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有哪些看头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3 11:10:55

撰文 / 钱亚光

设计 / shelly

来源 / ww.reuter.com, www.bloomberg.com, themunicheye.com

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去年汽车销量约为 3100 万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本土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

除了传统汽车制造商,小米和华为等科技公司也纷纷进军汽车领域,凭借在软件和互联方面的专长,将汽车转变为复杂的移动设备。这种创新的涌入推动了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价格下降。

4月23日至5月2日举行的此次车展上,比亚迪和吉利等畅销中国品牌将占据中心位置,而大众、日产、丰田以及通用汽车旗下的凯迪拉克等外国汽车制造商也将竞相争抢关注。

在中国,一场持续多年的汽车价格战仍在胶着,下一代自动驾驶功能已成为争夺汽车销量和利润的新战场。

辅助驾驶成为焦点

今年,该行业的关注点不仅在于性能,还在于提供“智能”技术时所承担的责任。

汽车制造商在上海车展上争相宣传下一代驾驶辅助系统的计划已被打乱,原因是主管部门在一场致命事故后,对使用“智能”或“自动驾驶”等术语来描述技术的营销宣传进行了约束。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 轿车在司机试图从汽车的辅助驾驶系统接管车辆后不久,撞上了公路中间的水泥护栏并起火,造成三人死亡。

自2024年12月以来,这款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甚至超过了特斯拉Model 3,总销量突破21.5万辆。但那场致命事故成为中国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和营销方向的一个转折点。

由此引发的管理新规使得比亚迪和极氪等中国车企纷纷修改其营销宣传,不再过度渲染自动驾驶能力,而是强调驾驶员需保持谨慎。

今年2月开始,驾驶辅助系统已成为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拥挤的电动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工具。

比亚迪宣布将为其“天眼”驾驶辅助系统提供免费标准配置,涵盖其全系车型,包括售价低至约 1 万美元的入门级车型,此举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系统的竞争发展。

汽车行业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的分析师于波(音)表示,比亚迪在驾驶辅助技术方面采取了与电动汽车相同的策略——利用其庞大的规模降低成本,并给竞争对手施压。她说:“许多汽车制造商都批评比亚迪挑起价格战。比亚迪在‘天眼’项目上采取了类似的策略,让其他人都感到不安。”

监管机构在2月还禁止汽车制造商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对驾驶辅助软件进行OTA。

这促使特斯拉在中国暂停了其FSD软件的限时免费试用,几天后,特斯拉还取消了名称中的“FSD”,改称为“智能辅助驾驶”。

为汽车制造商提供软件并已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合作推出八款车型的科技巨头华为,也推出了安全教育活动,提醒人们,先进的技术仍需驾驶者明智地使用。该品牌的代言人、知名女演员刘亦菲表示:“虽然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但我们也要注意驾驶安全。”

在上海车展上,吉利旗下的极氪电动汽车品牌计划推出其首款配备L3 驾驶辅助技术的车型,但极氪表示,其新闻发布会将重点展示混合动力车型和电池技术。

监管机构也在收紧电动汽车电池标准,将电池热失控到电池起火的时间从5分钟延长到了两小时,以降低起火和爆炸的风险,增加车内人员的逃生机会。

尽管存在监管方面的挑战,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仍持续保持着历史性的增长态势。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量占比已超过一半,这一比例远高于美国、欧洲以及全球几乎所有其他市场,提前实现了2030年目标。

不在场的特斯拉“面临海啸般的压力”

本周在上海亮相的十几款新车型均为电动SUV,旨在直接与特斯拉Model Y竞争,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家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中国乃至全球面临的挑战。特斯拉未回应置评请求。

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从2020年在该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峰值15%降至今年第一季度的9%,并且去年全球销量首次出现下滑。特斯拉在欧洲和美国的销量下滑速度也在加快。

这是由于公众对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发表的极具争议的政治言论反应强烈,他目前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高级顾问。

自2021年一位不满的客户在展会上抗议以来,特斯拉就再未参加过中国的车展,他们推出新车型或改款车型的速度远低于其中国竞争对手。

本周亮相的车型有许多自称是Model Y的竞争对手,在电池充电、辅助驾驶和车内娱乐方面都更为先进,但售价却更低,比如小鹏的G6和吉利银河的E6。

不过,公认特斯拉Model Y的最大潜威胁小米YU7,并没有计划举行新闻发布会,小米表示此次车展仅会展示其现有的SU7和SU7 Ultra车型。对此,小米未给出原因,也未回应置评请求。

一位汽车分析师将那些强大的中国新电动车称为“Model Y 杀手”。他说:“特斯拉最畅销车型正面临海啸般的压力。”“击败 Model Y的不会只有一款车,而是12款或13款。”

合资车的本土化反击

2025年的上海车展有望成为展示汽车行业未来的重要平台,来自合资品牌的汽车企业也推出了他们适应中国国情的本土化产品。

为适应中国市场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丰田正从多个维度践行 “更中国” 的变革,试图重新找回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动力。

丰田bZ系列的集体亮相是本次车展的一大看点,作为丰田在电动化领域的重要布局,该系列代表着丰田对未来出行的思考和探索。除了bZ系列,丰田还为其他热销车型融入了基于中国本地首席工程师(RCE)打造的改装元素,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丰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

日产通过深入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使用习惯以及市场趋势,推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车型。上海车展上,日产带来的N7 作为日产汽车首部在中国设计、开发的车型,在设计美学、智能座舱、智驾系统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了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有着出色的表现。

本田的烨GT主打“中国研发”及“中国制造”,由中国研发团队自主设计,整体造型呈现溜背姿态,外观极具运动气息,内饰采用赛车风格。合作伙伴包括宁德时代、华为、科大讯飞和航盛。烨品牌率先搭载全新车标,基于纯电动车Architecture W架构打造,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智能、高效的电动出行体验。

过去几年,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像大众、奔驰、宝马和保时捷这样的公司正面临挑战,作为回应,这些品牌在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并推出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车型。

今年第一季度,宝马在中国的销量下降了17%,梅赛德斯 - 奔驰下降了约10%,大众下降了7%。这三家制造商都严重依赖中国市场,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占其全球交付量的近 30%。

即将亮相上海车展的ID. EVO概念车带来了两个重点信息,一个是“在中国设计,为中国”战略下的中国专属全新设计语言,另一个则是大众安徽加速高阶驾驶辅助落地的决心。现在大众手握的两大杀手锏,其中一个便是“中国创新速度”,智能化的占比会很重,尤其是主品牌主推的智能化。

奥迪的新中国品牌放弃了四环车标。首款车型将在上海首次亮相。奥迪还将推出基于PPE平台打造的全新纯电车型Q6L E-tron,性能、续航、充电全方位升级,甚至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宝马长期中国战略的关键是推出Neue Klasse平台——一套在电池技术、软件架构和车辆设计方面的创新,将支撑所有未来的宝马,无论动力总成如何。

奔驰展台上,除了瞄准中国市场,推出豪华MPV车型Vision V概念车,还会有全电动E级车型亮相,并将公布电动新战略。

无论是大众、宝马,还是奔驰,目的很明确——在中国市场稳住阵脚,重拾消费者的心。

0 阅读:22

汽车商业评论

简介:中国汽车商业报道第一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