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二十六回读后感

走远的小刺猬课程 2024-04-05 06:12:53

本回题为《偷骨殖何九叔送丧 供人头武二郞设祭》,讲的是潘金莲与西门庆、王婆一起毒死了武大郎。为了避过官司,请了仵作何九叔,望他能帮着隐瞒。这何九叔只一眼便看出了武大郎是被毒死的,可又不想得罪了西门庆,就谎称自己不适让火家帮着入殓,而自己在烧化武大郎之日,悄悄地藏了两块武大的骨头,作为日后凭证。且说此事后月余,武松回到了阳谷县,便不歇脚地来到武大家中看望哥哥,却不想看到的是武大的灵位。武松见着潘金莲言可疑,便找了何九叔细问。盘问之下何九叔便说了实情,武松再找了郓哥一问,便知了当日武大郎抓奸不成反被西门庆踢了一脚之事。于是,武松便到县厅上告发西门庆。奈何那县吏与西门庆早有勾结,推说武松没有实证,不能立案。

武松怎能咽下这口气呢,见公了不成,于是请了王婆与其他几位邻居,在武大郎灵前逼问王婆和潘金莲。在武松的威摄之下,潘金莲先是招了供,王婆也不得不承认了所做之事。武松着人记了供词,画了押。然后将潘金莲拖到武大郎灵前,“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斡开胸脯,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后又割下潘金莲的人头。之后去找到西门庆,几下将西门庆的人头割下,将两颗人头供养在灵前,算是与武大郎报了仇。

武松逼潘金莲招认

读到这里,可知当时的世态。武松是个都头,也算是个与官家有些关系的,可遇了冤屈,即便有证人证物,官吏们仍然不与搭理,一味推脱。那一般百姓,遇了恶人恶事,能有什么办法呢,怕是屈便屈了,死便死了。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下,官逼民反也是正常不过了吧。

好在武松是个快意恩仇之人,手刃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为哥哥报了仇,而且未伤及其他无辜的人。本来之前见武松在柴进庄上,喝了酒就不与人讲道理爱动手时,不太喜欢武松。但这一回,我却很欣赏武松了。如果为了自己的都头之位,他是应该不顾哥哥的死的,可是做为血性男子,怎么能让哥哥枉死呢,见官府不能秉公执法,就用自己的本事报仇,不怕官府,不畏恶势力。

武松

现在,有时候听到一些人心生不满,去一些幼儿园或学校向弱小的孩子们发泄心中的情绪,没有本事向真正的施暴者反抗,却把恶手伸向弱者,这不一样是恶人嘛。最近看了电影《第二十条》,有些事情确实值得人深思,如电影中郝秀萍跳楼,事件从这里开始发生转机,向着善的一面发展了。可为什么一定要到出了人命这一步呢。就像一些设施老化却没人管,直到出了事故,有了人员的伤亡,才会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才会去解决。法在不断的完善、健全,但是更多的时候似乎是要等出了事,从结果来分析原因、评判恶人。那恶人未施恶之前呢,如何防患,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