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申明:本人所述的中华文明,特指中华古代文明,即从轩辕黄帝统治的上古时期开始计时,至封建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清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的这段时间,共历时4600余年。与当今的文明没半毛钱关系,读者千万不要误解。
众所周知,由于中华文明起源非常之早,而生产力又极度落后,导致中华始祖在与天斗、与地斗的过程中,不得不依赖于人力的合成作用,故而,个体合成群体成为了中华文明延续的前提。
兰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玲在考察中华文明的历程时,得到了一个重要结论,也是中华老祖宗“敏锐”发现的结论:个体力量在自然界中无法生存,但是汇聚成群体便能够“服狡虫、制禽兽”,在此过程中,君主和君主原则便产生了。
也正是因为君主对于凝聚集体力量、最大程度发挥集体效能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故而,《吕氏春秋》开篇便点出这一宗旨:“为一国长虑莫如置君也”。吕不韦之所以总结出这一句话,也是紧盯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集体观念所得出的结论。自此,中华文明走上了一条十分“偏执”的路:如何“置君”?如何“治人”?
“圣人式”文明,脱离实际,崇尚上古时期的理想世界
对于集体观念下的产物,国君如何治国成为中华文明研究的永恒话题并不奇怪,但奇怪就奇怪在,一批从未参政涉政的读书人踊跃报名,纷纷表示要为国君排忧解难,制定治国之策。至此,中华文明特有的圣人出现了,由此出现了儒家、法家、道家、名家、杂家等思想流派,多如牛毛。
对于如何治国,由于彼此心照不宣:都是没实际治过国的理论家,故而谁也不服谁,相互之间也是剑拔弩张。孔子喷法家滥用刑罚,韩非子则喷孔子“亦不知善赏。”几千年来都在争斗,没有输赢。
最后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本被吐槽理想主义的儒家一统天下,中国正式进入了圣人主宰的时代;凡事不言对错,只言是不是引用了孔子的经典语录,是不是把“子曰”挂在嘴边。
从儒学思想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严重脱离实际的治国思想,主要体现在两点:
1,圣人崇尚尧舜禹当政的上古社会,认为那才是人类文明存在的终极形态,故而,对上古社会都予以了一边倒的好的评价,认为尧能继位,是德行好;舜能继位,是至孝起了作用;禹能继位,更是孝爱起了反应。而对于当今“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则又一边倒地抨击,认为都是君王无德造成的恶果。
因此在郭店竹书《唐虞之道》中就针对尧舜禹给出了圣人的倾向性意见: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禹治水,益治火,后稷治土,足民养也。
实际学了历史的人都知晓:后期的禹就是一个暴君,不仅大兴土木、高戴桂冠,不停地刷存在感,而且擅自对防风氏首领用刑,将其残忍地暴尸三日,这哪里算得上是孝爱?
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按照禅让规矩,禹理应禅让于伯益。但大权在握的禹动了私心,故意不停地培养自己的儿子启,让其声望和实权大过伯益。随后明里暗里授意下属,自己死后要尊启为天下之主。
对于禹这般私心,孔子居然为其做了辩解,而且还特书写一大条例供后人执行:“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对自己家人的爱那是天性,更是私心使然。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家人谋福利,天下必大乱,何来的和睦?
但是孔子却告诫世人:禹这样做是时代的进步,是发展是前进。不然禹治下的世界为何和平安宁?他这么说完全是避重就轻,后期成长为暴君的禹拥有生杀予夺之大权,谁还敢反抗?防风氏不过是来晚了一点被砍头暴尸,就是前车之鉴。
2,孔子认为相互谦让、按礼而行,人人就都是文明人,一切的烦恼都解决了。问题是正如毛主席所言:人要吃饭要睡觉,你不干活天天守礼节,肚子不饿吗?真的可以不吃饭吗?你孔子饿的时候不也顾不上礼义廉耻,端起偷来的酒就喝,抓起偷来的饭就吃的吗?
敌人入侵,通过你的礼仪说教就能退却百万敌军?你的人心、你的礼仪、你的仁义真的能“垯秦、楚之坚甲利兵”?纵然敌军真的被你蛊惑,被骗过来了,那你给他们吃什么?人饿了要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你歧视种菜的,鄙视“治物”,我不信你能收获万担粮食。
“圣人式”文明低效循环2000年,导致中华文明长期不结果实
也正是因为“圣人式”文明严重脱离实际,一心只想脑补想象中的理想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人人懂礼仪、讲文明,路不拾遗,家家夜不闭户,单纯得像白纸。故而如此治国,必然坏事。
首先这明显是站在统治阶级角度制定的一种愚民政策:让老百姓不能想,更不能质疑,只能按照严苛繁冗的礼节机械、犹如行尸走肉一般地重复着让统治阶级看着倍儿爽的动作。
对于不可避免的饥饿,圣人式文明充分发挥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想象。让每个人都沉湎于自己是文明人,眼睛一闭眼前都是金山银山的美好世界,精神爽了自然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死亡时嘴边还挂着笑。
一个扼杀民众创造性的民族是不会有进步的,而一个被圣人条条框框束缚地完全脱离现实的民族只会走入僵化麻木的歧途。纵观被圣人文明统治的2000年时间里,虽然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但正如荷兰学者弗洛里斯·科恩所言:令人惊奇的是:中华文明只是原地转圈,却始终不结果实。
为何很多人对它恋恋不忘?因为一个字:情
弗洛里斯·科恩的话虽然难听,但说得确实事实。近代古老的中国被我们看不起的西方蛮夷胖揍之时,我们才不得不承认:中华文明真的落后了,中华文明的落后,圣人式的文明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何圣人式文明落后,至今还有这么多人对它恋恋不忘呢?这里不得不说一点:纵然圣人搞实业不行,搞发展更是外行,但在“治人”方面确实一等一的高手,因为圣人直击到了一个字:“情”。
在创立儒学之前,圣人敏锐地注意到:人心最喜爱的两样东西:一个是自我为中心的想象,一个就是对身边人的自私。二者都与“情”高度相关。
以母亲为例,由于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故而哪个母亲不会为自己的儿女疯狂呢?这就是“情”起了作用;父亲虽然没有母亲那般对儿女的深厚感情,但绝对也是有情有爱的,只因他们是自己的儿女,是自己的身边人。
也正是因为圣人式文明直击国人的情,且将其放大了,故而惹得众多为情所困的国人的感同身受。聪明的读者会发现:一旦说出对圣人的不好,立马会招致这群为情所困的人的猛烈抨击。细心一点还会发现:他们不会跟你讲道理,也不会讲道理,只会妄图用无尽的情绪来淹没你。这正是圣人高明的地方。
西方的科学技术只代表物质文明的进步,不代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整个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类[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