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想过,为什么人总爱在窗前驻足?为什么阳台上的花盆,总比客厅的摆件更有生机?
或许,是因为我们心底都藏着一份渴望,渴望在水泥森林里,仍能触摸泥土的温度,仍能感受四季的流转。房子为我们遮风挡雨,而院子,却让我们的灵魂有枝可栖。

没有院子的家,像一首没有韵脚的诗,工整却少了灵动。而有了院子,生活便有了平仄起伏。
春天,它是第一抹新绿的画布。风一吹,樱花扑簌簌落下,像一场温柔的雪。
夏天,它是蝉鸣与凉荫的交响。傍晚摇扇乘凉,看月光爬上葡萄架,影子在地上写满故事。

秋天,落叶在脚边沙沙作响,柿子红了,桂花香了,日子忽然就慢了下来。
冬天,雪覆在石阶上,炉火映着窗,院子静默如一幅水墨画,等春风再来。
四季在院子里轮回,而我们,成了最虔诚的观礼者。

城市太吵,节奏太快,我们被推着走,甚至忘了怎样停下来。而院子,是一道温柔的结界。
在这里,时间不再被切割成碎片。你可以发呆,可以煮茶,可以看蚂蚁搬家,可以等一朵花开。

没有KPI,没有未读消息,只有阳光一寸寸移动,只有风路过时,树叶轻轻的回应。
汪曾祺说:“人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而院子,恰恰是这份“爱”最好的容器。种花、养鱼、垒石、听雨……这些看似无用的闲事,却让心有了着落。

小时候,奶奶的院子是童话。有蟋蟀在墙根唱歌,有萤火虫在夏夜提灯,有葡萄架下的故事,有晒着太阳打盹的老猫。
长大后,自己的院子成了归宿。孩子在这里捉迷藏,父母在这里晒太阳,朋友来了,烤肉架上升起烟火气,笑声比酒更醉人。
院子,是家的延伸,是记忆的土壤。它让亲情有地方扎根,让旧时光有迹可循。

房子再大,不过是四面墙。而院子再小,却装得下整个自然。
它可以是都市高楼的一角阳台,种满多肉和薄荷;
可以是乡下老宅的一方天井,青苔爬上石阶;
甚至只是窗台的一只陶罐,养着几株铜钱草,只要有心,处处皆可成院。

房子安放身体,院子栖息灵魂。
愿你有一处小院,不必奢华,但一定要有光、有风、有生长。
在那里,时间变得柔软,日子有了味道,而你的心,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