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山记

卧云枕月旅行 2025-03-07 08:53:05

是日惊蛰,春暖乍寒,昨晚的春雷滚过山脊,带来断续的细雨,夹杂着丝丝海风,依然挡不住春天的脚步……

潮湿的早晨,我们启程去伏龙山,去看看这个东海岸边的小山何以“伏龙”?

伏龙山,位于宁波慈溪市龙山(因伏龙山而名)镇,因形似巨龙赴海而得名,海拔282米,是宁波三北平原上最高的一座濒海孤山……

伏龙山北临杭州湾,南为锦屏丘陵,山上有传说中的八景,分别是“竹坞烟云,管江潮汐”。山上还有著名的伏龙寺,寺前莲花池就是民间传说的“千年水底蛇,口吐木莲花”发生地……

伏龙山,森林茂密,山路崎岖,拐过一个大弯,就看见“东海佛国”的石碑,这里路分两岔,向上是军事禁区,向下就是伏龙禅寺……

伏龙禅寺,建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鉴诸禅师云游至此,见此山状如蛟龙,云雾升腾,四周大海,环境优雅,深信此处为修行道场,遂发愿开山建寺……

伏龙禅寺,自建寺以来,高僧辈出,从开山始祖唐鉴诸禅师、惟靖禅师,到宋寿峰普宁、清省三佛才、中兴善庵,到近代的志恒和尚、诚一法师等,不一而举。特别是近代宗律大德弘一法师,曾经三次住修伏龙禅寺,时间长达一年有余,其间他恭写了《佛说阿弥陀经》十六大幅,还有一百多幅嘉言吉联,馈赠挚友和学生,应该说这是他存世墨宝创作最多的时期,另外,还有多幅佛画,特别是用朱砂绘成的“罗汉长卷”,堪称旷世佳作……

千年古刹,伏龙禅寺,历朝历代都有名人光顾,唐朝开国大臣尉迟恭、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大文豪苏东坡、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倭名将戚继光、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以及近代商帮巨子虞洽卿等历代名宦显贵,游览之余,多有佳作留世……

可惜的是,寺庙没有搜集整理,留给游人参观欣赏……

从伏龙山下来,山脚下有个山下村,就是宁波商帮早期的领军人物、名满上海的资本家虞洽卿的故乡,这里有虞洽卿为报答母恩而建造的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落,被称为“虞氏旧宅”……

虞氏旧宅建筑群,共分为五进,前三进为中式木结构建筑,后两进为欧式建筑……

走近大门,门头上的“天伦乐叙”四个字让我思考良久,看来虞洽卿真是孝子,为了能让母亲高兴,专门建了这座大院,可以畅叙天伦之乐了……

进入大门算第一进,第二进共计九间二弄,中间三间是堂屋“天叙堂”,两旁分别是书房、牌屋和卧房。第三进也是九间二弄,中间五间是虞洽卿接待贵重客人的花房……

临出来时,看见堂屋门头上蒋介石题写的“输财报国”四个字,想起了虞洽卿的介绍里说,当年虞洽卿用财物支持了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四个字应该缘起于此吧……

山下村,除了虞洽卿的“天叙堂”外,还有“继勤堂”、“树滋堂”和“崇本堂”,应该说都是当时的商业大佬……

“树滋堂”堂主虞俊钿,早年在上海黄浦江上摆渡送客,一外国客人过江时,忘记了自己的一只行李箱,虞俊钿发现后在江边等了一个礼拜,直到外国商人来取。他的诚信感动了这位商人,便把他带进上海商业界,凭借自己的努力,多年后,他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新世纪”娱乐场所,此后发迹,回家建了这座“树滋堂”。院内还有人居住,问了一下,都是在附近打工的外地人……

时近百年,“树滋堂”里的木雕依然散发着曾经富贵的气息……

再看看“继勤堂”门口上石雕,清新雅致,贵而不俗……

这里是一条民国风情街,除了这几个堂屋以外,还有一座“万顺酱园”,也是当地有名老字号企业……

短短一条街,干净整洁,不多的商业门店正常经营,游人虽然不多,但给人一种幸福安宁的感觉……

小小山下村,一百多年前就有几个这么实力雄厚的堂屋,还有一个官方认可的“官酱园”,足以说明曾经的辉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