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70岁婆婆晚上8点才吃饭:照顾生病公公,吃饭是闲事

爱意藏星河 2025-03-11 16:55:19

下班后,我和老公急匆匆地赶往乡下老家。

公公婆婆这几天住在那里,老公担心他们没菜了,于是让我们快点备好菜送过去。

一路上,夕阳已现,路旁的稻田在暮色中变得朦胧,就这样我们驶向那灯火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的老宅。

独自照顾老伴,婆婆忙到吃饭成“闲事”

到了家门口,我们发现大门紧闭。

透过窗户,我看到父母坐在客厅里,公公冷着脸,婆婆神色稍显疲惫。

小宝宝用手拍着窗纱大叫爷爷奶奶,这才引来婆婆过来开门。

老公一边提着菜一边问婆婆:“这么晚了,你们吃饭了吗?”婆婆懒懒地回答说:“饭在电饭锅里煮好还没炒菜。”一听这话,我赶紧催促:“已经过8点了,怎么还不吃饭啊?”

婆婆无奈地笑着说,这几天她在附近挖了一块地准备种菜,为了不耽误白天劳动,饭就做晚了,菜也没法赶上。

原来,婆婆忙完一天的劳作,吃饭成了她眼中的“闲事”。

简陋的饭菜与婆婆的坚持

终于进了屋,婆婆端来了一碗早上的剩菜——白菜炒豆腐,只有少半碗,她直接往菜里倒了一些开水,就这样给公公盛了一碗。

看到这样的晚饭,老公生气地质问:“没有菜了吗?

上次回来不是给你买了很多菜吗?”

婆婆淡定地夹着菜:“菜还有很多呢,只是每天要干活,我不饿,你爸也不可能有多饿。”

这话彻底惹怒了公公,他把碗筷重重放下,大声吼起来:“我是啥都不干,你是干啥的,你是全职伺候我的!”

我和老公赶紧劝着二老,知道公公脾气倔强,稍有不顺就发作,而婆婆又是那种不愿退让的人,两人难免争执不断。

婆婆挖地种菜,背后的心酸

老公安抚好公公后说道:“妈,我们让你回乡下办事,不是让你当劳工的。

办完事就回城里去吧,种地让我们来做。”

婆婆慢条斯理地吃着饭,淡淡地说道:“这里的地荒了那么多年,再不弄一下草都长到房前屋后去了。”

说着,她停下手中的筷子,指了指自己的腿:“这几天挖地,我的腿疼得晚上觉都睡不着。”看着婆婆这般模样,我和老公百感交集。

原本是想让他们返回乡下放松一下,却没想到依旧忙碌不停。

无奈的坚持与子女的担忧

那晚,我们一直忙到12点才回到县城。

临走前一再叮嘱婆婆要按时吃饭,不要操劳,公公的康复训练也不能落下。

婆婆一辈子都习惯了这样的劳作,我们作为子女只能宽慰,希望他们能多照顾自己。

这种事情,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生活习惯。

在车上,老公感慨道:“这辈子,他们为我们操碎了心,现在老了,还没法消停。”我点点头,心里思绪万千。

其实,我们都知道,他们那一辈人的生活方式和信念深深地根植在心中,哪那么容易改变呢?

我们只能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希望他们能健康安详。

老人家常说“吃饭是闲事”,或许在他们眼里,事无巨细都是操心劳作的一部分。

对于我们来说,他们的健康,是头等大事。

通过这个朴实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代际之间的差异,也看到了亲情和责任。

这场关于“晚饭”的争执,折射出背后深厚的亲情和不易。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或悲或喜,或忙碌或平淡。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理解,尽心尽力,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多一分安心。

这份责任,也许就是我们对他们最大的感恩。

0 阅读:3

爱意藏星河

简介:诗歌是最美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