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参谋长是现代军队的三号人物,但是因为处于和平年代,对于部队的指挥调动能够相对从容,能够有较强的沟通时间,所以下级军事主官的临场指挥权限被大大削弱,所以参谋长在和平时期的级别相对比较高。但是在战时,很明显下级军事主官的自主权就会放大,特别是通讯不发达的时候,参谋长的就更低了。
建国前,我军的参谋长地位一直都不是很高,因为长期打游击战与运动战,又没有及时的通讯设备,所以一线发生的情况,司令部很难及时掌握,所以就会造成下级军事主官临场指挥的情况很多,没时间也没有能力事事向上级请示,所以一线的下级军事指挥权要明显高于参谋长,甚至都要高于上级军事主官。
参谋长是现在军事体制的产物,最早相当于古代的幕僚长,参谋长是众多参谋的领导,严格来说只能指挥自己手下的参谋。但是参谋只是提供意见,如果没有军事主官的认可,自然参谋说了等于白说。
中国军队的参谋长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后来北洋政府沿用小站练兵引进军事体制。北洋时期编制是师旅团营连排班,当时参谋长的级别是低于下两级军事主官,师参谋长级别低于团长,如果师长军衔是中将,那么师参谋长的军衔就是上校。
北伐战争后,国军部队参谋长低于下一级军事主官但是高于下两级军事主官,也就师参谋长低过旅长但是高于团长,这一点从红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中可以看出来。
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 ;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55年授衔时,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正副师长及参谋长都授衔元帅(除120副师长萧克上将),而作为八路军的参谋长叶剑英授衔元帅排名最后一位,同样344旅旅长徐海东与386旅旅长陈赓只被授衔大将,很明显叶剑英元帅的级别低于正副师长但是高于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参谋长级别略低于下级军事主官,作为代表人物四野参谋长刘亚楼转任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司令员与三野陈士榘参谋长转任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司令员这二人很明显是属于升级,因为55年授衔刘亚楼与陈士榘都被授衔上将,同样是野战军参谋长一野参谋长阎揆要与三野参谋长张震55年授衔中将军衔。
建国初期参谋长级别也是相对较低,55年授衔时志愿军参谋长解方与东北军区参谋长贺晋年均授衔少将军衔。
实际上,参谋长在80年代以前一直只是司令部首长, 级别属于准级,但是此时的级别已经明显要高于下级军事主官,后来参谋长级别也被入副职级别,所以参谋长的级别是一直在提高。
现在参谋长是军事主官的助手,师参谋长是副师级,团长是正团级,所以师参谋长的级别要比团长的级别高。但是这只是和平时期,有足够的研究讨论时间,有足够的请示汇报时间,所以参谋长的地位才会变大,否则战时,给团长的足够的自主权,团长的级别就会高过师参谋长。
通俗的解释一下: 师参谋长就是团长下一步要奋斗的目标。多少正团级军事干部就ko在这道坎上,你说谁的级别高呢😂
要是放到军阀混战时期,团长就是比军参谋长还大。手里没兵啥都不是,就算是当个总统也是庙里的泥塑像。不过现在是和平年代,自然是师参谋长大拉。
国军里面叫副官,其实就是秘书
师参谋长是领导
师参谋长可以直接升迁副师长副政委甚至有可能直接师长政委。。但是团长只能升迁副师长副政委。
团长的实权显然大于师参谋长。
参谋长重要看资历 阎和张震红军资历过浅所以军衔低 刘亚楼红军是师级政委上将到顶 抗日战争资历为0 均线上将也不错了 至于陈士榘李达资历也是上将资历 授予上将合适 最可惜得是萧克 明明元帅资历最后因为某些原因授予上将 其实军衔这东西就看领导喜欢不 喜欢就高不喜欢低
西方军事学说军事主官和参谋长是平级的。从实际工作来看,参谋长是军事行动的直接参与者和策划者之一,显然比其他的副职主官更了解实际情况。战争时期按军衔排位,见了高阶军官要敬礼。
既然师参谋长是副职,那在一个师当中,是副师长大还是师参谋长大
一个大校,一个上校,没有可比性
师长确定作战方案,都是参谋长负责具体的作战计划,团长当然得听参谋长指挥