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乌鸦》(2024)
导演:鲁伯特.桑德斯
国别:美国
影片评分:6.5分

本片改编自詹姆斯.奥巴尔的同名漫,电影中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时间线含混的未来时代,某些人由于与魔鬼达成了交易,实现了永生并成为社会权贵,依靠魔鬼的力量他们还可以随意地操纵别人的生死。一个被乌鸦所挽救,拥有身体自愈能力、可以往返于地狱与现实世界的男孩,在自己心爱的女友被这些魔鬼附身的权贵杀害后,为了从地狱救回爱人,毅然献祭了自己,在挽回女友的同时,也对魔鬼的代言人们展开了剧烈的报复与杀戮。
灰暗的色调和阴郁的环境氛围,使影片在影像风格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尽管影片在内容上流露出了一定的反权贵、反特权阶级的主题元素,但为爱献身的俗套情节;充斥着断手、爆头、刺喉、挖眼等爆裂动作的打斗场景;尸体横飞、血浆喷射,感官刺激满满的血腥场面,都使影片成为一部彻头彻尾的R级动作类型影片。影片的动作高潮部分,剧院中舞台上的歌剧演出与血腥杀戮场景的平行剪辑,展示出了导演娴熟的影像处理技巧与节奏把控力。

二、《德尔苏·乌扎拉》(1975年)
导演:黑泽明
国别:苏联
影片评分:8.5分

影片改编自俄国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的游记《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讲述了沙俄军官阿尔谢尼耶夫在1902、1907年两次在乌苏里地区的勘察历程中,与赫哲族猎人向导德尔苏·乌扎拉之间产生的深厚情感与超越阶层的友谊。影片的大部分时间详细地描绘了阿尔谢尼耶夫和探险队员在森林中的探险过程,以及德尔苏·乌扎依靠自己丰富的森林生活经验数次挽救勘查队员生活的经过。结尾部分则用沉重的笔触,呈现了暮年的德尔苏在跟随阿尔谢尼耶夫来到伯力生活后,无法融入城市的社会秩序,在又回到森林的归途中被暴徒杀害的悲剧结局。

在黑泽明这位艺术大师那令人叹为观止的镜头语言与炉火纯青的长镜头调度下,片中大自然的物象——森林、篝火、风雪、河流……携带着无穷的魅力与神性,令观众陶醉在乌苏里森林的深秋、严冬、盛夏的旷野影像中。德尔苏·乌扎与阿尔谢尼耶夫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固然令人动容,然而暮年的德尔苏与现代城市秩序之间的冲突,则反映出那种纯朴、传统的生活方式在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消解。在德尔苏决定重返森林后,阿尔谢尼耶夫送给他的新型来复枪却成为德尔苏被杀害的原因。影片主题表现出了深邃的哲学思想,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并非温柔优美的田园诗,生命生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规律难以逾越。

三、《有机体的秘密》(1971年)
导演:杜尚·马卡维耶夫
国别:南斯拉夫、西德
影片评分:8分

这部在影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批判电影,以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南斯拉夫反对苏联专政的躁动社会环境为作品背景,讲述了信奉性自由才能达到共产主义的女性米伦娜的生活日常,以及她与一位外表英俊的苏联人民艺术家发生交集后的悲剧性续。电影用前卫、大胆的态度和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手法,宣扬着导演那“没有性爱就没有共产主义”的激进信仰,同时勇敢地抨击了苏联所推行政治制度的虚伪与残暴。

将故事情节、新闻片素材和一些老电影的片段拼贴在一起,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赖希的研究成果与生平、在美国街头游荡的左翼革命者、以及米伦娜的荒诞经历,在一种狂暴的并置手法中,完成了导演的艺术表达。影片由于对苏联当局决然的批判性态度,影片马上就被南斯拉夫当局禁止发行,导演杜尚·马卡维耶夫也被驱逐出境。但本片几经波折后依然成为名留影史的经典艺术电影,而片中那句著名的宣言“没有自由之爱的共产主义就如同在墓园中守灵”,更是被众多影迷所铭记。

四、《可口可乐小子》(1985年)
导演:导演:杜尚·马卡维耶夫
国别:美国
影片评分:7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可口可乐公司派出了一名极具个性的市场营销专家贝克,来到澳大利亚的分公司进行产品推广活动。他发现在一个峡谷的城镇中,所有的饮料市场都被一个当地老人自己制造的软饮料所垄断。在与老人展开的对话、合作与博弈中,贝克意外发现公司里喜欢自己的一位女员工竟然是这位老人的女儿,而随着谈判陷入僵局,事态也在似乎向着可不可控的方面发展……
杜尚·马卡维耶夫的剧情片,似乎依然透露出一种极具个人化特色的怪异风格,影片在一个剧情片的框架下,所表达出的主题依旧是在面对强大跨国资本的扩张与侵蚀,当地传统商业所面临的危机与抵抗,以及传统商业最终几乎无法避免地被跨国资本所摧毁的悲剧性结果。

五、《石榴的颜色》(1968)
导演: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国别:前苏联
影片评分:8.5分

影片描述的是亚美尼亚一位十八世纪游吟诗人的生平,但在表现形式上却不是通过故事,而是用大量唯美与极具创意的静态画面,呈现出关于这位诗人内心的精神影像的诗意影像。片中运用大量象征、隐喻手法,展现了十八世纪亚美尼亚民族风貌和这位诗人的心路历程。欣赏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次观影,更是一次朝圣,一次对诗意精神的膜拜之旅。

石榴的汁水在纸上缓缓地散开、地毯在被洗时流着血、纷飞的鸡毛散落在濒死诗人的身上……电影在艺术表达形式上与传统意义上的传记片有着很大不同,导演通过长镜头以严谨的正面取景的活人画方式拍摄素材,剪辑仅仅被用来连接这些静态镜头。影片的场面调度呈现出一种高度的诗意化意象,影片表现出在岁月流逝中对事物变迁的沉思。

六、《袅袅夕阳情》(1993年)
导演:黑泽明
国别:日本
影片评分:6.5分

影片讲述了深受学生们爱戴的大学教师百闲先生在毅然辞去大学教书职务后,在从60岁到77岁的生命岁月里,一心在家从事写作,与妻子、学生和家中喂养的小猫咪之间发生的一些趣事。这部黑泽明晚年拍摄的影片中,已经看不到大的野心与抱负,也没有那么多的悲天悯人与社会、人性批判,只有一个性格豁达的老人平淡有趣的生活日常。
在影像风格上,影片也似乎只讲情趣不玩技巧。在自然、朴素,充满田园诗歌氛围的环境中,男主与学生们一起终日饮酒、聚会、唱歌,并在每年老师的生日上举行庆祝活动。战争的摧残、时光的流逝,似乎都无法对片中人物的心态和生活态度产生大的影响。这首反映了导演本人晚年心境的理想主义电影,与其说是严重脱离历史、社会、现实的童话故事,倒不如说这是一位心境超然的老人对于简单、纯朴的生活的向往。

七、《七武士》(1954年)
导演:黑泽明
国别:日本
影片评分:9分

《七武士》讲述了在日本战国时代,某个村落的村民们为了保护村庄和粮食,雇用了七位武士来对抗即将到来的山贼的故事。凭借着片中酣畅淋漓的动作场面和对故事结构生动、清晰的电影化呈现,以及对日本当时的社会现状、阶级矛盾与阶级特性的生动展现,影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被电影旬报评为日本最伟大的一百部电影第一名,成为名垂影史的不朽之作。
黑泽明有意将这部片子拍成带有西方类型片性质的娱乐动作片,作品的影像效果却也如此。片中群马冲杀、泥沼恶斗的激战场面,在快速的剪接、长焦距摄影和慢镜的运用下显得极为刺激和逼真。本片不但改变了日本武侠片的传统,也对之后的许多的武侠片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影片对勘兵卫、菊千代、武藏等角色的生动诠释,更是形象而深刻地对武士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那复杂而又对日本社会意义重大的阶级面貌与阶级矛盾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挖掘与剖析。看似武士阶级的社会地位高于农民阶级,后者需要承受前者的压迫与剥削。但在现实中,最先消亡的却是武士阶级,而看似最为凄惨和软弱的农民阶级却依靠自身的坚韧和他们生产者的特性,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整个社会中最不可或缺的群体和最为重要的社会基础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