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里,一直在黄原揽活的孙少平就要到铜城煤矿去当工人了,而这一切离不开这个人的帮助。
孙少平出生在黄土高原的双水村,从小家里就很穷,但父亲一直支持他上学。
主要是少平的大哥孙少安主动承担了和父亲一起养家的重担,少安从13岁就辍学,他回家种地就是为了供弟弟妹妹读书。

少平在县高中毕业后,又在村里的初中班当老师,所以,家里农活干得很少,他之前很多时间都和读书有关。
可惜后来村里实行生产责任制,他班上的学生几乎都回家种地了,少平这个老师也当不成了。
他也只好回家种地当起了农民,但他不甘心自己也和父亲哥哥一样,一辈子就待在山沟沟里,在这里,他的日子一眼都能望到头。
他是读过书的人,也是去过城市的人,他知道在双水村外面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让他很向往。
他说服了父亲和哥哥,带着又破又烂的行李卷去了比县城还大的城市-黄原。
但是他在这里举目无亲,只能当揽工汉,哪里有活就去哪里。
他最先干的活是给城边上一个村支书家里扛石头,少平干活很实在,为了不被辞退,总是抢着干最重的活。
曹书记夫妻俩很喜欢他,对他也格外照顾,少平出于感激,也会多干些工地以外的活。
最后结算工钱的时候,他们也是互相谦让,一个要多给,一个不想多拿。
少平的各方面条件给曹书记夫妻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太喜欢这个小伙子了。
于是他们就想着把大女儿嫁给少平,如果女儿还是考不上大学,他们就准备跟少平提亲事。
虽然暂时还没挑明,但曹书记夫妻已经把少平当成了家人,有好事总会想着他。
他们先帮着少平把户口落在了自己的村里,少平很高兴,这样他也算半个城市人了,虽然在城边,但他已经很知足了。

在黄原,他又遇见了高中时的好友田晓霞,虽然他们一个是大学生,一个是揽工汉,但他们仍然和以前一样,互相讨论文学,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
关键是田晓霞能帮助少平借到书看,满足了他读书的欲望。
在黄原,他还得到了一个更好的工作,就是在暑假里为机关大院的孩子们举办夏令营。
虽然钱比他干重体力活时少一些,但他很满意,这样的工作适合他,而且还有很舒服的住处。
更喜人的事,夏令营快结束的时候,曹书记又来找他,告诉他一个好消息:铜城煤矿在招人,去了就是正式工。
曹书记帮少平要了一个名额,田晓霞又帮他办理好了一切关系,他以后就是公家人了。
好事接二连三地来到,孙少平乐坏了,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离开双水村的决定太正确了。
是啊,当初他之所以要离开,就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至少趁年轻时在外面多闯荡闯荡,多涨些见识。
至于能成为公家人,他还真没敢想过,因为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如今他就真的很容易地成了公家人了,而且这好事还是主动找的他,真让他不敢相信。
看来孙少平还是很有魄力的,他来黄原来对了。

虽然他在这里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吃了不少苦,但只要人勤快就能有钱赚,而他在双水村,一年忙到头,除了粮食够吃,钱是没有多少的。
他在城里挣了钱,可以寄给家人,回家时也可以给他们买衣服,买好吃的,还可以资助妹妹上学。
而且城里机会也多,好心的曹书记帮他解决了户口,又在这里遇见了田晓霞,还有好朋友金波,都是他可以说话的人。
也因为他在黄原,润叶才把办夏令营的活交给他,而如果他留在双水村,那这事和他就无缘了。
更重要的是曹书记又一次帮了他,他还真是少平的贵人,彻底帮他改变了命运。
而所有这一切,都因为少平当初的选择,都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看来是少平的选择为改变命运做好了准备。
他来到黄原所发生的事,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必然。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