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努力穿透医院病房那层淡薄的窗帘,在地上投射出不规则的光影,本应是充满新生喜悦的场景,可我躺在病床上,心里却被阴霾填满。丈夫出去买中午饭了,房间里留下的是抱着二宝的婆婆,我不知道为什么丈夫在房间的时候,婆婆选择不说,却只在丈夫出去的这十分钟里,对着我这个刚刚生产结束的儿媳,来了这样一通对话。这个刚出生不久的小生命,带着奶香和懵懂,可他的到来,却没能驱散围绕着我的那团来自婆家的迷雾。
我叫然然,和丈夫结婚后,生活虽平淡但也算幸福。大宝是个可爱的女孩,给我们的小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讨论二胎的事情,我和丈夫也觉得一个孩子有些孤单,便决定再要一个宝宝。然而,在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2次流产,中医西医都已经看过了,没有结果。和丈夫商量好,无论能不能怀孕了,首先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最重要了,其他的顺其自然好了。
经历了一年的时间,气血足了,睡眠调整好了,脾胃也恢复了,一切都在变好。满怀期待,但事实却是依然没有好消息。这时,丈夫劝解,爸爸妈妈劝解,顺其自然就好了,不要纠结。想想也许放弃,不再执着,或许能有更好的明天。
在经历了半年的身心放松,觉着现在的状态真好。在新年来临的时候,再回看这十一年,真好,认真对待每一天,积极且阳光。春天慢慢地走来,在阳光明媚的一个中午,独自走在小路上,安静且美好,抬头看天空,排成人字的大雁已经回来了,记得有种说法,独自看到北归的雁群,会有好事发生,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然而在之后的几天里,每天早上都觉着胃里不舒服,恶心,再计算一下日期,怀着这是真的吗?迅速喊丈夫拿最后的一根验孕棒,结果真是出乎意料,红红的两道杠,喜悦瞬间席卷了整个家里.在整个孕期,我都满怀期待,想象着两个孩子一起成长的画面,不管是弟弟妹妹陪伴姐姐,还是姐姐照顾弟弟妹妹,都是那么美好。
孕期的反应并不轻松,孕吐、水肿时常困扰着我,但一想到肚子里的小生命,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丈夫虽然工作忙碌,但只要有时间,就会陪我去产检,给我做各种好吃的,对我关怀备至。然而,婆婆和公公的态度却从一开始就有些微妙。每次家庭聚会,婆婆总是有意无意地说:“要是二胎能生个男孩就好了,咱家就圆满了。”我听了,心里虽有些不舒服,但也没太在意,只当是老一辈人传统的想法。而且,婆婆自己生了两个儿子,盼着孙辈能有一个男孩,也能理解。
随着预产期的临近,家里的气氛却愈发奇怪。小叔子一家也刚生了二胎,这样就有了两个女孩,婆婆和公公把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小叔子家,帮忙照顾孩子,准备各种婴儿用品。对于我的预产期,他们只是简单地问了几句,便不再提及。我心里有些失落,但还是安慰自己,等孩子出生了,他们自然会关心的。
终于,二宝出生了。当我躺在手术台上,听到那第一声响亮的啼哭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那种初为人母再次感受到的喜悦与感动。被推出手术室的那一刻,我看到丈夫焦急又关切的眼神,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辛苦你了,老婆。”我疲惫地笑了笑,转头寻找公婆的身影,却只看到空荡荡的走廊。
在医院的第一天,丈夫一直守在我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和孩子。而婆婆,是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匆匆而来,满脸都是开心。一口一句乖孙,而喜悦的时间不长,当丈夫中午出去买饭的十分钟里,婆婆看了看婴儿床上的二宝,脸色有些难看,嘟囔了一句:“你怎么生了男孩啊?我早就算好了,你的头胎和二胎都应该生女孩,我老儿子媳妇的头胎和二胎,都应该生男孩。”然后就开始抱怨老天安排错了!我听着这些话,心里一阵刺痛,我刚经历了生产的痛苦,最需要家人的关心和安慰,可他们却只在意孩子的性别。首先是男孩女孩都一样是爸爸妈妈心中的宝贝,其次是四个孩子已经出生,三个姐姐一个弟弟,这时候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吗?
更让我心寒的是,有一天婆婆坐在我的病床前,突然说:“然然啊,你看你这个是男孩,以后压力多大啊。你就应该生俩闺女,多省心。不像你弟媳,第一胎是女孩,二胎还是个女孩,多好。”我难以置信地看着婆婆,怎么也没想到她会说出这样的话。我忍着身体的疼痛和心里的委屈,说:“妈,男孩女孩不都一样吗?都是我的宝贝,生男生女也不是我能决定的啊。”婆婆却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继续说着她的那些老观念。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外人,在这个家里,我的付出和努力似乎都被忽视了。我为了这个家,忍受着孕期的不适,经历了生产的痛苦,得到的却是这样的对待。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一直以来都太软弱,太好说话,才让婆婆如此不尊重我。
出院回到家后,我本以为会迎来一个温馨的产后生活,可现实却再次给了我一巴掌。婆婆整天在我耳边念叨着小叔子家的孩子,对我的两个孩子却很少关心。她会把小叔子家孩子的照片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而我的孩子的照片,却被随意地放在角落里。每次给孩子买东西,婆婆也总是给小叔子家的孩子买很多,给我的孩子却只是敷衍了事。
丈夫看到我每天闷闷不乐,心里也很难受。他多次和婆婆沟通,希望她能公平对待两个家庭的孩子,可婆婆却总是我行我素,根本听不进去。时间在一天天过去,清淡如水。而事情一直是存在的,不是不去理睬就能解决的。暂时解决不了,我决定先放下,真心的对待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相信总会有解决的那一刻。而很突然的改变,是在有一天翻找丈夫大学期间的专业课本,发现夹在课本里的一篇日记,或者说一段话。原来丈夫在原生家庭的二十六年里,因为是家里的长子,被公婆要求让着弟弟让着妹妹,让着所有人,而原因就是你是哥哥,要让着比你小的弟弟。在这样长期的洗脑中,习惯了让着弟弟,同时也在让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女儿,也要让着弟弟,让着弟妹,让着堂妹。在习惯忍让的同时,心里很不舒服,也在问,为什么?看着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无语又心疼。我决定不再沉默,我要为自己和孩子争取应有的尊重和平等,要改变这种大的要让着小的思维。
一天晚上,我把丈夫、婆婆和公公都叫到客厅,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今天我想和大家好好谈一谈。我知道妈一直有大的孩子要让着小的孩子的思想,但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长子次子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宝贝,都应该得到平等的爱和关心。如果当父母长辈一味的要让大孩子让着小一点孩子,可是孩子就是孩子,大了一点,又怎样?今天让,明天让,让到什么时候呢?大的孩子,这一生都是大的孩子,难道要让一辈子吗?重要的是,每次都让的这个大孩子,会委屈的,会因为这些和自己的弟弟妹妹产生矛盾的。会对父母这样的安排觉着不公平。我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但是我不能忍受我的孩子被区别对待。”我缓了缓,接着说:“我已经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妈你在医院说,我应该生俩闺女,不是不喜欢女儿,而是孩子已经生了,再说这些没有意义。女儿儿子对于我和丈夫来说,是一样的。不希望孩子刚出生,就被爷爷奶奶认为该是叔叔家的。”
婆婆听了我的话,脸色有些难看,刚想反驳,丈夫却抢先说:“妈,然然说得对,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也希望您能公平对待每个孩子,我已经到中年,让了弟弟快四十年了,我心里一直不舒服,然然也跟着我一起让了十多年了,现在,我希望您能放下大的让着小的的想法,不要再让然然受委屈了。”公公在一旁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婆婆沉默了很久,终于叹了口气说:“是我不对,我这老观念害人。看着你们这样,我也难受。以后我会改的。”从那以后,婆婆真的有了改变,她开始主动关心我的两个孩子,给他们买礼物,带他们出去玩。家里的气氛也渐渐变得融洽起来。
如今,看着两个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我感到无比欣慰。那些曾经的委屈和痛苦,都在家人的理解和改变中渐渐消散。我也明白了,在家庭中,面对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对待,我们不能一味地忍耐,而是要勇敢地站出来,用爱和沟通去化解矛盾,让家庭重新充满温暖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