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是新中国第二代领导团体中的核心人物,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邓公的工作作风一向硬朗,党性原则很强,在我党中非常具有威信的一位领导,被毛主席称为“钢铁公司”。然而就在1949年的一次庆功宴上,时任皖西人民自卫军司令员的刘昌毅竟然当着邓公的面怒掀酒桌。难么,这场庆功宴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刘昌毅又为何会如此“大胆”地掀翻酒桌?

刘昌毅,1914年11月2日出生于湖北黄安一户佃农家庭。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是与劳力划等号的,许多家庭为了提高生产水平会多生多育,刘家也不例外,包括刘昌毅在内有9个孩子,这也加剧了刘家的贫困,刘昌毅因此只读了3个月的书就被迫辍学,跟着一名老师傅学裁缝。1929年,鄂豫皖地区的红军扩招,刘昌毅听闻消息后就和几名穷兄弟一起去报了名。
刘昌毅虽然自幼生活贫困,但也正是因此铸就了他坚贞不拔,善恶分明的品质,而且胆量十足。凭借这些优异的品质,他很快就升为了排长。1931年,刘昌毅成为了一名的光荣的共产党员。1933年7月,为了扩展根据地并与川东游击军会师,徐帅指挥红四方面军打响了宣达战役。

此时刘昌毅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6团2营营长,在长达两个月的连续作战中,他身先士卒,永远冲在最前面。一次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时,被敌军的炮弹碎片击中,弹片从左下巴穿入,右脸颊穿出,牙齿全部碎掉,浑身是血,战士们迅速将他抬到后方抢救。刘昌毅失血过多必须输血,但是当时我军的医疗条件非常简陋,无法测定血型。为了救人,医生决定铤而走险,随便找来几位战士为他输血。
结果由于血型不匹配,导致刘昌毅的在输血过程中发起了高烧,只能立刻停止输血,医生无奈的表示只能听天由命。得不到有效治疗的刘昌毅面部都因高烧肿胀变形,坚持了几天后就被医生宣布死亡。战士们强忍悲痛为他准备后事,与他感情深厚的通讯员胡少荣因为舍不得他趴在他的身体上大哭不止,却意外的发现他的手在颤动,有着非常微弱的呼吸。胡少荣欣喜若狂的招呼人将他抬到医院继续救治,他最终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昌毅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386旅侦察科科长,火速赶往抗日前线。在此期间,刘昌毅率部伏击了一支来山西视察的日本军官团,歼敌160余人,缴获山炮一门。出乎意料的是这门山炮是日本天皇赐给吉田一郎旅团长的,为了拿回这门山炮,吉田一郎亲自给他写信,表示只要愿意归还山炮可以答应他的任何条件。刘昌毅自然不会与敌人作交易,他假意答应将日军引入伏击圈,并用这门山炮成功重创了敌人。
1946年6月,中原突围战打响。时任中原军区1纵3旅旅长的刘昌毅先是率部担任前卫,为后续部队开路;过襄河后,又承担起后卫的重责,掩护主力部队向武当山转移,为开辟鄂西北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47年2月,在鄂西北根据地遭到重创,部队死伤严重,电台被毁无法与上级联系的情况下刘昌毅率部重返大别山。4月在刘昌毅的主导下成立皖西自卫人民军。9月,率部与刘邓大军会合。10月,面见刘邓首长,受到刘帅的高度赞扬。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刘昌毅指挥部队在宿县战役中俘虏了津浦路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张绩武,歼灭敌军12000多人,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战后,刘帅和邓公举行庆功宴,邓公向众人一一敬酒。在给刘昌毅敬酒时,高兴的邓公和他开了个玩笑,说他虽然指挥的不错,却多吃了500斤肉,刘昌毅听后勃然大怒,将酒桌掀翻扬长而去。
刘昌毅的行为让大家瞬间惊呆,反应过来后纷纷询问邓公是否要将人追回来,邓公只是无所谓地摆摆手,表示没事,还说刘昌毅一会就会回来道歉了。刘昌毅如此愤怒的原因是他的部队在淮海战役中伤亡惨重,他为了让战士们能吃顿饱饭,补充体力,就假报人数,多领了500斤肉。他以为邓公的话是在否认他,他为了那些惨死的将士们鸣不平才愤而离席的。冷静下来后,刘昌毅明白邓公的话并没有恶意,就主动找到邓公道歉。

1999年11月1日,85岁的刘昌毅将军因病在广州去世。从一名裁缝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从一名普通士兵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中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然而无论身居何位,他都深刻关注者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