想了很多事儿。

陈毅接到了毛主席打来的电话,电话里,毛主席问起贺子珍在上海是不是已经安顿好了。

陈毅很镇定地说:“您别担心,啥都安排好了。”他心里明白,贺子珍可不是一般人,她是毛主席的亲人,还是位老革命。所以,他专门给贺子珍准备了十二级的行政待遇,这是为了表示对她的尊重和看重。

不过,当毛主席得知这事儿后,他心里有点不悦。他觉得给贺子珍十二级的行政待遇实在有点儿过头了,毕竟她现在没在工作,也好久没上过班了,这待遇确实太高了。

他非得要把贺子珍的待遇给降下来,直接放话:“贺子珍的那些开销,就从我的稿费里头划吧。”

陈毅元帅心里头有点纳闷,他跟毛主席商量说:“她可是位老革命了,以前不顾生死救了好多人,给她定个十二级的行政级别,也说得过去吧。”毛主席琢磨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这个安排。

陈毅大将军挨了毛主席的责备,但他心里头明白,毛主席其实还是挺挂念贺子珍的。他懂毛主席的难处,知道毛主席是用自己的法子,来体现对贺子珍的在意和照顾。

尽管岁月流转已多年,但他们之间的情谊依旧,既是并肩作战的革命伙伴,也是割舍不断的亲人。

一路同行

1927年那时候的井冈山,天气冷飕飕的,山上树木绿油油的。

贺子珍是井冈山上的一位女英雄,特别聪明和胆大。有一天,她在山里头巡查,突然间就瞅见了敌人的影子。她心里头一紧,明白敌人已经摸到这儿来了。二话不说,她扭头就往毛主席那儿赶,赶紧告诉了他这个消息。

毛主席正琢磨着打仗的法子,一听贺子珍来汇报情况,眉头稍微皱了一下,但很快就又沉住气了。

他好好琢磨了一下,接着不慌不忙地叫大家往地洞里走。大伙儿心里都挺忐忑,但看到毛主席那么沉着冷静,心里头也踏实了点。

没错,敌人放了两枪,见没啥动静,就走了。大伙儿都舒了口气,心里头对毛主席的聪明才智那是一个劲儿地佩服。贺子珍更是被毛主席的勇敢和智谋给打动了,心里头悄悄地对他有了好感。

之后的日子里,贺子珍和毛主席经常碰面。打仗时,他俩互相帮忙;平日里,也总惦记着对方。这样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就越来越亲近了。大概一年后,他们简简单单地举办了个婚礼,从此就成了并肩作战的革命夫妻。

他们两人关系特别铁,彼此都懂对方,也相互扶持。结婚没多久,贺子珍就有了身孕。这事儿让俩人都乐开了花,满心欢喜地盼着宝宝的降临。

可就在这时,队伍得赶紧换个地方。毛主席心疼贺子珍的身体,特别是她刚生完孩子,就想让她先养着,别跟着部队跑了。但贺子珍死活不答应,非要一起走。她很坚决地说:“我也是个革命战士,我得跟你们并肩作战。”

毛主席仔细打量了她一番,就没再多言语。他心里一直清楚,贺子珍是个倔强刚强的女子,一旦做了决定,谁劝也没用。

转移路上,贺子珍突然早产了。身体还没调养好,又得忙着照看小宝宝,真的是累得不轻。但她从没叫过苦,也没想过退缩。她硬是挺着,跟着部队一起,继续打仗。

在一次打仗的时候,贺子珍为了保护大家,不小心被炸弹给炸到了。她伤得很重,实在没法再待在战场上,只好先撤到后方去养伤。

毛主席一听到这事儿,心里头立马就急了,赶紧派人去照料贺子珍。他心里头那个自责啊,觉得自个儿没把她照顾好。可贺子珍呢,非但没埋怨他半句,还反过来劝他说:“这都是革命路上该经历的,我甘心为这革命出力。”

贺子珍养病那会儿,毛主席老去看她,照料她。这段时间,他们俩的感情变得更深了。他们互相帮忙,互相打气,一块儿扛过革命路上的那些难关。

他们的恋情在革命战火熊熊燃起时开始,经历了重重难关,两人的情分愈发坚固。他们是冲锋陷阵的战士,同时也是那段革命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他们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人士那份不屈不挠的刚强和胆量,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爱情是多么崇高和迷人。

不过,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始终没见好转。因为医疗条件太差,她的伤一直没能完全治好。但就算这样,她还是硬撑着继续战斗,啥困难也不怕。

1937年那会儿,他们一行人抵达了延安。毛主席每天忙得团团转,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里。他整天忙着制定战略计划,安排战斗任务,虽然心里惦记着贺子珍的身体,但实在抽不出太多时间来好好照顾她。

贺子珍心里清楚,毛主席的忙活全是为了革命事业,为了让大伙儿过上自由日子。她努力不给他添乱,自个儿硬撑着。可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那疼痛简直让人受不了,每天都变本加厉。

他们之间的关系慢慢变得疏远了。说到贺子珍看病这事儿,两人意见不合。毛主席希望她能待在延安,好好治疗,等身体好点了再商量其他。可贺子珍性子硬,非得按自己的主意来,谁劝都不听。

她一个人坐上了前往苏联的轮船。她心里盼着苏联那厉害的医疗手段能把自己的病治好。怀揣着这份期盼和不变的决心,她告别了毛主席,也告别了延安。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心里头满是没办法和过意不去。他给贺子珍写了封信,想挽回两人的情分,可贺子珍主意已决,他的信也没能让她回心转意。

贺子珍走后,毛主席变得更忙了。他全身心投入工作,靠打仗来驱散内心的孤寂。他领着队伍,在解放的最前线拼搏,就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了让革命取得成功。

贺子珍去了苏联看病,身体慢慢好了起来。但她心里一直惦记着毛主席,那段感情太深了,根本忘不了。

在外国生活时,她老会琢磨毛主席的勇猛,还有他的聪明和坚决。她会回想他们在井冈山上打仗的日子,想起在延安一起度过的时光,包括他们之间的不同意见,还有那些误会。

1939年的时候,毛主席让周总理和他的夫人给贺子珍带了一封信,信里头说,他们俩现在又是革命同志的关系了。

她心里明白,和毛主席的那份情已经走到了尽头,没法再回头了。但现在,她开始怪自己当初太倔,不该那么固执己见,一条道走到黑。

回到祖国怀抱

1947年那会儿,哈尔滨冷得要命,雪下得特别大。贺子珍拖着又累又病的身子,从苏联回到了这个她已不太熟悉的地方。她到了哈尔滨就专心养病,心里盼着能早点好起来,再回去干革命。

不过,哈尔滨这地方,她一个亲人也没有,孤零零地在这城里过日子,心里那份想念和期盼,真是说不出口。她试着申请过好几次,想去北京见见毛主席,可回回都被挡了回来。没办法,她最后打定主意,要去上海找自己的亲哥哥。

到了上海后,陈毅将军头一个就去见了她。他领着贺子珍四处逛逛,看看上海的大变样。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头上人来人往,忙得不可开交。贺子珍看在眼里,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别提多高兴了。她觉得这就是中国的未来,革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陈毅大将军瞧着贺子珍满脸的高兴,心里头也是暖洋洋的。他真心实意地跟贺子珍说,希望她能留在上海,和他一块儿打拼,为新中国的大事出把力。贺子珍一听,立马就点头答应了。

之后,陈毅将军提到了贺子珍的安置问题。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给贺子珍找个活儿干。另外,为了保证她生活安稳,还帮她落了当地的户口。

说到行政上的安排,陈毅将军直接告诉贺子珍:“给你的是十二级的待遇。”这话让贺子珍大吃一惊。她赶紧摆手,直说自己哪能有这么高的待遇,毕竟已经很多年没参与革命工作了,感觉真的不合适。

陈毅将军瞧着贺子珍那副低调的模样,心里头对她的品格更加钦佩了。他赶忙安慰她,告诉她以前做的那些事儿,完全值得大家的认可。贺子珍听了这才点了头,表示同意了。

贺子珍在上海翻开了生活的新篇章。她开始努力工作,热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努力,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她的日子渐渐变得满满当当,脸上的笑容也愈发明媚耀眼。她心里明白,这回是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这儿,她能大展身手,把心中的梦想一一变为现实。

但她心里始终有个未了的心愿,就是想再见毛主席一回。后来在庐山开会的那会儿,她终于达成了这个心愿。

贺子珍眼泪止不住地流,毛主席赶忙劝慰她,这才让她的泪水慢慢停了下来。

他们聊起了过往,还聊到了闺女结婚的事情。

贺子珍总算是放下了一件压在心头的大事。

几年后,贺子珍的病又犯了,最后离开了人世。

毛主席是个特别讲理的人,他一辈子都坚持不让家里人占国家的一点小便宜。虽然他心里非常看重革命战友和亲人,但绝不会让他们越过那条规矩的线,违背原则的事,他是坚决不答应的。

他自己就是个好榜样,虽然地位高,但从来不用权力为自己捞好处。毛主席那种正直不贪财的品质,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尊敬。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